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国内数据管理与应用探索路径
2.2.1 部分行业探索开展数据管理活动
相较国外,国内的数据管理活动和数据管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数据管理于2003—2004年起步,主要始于国内银行、通信等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领先的一些行业,组织初步探索开展数据管理活动。这时的数据管理活动大多侧重于数据标准方面的建设。2004年,银行业发布通用数据标准制定项目。中国建设银行首次提出银行业“数据标准化”概念,成立专职的部门推进数据标准化工作。2006年4月,通信业发布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范。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首家全面建设数据标准体系的国有银行。2011年11月,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于2018年4月与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合并,合并后简称“银保监会”]联合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分会(DAMA中国)一起举办“中国银行业数据治理与数据标准应用研讨会”,14家国有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分管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负责人参与讨论。2013年,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完成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工作。纵观国内银行业数据标准化进程,基本遵循了“全面规划、标准先行、分步实施”的策略。
2.2.2 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和强化数据管理与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组织的重要资产。国家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数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持续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组织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大数据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加快研制重点国家标准,围绕大数据标准化的重大需求,开展数据资源分类、开放共享、交易、标识、统计、产品评价、数据能力、数据安全等基础通用标准,以及工业大数据等重点应用领域相关国家标准的研制;建立标准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检测平台,重点开展数据开放共享、产品评价、数据能力成熟度、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关键标准的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检测。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支持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2.2.3 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对数据管理的研究
在国家重视数据和数据管理工作的同时,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加强对数据管理的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2016年11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DAMA中国共同发起举办首届中国数据标准化及治理大会,围绕大数据时代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数据标准化与治理的理论、方法、实践、问题等主题开展探讨。2017年11月,第二届中国数据标准化及治理大会举办,大会颁发了杰出领导力奖、优秀实践奖、实践贡献奖和个人专家奖等奖项。通过行业大会、奖项评选等形式聚集数据管理领域专家,吸取行业经验,促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