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发展动力研究报告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意外加速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

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疫情席卷全国。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致病性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打乱了人们原本有序的生产和生活,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交通停运、聚集性场所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疫情发生以后,我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迅速组织医务人员支援一线,紧急调配医疗物资,努力促进社会企业加快生产,最大程度地保障医药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给。在此期间,我国采取了众多有效举措进行疫情防控,精准调配医疗物资,全速建设医疗基础设施,广泛应用远程诊疗和医疗影像AI技术。经过3个多月的积极抗疫,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人们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

图1-1 新冠肺炎疫情

从宏观层面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疫情的爆发导致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如图1-2所示。其次,传统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比2019年同期下降35.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一季度的国内旅游人次负增长56%,旅游收入负增长69%。2020年一季度,铁路、公路、民航客运量(1)全部为负增长。再次,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2)。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合同订单大幅取消,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最后,疫情对我国资金体量较小的中小微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冲击。疫情期间,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延迟复工,中小微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受到限制,营业收入锐减,固定成本未减,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季度用工总量减少,就业增长放缓(3)

图1-2 GDP增速示意图

图1-3 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示意图

专栏1-1 简述“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疫情严重地区的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受到较大冲击。“非典”疫情的高峰时期在3、4月,人员流动性不强,爆发地点集中在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受影响范围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北京、广州等地的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因此受到的冲击较大。另外,“非典”疫情的爆发暴露出我国医疗系统的多种弊端,对我国医疗管理系统的影响较大,也对我国改革医疗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栏1-2 简述甲型H1N1流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较大。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冲击了猪肉行业和航空行业。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后,国际市场的猪肉消费下降导致猪肉价格下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走低。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我国航空行业的影响主要来自其他国家加强了对出入境人员的管控,我国也随之出台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防止患病人员的流入,这给航空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并导致航空类股票纷纷下跌。

从微观层面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期间,关系到民生的基础行业和重要物资稳定增长,基本民生得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虽然人们被“禁足”在家,但是,基本消费需求得到了保障,生活物资通过无接触物流配送到家,生产资料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接,学习教育、娱乐消费均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隔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空间,但在虚拟空间里,人们有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基础原材料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等增势良好(4)。二是线上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云端存储等互联网线上业务大幅增加。三是社会治理方式加速现代化。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在公众舆论上做到了信息透明、及时公开,极大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四是产业互联网异军突起,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的中流砥柱。在疫情期间,我国口罩、防护服、呼吸机、大型影像设备等医用物资的生产调度都依赖相关产业互联网企业;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的火速建设离不开产业互联网企业的鼎力支持;居民生活物资运输配送也是依靠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大力支持。

二、产业互联网在“战疫”中大放异彩

(一)“战疫”中的表现

产业互联网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从医疗物资生产到调度、从在线诊疗到AI诊断、从生活物资生产到快速配送、从远程办公到在线教育,产业互联网在多个领域的介入促使我国经济生活的基本面得以保持稳定。

在医疗设施建设方面,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展示了我国建筑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水平。火神山医院能在短短的10天内拔地而起,得益于使用了大量集装箱式的场外建筑模块,这种场外单元建筑模式是我国建筑行业数字化的结晶。在建设过程中,“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参与建设的三一重工提供实时设备数据监控及故障预警处理,保证了高效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徐工信息汉云平台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摊铺机、混凝搅拌车、装载机等多类型施工设备的状态,为施工作业保驾护航。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调配设备,第一时间进场保障了施工作业。诺基亚贝尔助力中国电信开通火神山第一个5G基站——张家渡5G基站,建立了高效的5G信息化系统。华为用3天时间完成了3.4万平方米的复杂网络工程,解决了整个医院的网络接入,并与中国电信合作完成了首个远程会诊平台的网络铺设和设备调试。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北京、广东等地的医疗专家可通过视频连线对武汉患者进行会诊,患者家属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实时探视。中国电信与央视联合推出现场直播,让全国人民能够一同见证10天建设一座医院的现代工程奇迹。

