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逻辑学:理性思考、清晰表达并解决问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们一直在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趣味思考 亲眼所见的,就是真的吗?

孔子和学生外出游学,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米,众人都被饿得头晕眼花,无力动弹,只能靠睡觉来抵抗饥饿。颜回是孔门的大弟子,他义不容辞地出门为大家寻找吃食。最后,还真的讨到了一点米。

颜回用这些米熬了一大锅粥,可就在粥快熬好的时候,颜回却自己捞了一把米吃起来。这一幕,刚好被门外的孔子撞见。孔子心里不悦,对颜回颇有微词:平时看着挺老实的,尊师敬长,私下却做出偷吃之事,难不成之前彬彬有礼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孔子不由得轻叹一声,径直离去。

片刻后,粥煮好了。颜回先盛了一碗端给孔子,孔子假装没有看见刚才的事,站起来说道:“刚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老祖宗,我们应该用没有动过的饭来祭祀祖先,你说对吗?”

“不行,这饭我刚刚吃过一口,祭祀祖先就是对祖先的不敬了!”

“你为什么这样做?”孔子盯着颜回问道。

“不是,刚才有脏东西掉进了锅里,我用汤匙把它捞出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扔了怪可惜的,就把它吃了。”

孔子恍然大悟,对眼前的弟子们说道:“颜回是你们的大师兄,是我最信任的人。可是,今天看到他抓饭吃,我还是会怀疑他。我亲眼看见的事情都未必是事实,何况道听途说呢?”

我们常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其本质。听起来挺简单,真正去践行才会发现,有太多的迷雾和干扰因素,影响着我们的逻辑思考力。即便是像孔夫子这样的圣人,也不免被眼前所见的情景迷惑,忍不住对原本信任的弟子心生怀疑,险些误判了弟子的品行。

既然耳听为虚不可信,眼前也不一定为实,那我们究竟该相信什么?我们一直在说的“本质”,究竟指的是什么?逻辑思考,思考的又是哪些内容呢?

本质的第一层含义:事物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决定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特有属性。想要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形成有关事物的科学概念,就必须揭示和把握事物的根本属性。

许多从事销售工作的朋友,在从业期间大抵都听过类似这样的“教诲”:“做销售的人必须得机灵,毕竟是与人打交道……”言外之意,似乎不懂得人情世故、打牌拉关系,就没法把这份工作做好。那么,深谙沟通技巧,在具体交涉时依靠自身的表达能力源源不断地对客户进行“言语轰炸”,是不是就能成为业务精英呢?

当客户没能抵挡得住销售员三寸不烂之舌时,可能会在其鼓动下购买商品!但这都属于冲动消费,待冲动消散后,客户往往会心生懊悔,并产生上当受骗之感。然后,这一次的成交,极有可能就成了“一锤子买卖”。

为什么靠花钱巧语“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方式是难以长久的呢?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销售的根本属性!销售,并不是靠花言巧语、蒙蔽诱惑让他人购买商品,而是了解客户的需求,从容满足客户的需求!真正的销售高手,不会以产品为中心,一味地研究怎么“卖”;而是以客户为中心,找到不同客户的需求点,为他们解决不同实际问题。

本质的第二层含义:问题的根本原因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个现象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原因所致,也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所以,思考问题的根源至关重要,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对事情的未来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真正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只有对问题的根源作出正确的解释,才能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几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远航的船员们经常会遭到坏血病的侵害。出海时间久了,他们的牙龈和皮肤就会出血,眼窝凹陷,皮肤苍白,牙齿脱落,最后痛苦地死去。有人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1500~1800年这300年间,死于坏血病的船员至少有200万人。

当时,人们对坏血病的了解少之又少,只是凭借直觉认为,这一疾病大概和营养不良有关系,毕竟只有远航的船员们容易患此病,而海上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到了174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个名叫詹姆斯·林德的海军军医通过实验发现,柑橘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有效果。后来,英国人还发明了把柠檬汁混在朗姆酒里长期保存的方法。到了19世纪早期,英国海军就彻底告别了坏血病。

然而,一百年之后,坏血病又卷土重来,缠上了英国船队。船队原本给船员配备的都是西班牙柠檬,但因为西印度柠檬价格更便宜,酸度和西班牙柠檬一样,船队就选择了西印度柠檬。为了防止柠檬坏掉,还把它们榨成了汁,煮熟之后再带上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发现,无论是柠檬果实还是柠檬汁,酸度都是一样的。

然而,就是这一细微的改变,让坏血病再次袭击了船员。随船的医生也不能理解:明明都是柠檬汁,酸度也一样,按理说都是可以预防坏血病的,为什么会失效呢?

直到1930年,匈牙利的科学家圣捷尔吉·阿尔伯特成功分离出了维生素C,谜底才彻底被揭开:原来,对坏血病发挥效用的不是柑橘和柠檬,也不是它们的酸味,而是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西印度柠檬所含的维生素C本就只有西班牙柠檬的25%,煮熟以后,仅存的这点维生素C就被彻底破坏了,自然也就无法抵御坏血病了!

本质的第三层含义: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思考问题的根源,是为了找到某一特定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而思考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寻找某一类现象或问题之所以会出现的普遍根源。底层逻辑是万事万物背后隐藏的不变的规律,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因,一旦理解了底层逻辑,对许多现象的理解也会变得容易,在看问题时会更加通透、准确。

时代的发展,环境的改变,思维的转换,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更迭。

阿里开了盒马生鲜,永辉推出了超级物种,三只松鼠以品牌为核心在线下开了投食店,公园盒子布局无人健身仓……这些零售业态各有各的亮点,且都做得风生水起。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业态、新模式,不少企业开始发慌,忍不住冒出一连串的疑问:

·什么是新零售?为什么它会这么火?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愈发碎片化,是否要逐流去满足碎片化的生活需要?

·大而全的企业是不是没有活路了,未来要走小而美的路线?

……

对企业而言,认清趋势、顺应变化无疑是重要的,但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摸清规律”。有些事物看起来神秘莫测,实则只是形式上的变幻,如果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便能够更好地知晓,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

连接是商业的前提,互联网改变的就是连接的方式,让信息变得对称,改变了商业模式和效率,实现生产的工业化、体验的个人化。但是,商业思维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它依然要最大限度地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提升效率。

商业的本质是买卖,而买卖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你的营销做得再好,宣传做得再多,文案写得再打动人心,如果产品本身不够好,等风吹过,不但不能借风起势,反倒容易落得满身灰尘。概念性的东西总是有生命周期的,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千万变化的商业世界里,唯一不变的是——质量、价值与诚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关注附着在产品功能之上的口碑、文化、格调、魅力、人格等。认清了这一点,企业就不会自乱阵脚、盲目逐流,而是朝着“一切出于人,一切为了人”的方向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更多超出预期的增值服务?

总而言之,看不清事物的根本属性,就无法知道“是什么”,更无法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看不到问题的根源,就无法解释问题、预测问题和解决问题;看不到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无法找到同类问题的普遍根源。

所有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瑞·达利欧(桥水对冲基金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