
第22章 公社碾米
-----------------
-----------------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几天就过去了。
“呃,腊肉吃完了。”
吴有良看了看空空如也的篮子,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家里的米也不多了,猪油也没了。”
“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吴有良盘了一下家底,发现经过这些天的大吃大喝,家里的东西,剩下的不多了。
“米的话,我记得还有一谷仓的稻谷。”
吴有良来到左边存放物资的屋子,在楼上的木制小阁楼里,有一个圆柱形的谷仓。
谷仓高度大概到吴有良腰部处这么高,直径的话,一米的样子。
打开谷仓盖子,吴有良朝里面看了看,谷仓里面没有完全装满,大约只有四分之三的量。
记忆里,这些粮食,大部分是去年收粮后,存入粮仓里,少部分是前年的陈粮,在最上层。
现在,吃的就是前年的粮食。
家家户户都这样做,先吃陈粮,今年的粮食,留在明年或者后年吃。
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在遭遇饥荒或者天灾人祸时,家里有余粮能够用来应一下急,不至于一下子就没吃的。
吴有粮估算了一下,谷仓里的稻谷,大概有个七八百斤的样子,要是遇到了灾年,省吃俭用的,在不饿死的情况下,能顶一两年。
当然,这些年倒是没遇到过什么灾年,风调雨顺的。
但是吧,有句话叫做‘防患于未然’,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就好比钱,今天赚,明天花,当然过的舒服了,但是,万一要有点儿事,要用钱的时候,那就抓瞎了。
-----------------
吴有良微微弯腰,伸手抓起一把稻谷。
“还行,颗粒饱满,干燥程度也很好。”
一般来说,稻谷没有去壳,晒干的情况下,能保存八到十年,要是去了壳,成了大米,保存期就大大缩短,保存不当的话,一两年就会有虫子。
所以,通常而言,粮食都是留壳保存的。
“我想想,要怎么脱壳?”吴有良在脑海里思索了片刻,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画面。
“石碾脱壳,这也太费时费力了吧。”吴有良皱了皱眉头。
基本上,队员们碾米,都是自己动手,用队上的石碾子,慢慢的磨去稻谷外层的坚硬表皮,这就是庄稼人吃了一辈子的糙米,因为带有一层糠皮,呈现一种淡棕色。
之前,吴有良家米缸里的米,就是这种糙米。
“有了,公社那里有个碾米厂,是个烧柴油的机子,可以快速的进行大米脱壳。”
-----------------
-----------------
心里有了想法,没一会儿,吴有良就找到了老队长。
“阿良,你有啥事吗?”
“平江叔,我想借队里的自行车用一下。”
“借自行车干啥?”
“是这样的,我想去公社买点东西回来。”
吴有良不好意思说是借自行车去公社碾米,说了那是铁定要挨骂的。
咋的,嫌钱多啊。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一直以来坚持的优良传统。
吴有良不想找骂,就换了个说法。
果然,老队长不疑有他,相信了吴有良的说辞。
“行,不过,你要爱惜一点啊,车子别给搞坏了啊。”
“放心吧,我晓得的。”
老队长本来不想答应的,毕竟,队里就一辆自行车,独苗苗一个,而且车子还是老古董,用了有几十年了,很容易损坏。
再说了,队员们去公社,大多是走路,再或者就是牛车,牛车也要看时机。
要是开了这个口子,其他人也来借怎么办?
不过,老队长又想了想,吴有良前些天受了伤,再加上,公社书记都准备把他宣传成模范人物,说不定,吴有良以后还能混个干部当当。
想到这些,老队长就没怎么为难,同意了借车的请求。
要是其他人不服的话,老队长还可以义正言辞的反驳,吴有良同志是公社点名表扬的,借自行车用一下很合理。
-----------------
-----------------
“好家伙,这车的年龄,比我都大。”
拿到自行车的瞬间,吴有良颇为感慨的吐槽了一声。
车子相当的老旧,整体掉漆的很严重,座包的那层皮,都脱落了,被缝了一块布上去,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不过,车子倒是没少什么零件,旧而不破,能正常运行。
“算了,总比走路要好。”
吴有良也不能嫌弃它,毕竟,十几公里的山路,单纯靠走路真不行。
“叮~”
吴有良按了一下铃铛,本来应该是‘叮铃铃~’的声音,结果,铃铛生锈了,里面好像堵塞了,发音有些差异。
接着,吴有良弄了两大箩筐的稻谷,加起来大概有一百斤重,垒起来放在后座上,用绳子绑紧,最后,再在箩筐上面盖一层破布,稍微遮掩一番。
“走喽,还是第一次去公社呢,得好好瞧瞧。”
吴有良欢呼一声,跨上了这辆老爷车二八大杠,骑着去往公社。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路上,吴有良哼着歌,抒发着心中的情感。
只是,山路不太平,弯弯绕绕不说,上坡又下坡的,石子也多,一路上,吴有良受尽了颠簸,等到了公社的时候,屁股都有些颠麻了。
“骑车大半个小时才到,走路至少得一个多小时,这时代的农民真是辛苦啊。”吴有良不由得感叹道。
“先去碾米厂吧。”
问了下路,吴有良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碾米厂。
碾米厂在公社街道的最边上,旁边不远处一排的屋子就是粮管所。
此时,碾米厂没什么人。
“来碾米的吧。”碾米厂工作人员自来熟的说道。
“嗯。”
“把稻谷搬进来,先上秤称一下。”
“行。”
“一百零八斤七两。”
扣除了箩筐的重量,吴有良带来的稻谷,一共一百来斤。
称好重量,经过吴有良点头后,工作人员就准备开始碾米。
吴有良凑上去看了一下机子,很快就明白了原理。
碾米机主要是利用带有凹槽的主轴辊带动稻谷旋转,稻谷在压力和相互摩擦以及米刀的刮蹭下,稻壳与大米分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