在医疗设备建设方面,东软医疗、徐工汉云等产业互联网企业快速进行研发设计。东软医疗快速研制了方舱CT和新冠肺炎智能辅助筛查系统;徐工汉云平台推出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汉云热筛查系统,为防控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在远程医疗服务方面,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多家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都上线了在线医疗咨询、远程会诊、预约诊疗等方便病患就医的举措。微医、1药网等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充分发挥专业配送的优势,加强了药品、医疗器械的快递配送。据大数据机构易观发布的《疫情下的互联网医疗行业观察:互联网医疗三大趋势》显示,互联网医疗机构用户端活跃度在疫情期间大幅增长,其中,平安好医生活跃度最高,平台累计访问人次(5)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

在防疫物资供应方面,重要的防疫物资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得到了精准调配。航天云网发挥国家工业互联网主平台的技术优势,建立了医疗防疫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为医疗及相关企业提供防疫物资采购对接服务,还为企业提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资源。海尔COSMOPlat上线医疗物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平台,为疫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其顺利互联互通,帮助疫区生产端和需求端高效匹配,同时,也为政府物资调配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在生活物资供应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发挥了强大的信息交流和物资调运优势。疫情期间,每日优鲜业务量增长300%,每日优鲜加大了供给力度,加快订单周转速度,提高运力保障,以便承接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540%,其中,水果和蔬菜均增长200%。京东开通了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解决了滞销生鲜农产品销路问题。京东生鲜为平台商家提供入驻、运营、推广等帮扶政策,对湖北商家制定了商家成长专属服务,减免其平台使用费,并开展了免费代运营服务。疫情期间,叮咚买菜每天新增用户4万多,自然增长从25%上升至75%,叮咚买菜用前置仓提供生鲜产品,与多家餐饮公司开发半成品菜、快手菜等新产品,与餐饮企业“共享员工”,在部分区域使用电动汽车替代电瓶车送菜。2月,苏宁菜场获得了环比7倍的销售增长,用户复购率达61%。盒马鲜生蔬菜周转率提高3倍或4倍。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均订单量为疫情前的2~3倍。

在政务处理方面,疫情期间,电子政务充分发挥了政务信息互通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通过门户网站、腾讯较真查证平台、抖音、微博等建立疫情信息发布平台,让民众及时了解疫情和政府的抗疫举措,杜绝不良信息传播,增强了民众信任度,展现了政府部门信息透明、积极作为的形象。二是借助电子政务建立的大数据中心及分析手段,对阻断疫情传播、追查密切接触者提供了精准的数据,如北京市的健康宝、京心互助等对疫情监控、舆情分析、人员追踪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电子政务大力推行网络办公措施,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实施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各地政府办事部门利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开展预约办事服务,增加信息化业务,为阻断疫情传播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在复工复产中,电子政务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网络窗口服务。

在远程办公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表现最为明显。网络技术的进步促使平台企业提升了软硬件设施的性能,疫前平台企业已经尝试远程办公,此次疫情又加快了远程办公的节奏。疫情期间,钉钉、腾讯云、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全时云会议等在线办公软件异常火爆。原本仅在内部使用的字节跳动旗下的飞书和华为旗下的WeLink也火速加入在线办公市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华为一跃成为“在线办公四小龙”。根据APP Annie综合中国大陆iPhone和Android手机数据显示,2020年2月,钉钉下载量增长率环比上升356%,企业微信环比上升171%,飞书环比上升650%。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春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了线上远程办公模式,超过3亿用户使用远程办公应用。微信、电话、QQ成为人们居家办公期间使用最多的沟通工具。腾讯文档免费开放远程工作协作办公功能;金山办公旗下WPS+一站式办公平台,面向企业客户免费提供远程办公及音频会议服务。

