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重三流派小儿推拿图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孙重三流派学术理论与处方配伍特色

(一)孙重三流派学术理论体系

孙重三先生说,推拿疗法是建立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基础上的,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治疗法则,并运用各种手法,通过经络“行气血,通阴阳”的作用,来调整脏腑营卫,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人类生活于宇宙中,与天地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孙重三流派依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理论,以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开展多种小儿养生保健方法:自立春始三个月的促进小儿生长发育;自夏至始两个月的促进阳气升腾冬病夏治;自秋分始两个月的培土生金固表防感;自冬至始两个月的填精益髓安神补脑。

孙重三流派注重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春季风为百病之长,易裹夹寒、热、燥、湿之气变生各种流行病;夏季炎暑流行,小儿若调护失宜,则易发寒热并见、暑湿相杂的外感病和脾胃病;若秋季燥湿不相得,则生痰火郁结,咳嗽频作;在冬季则风寒当道,加之小儿腠理疏薄,最易发生伤寒外感。

2.阴阳五行为用的疾病演化观

阳盛则热,阳盛可导致阴液的耗伤,故曰“阳盛则阴病”。阴盛则寒,阴盛可以导致阳气的损伤,故曰“阴盛则阳病”。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无论疾病的具体病机多么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基本性质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大类。孙重三流派以阴阳作为辨别证候的总纲,抓住了疾病的本质,执简驭繁,调整阴阳,促进机体的阴平阳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分析脏腑传变规律,一脏受病,多会影响到其余四脏。比如脾肺为母子相生关系,脾虚则易致肺气虚损,故而久泻患儿易出现痰湿蕴肺的症状;同样,肺脏受病也会引起脾的病变,较严重的咳嗽患儿多会出现大便溏泻的症状。而五脏间的相克关系,又体现了五脏间病理上的力量不均衡。根据相克规律选择治疗方法,在治疗上采用补母泻子、抑强扶弱等手段。

3.脏腑经络互动的治疗观

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孙重三流派依据经络能运行气血、沟通全身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推拿手法,作用于局部,激发经气,改变经脉气血循行状态,进而影响到体内有关脏腑的气血状态,使该脏腑的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总之,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其指导下,孙重三流派对小儿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立法、处方用穴、推拿施治、养生保健等环节有了依据和规范,使本流派的理论体系与具体的临床实践相统一,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

(二)孙重三流派常用处方配伍方法

1.主次配穴法

除“癃闭”只用两个穴位之外,其他疾病处方用穴都在八个以上。所选穴位包括主穴和备用穴两大部分,其中主穴5~8个,备用穴4~9个。主穴针对主病或主证,而备用穴用于随症加减,主穴推拿次数多,备用穴推拿次数少。

2.五行配穴

运用五脏间生理上的相助或相制的五行生克关系加以配伍。五行相生配伍有补肾水以养肝木,升肝木以助心阳,益心阳以温脾土,健脾土以充肺金,降肺金以滋肾水。五行相克配伍有疏肝木以制脾土壅塞,温脾土以制肾水泛滥,滋肾水以制心火亢旺,清心火以制肺金不降,肃肺金以制肝阳上亢。

3.阴阳和合配穴

运用推拿补虚泻实,调整脏腑营卫,最终要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因此,临证处方用穴要表里阴阳相互配合,表现在分手阴阳时阳池与阴池操作力度轻重及时间长短上,也表现在推三关和退六腑何者多推何者少推上。

4.经穴与特定穴配合

小儿推拿特定穴与脏腑经络具有相关性,虽然有些特定穴在部位上和《黄帝内经》的十二经不完全相同,但小儿推拿特定穴是借由经络的作用来调整生理机能,这一结论是可以肯定的。小儿推拿特定穴与经穴配合,兼顾舒适性和准确性,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5.结合解剖生理配穴

借助解剖学、生理学相关理论指导临床配穴,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症状,还有利于整体调整作用的发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孙重三流派的一大特色。例如,在治疗尿闭时,用推箕门、按揉膀胱点;在治疗脱肛的时候,用揉龟尾、推上七节骨;在治疗便秘的时候用拿肚角、推下七节骨、四步摩腹。处方配穴都很好地结合了现代解剖学理论。张素芳教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运用揉按天突治疗咽炎,揉扁桃体体表投影区治疗扁桃体肿大等,都是对本流派治疗方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