在线教育方面,疫情期间公立教育机构转战线上。全国各地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活动,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公立教育机构的常态,在线教育的整体渗透率显著提高,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05亿人,覆盖全学龄在校学生。据阿里钉钉粗略统计,截至2020年2月10日,我国有30多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的学校通过钉钉在线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近百万教师通过钉钉直播为学生上课。新东方等大型线下培训机构在疫情期间也转战线上,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其他原本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的线上教育机构,如学而思网校、猿辅导、清北网校、乐乐课堂、好分数等都加速扩张,推出了大量的在线课程,从而保障了学生学习通道的畅通。

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强,覆盖范围广,远远超出了预期。如果没有产业互联网的倾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将无法得以有效运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难以协调,供货—生产—物流—消费链将会断裂,企业无法复工,人们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经济可能会彻底停滞。正是由于产业互联网在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参与,抗疫物资得到了充分保障,企业生产维持了良好运转,居民生活获得了基本满足,产业互联网的优异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战疫”中大放异彩的原因

第一,出行受限为产业互联网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疫情初期,根据国家防疫要求,我国各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人群出入和聚集。部分小区严格进行出入管理,限制居民出门次数;工厂和企业灵活调整生产复工时间,实行错时上下班;聚集性场所,如电影院、网吧、商场、菜市场等关闭;超市、餐馆采取限流控制的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人群聚集。当政务处理、企业开展业务、职员办公、居民购物消费、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均转到线上办理使得线上需求激增,其中,B端企业需求和服务C端的企业需求也大幅增长,而新增的需求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技术进步为产业互联网发挥作用提供了支撑。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次突发的疫情,使得新技术得到广泛宣传和应用。通过运用新技术,我国产业互联网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发了各式各样的新产品,为抗击疫情提供了设备支持。以体温仪为例,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企业开发了红外测温传感器、人脸识别测温门禁、测温手机、测温无人机、5G智能头盔、声光报警器+红外热像仪、声纹识别智能测温门禁、测温安检门等诸多新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各种应用场景的需要,为抗击疫情给予了支持。

第三,政策激励为产业互联网发挥作用提供了支持。疫情期间,减少人群聚集是一项重要的防护措施。如何既减少人群聚集,又保障正常的生产需求?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多项鼓励型政策,激励产业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二要增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三要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四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的地方政府也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济南制定了《济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要“抢抓5G+工业互联网发展风口,率先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北京、天津保税区对落实防控措施及保障基本生活供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或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平台建设提升改造项目,给予新增软硬件投资20%比例的补助,单家企业最高200万元。

三、疫情后的产业互联网

(一)疫情后的产业互联网将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大显身手”

疫情过后,传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都将被产业互联网赋能,产业互联网会形成爆发式大增长。

分领域来看,生鲜电商领域在疫情期间迎来了大发展。2005年,国内首家生鲜电商易果生鲜成立以后,又有众多生鲜电商相继进入该领域,但由于流通耗损等原因,导致该领域发展异常艰难。近两年,在作为消费主力的80后、90后、00后的消费观念改变和生鲜存储保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生鲜电商经历了先期高速发展、中期洗牌,目前,已经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根据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自2013年至今,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在疫情期间,生鲜电商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各类买菜APP多达117个,并且,在疫情发生的两个月里获得了过去两年的流量之和。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2014—2017年获得ABC三轮大规模的资本融资,在市场的消费刚需和增长潜力的支持下开始增长。京东到家通过APP为消费者提供2小时极速送达的高品质社区超市配送服务和生活服务项目,业务覆盖全国超过700个县区市,被《消费者报道》选为用户心目中满意度最高的生超配送平台。疫情过后,随着生鲜行业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智能配送的深度融合,预计生鲜电商行业将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产业互联网将在“学乐康安美”领域深度融合。基于此次疫情的实际情况,线上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兴趣培训也将更多地转移至线上,而且,线上教育也不仅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甚至在山区、边疆地区也开始转向线上教育。线上教育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突破了教育的时间界限,足不出户就能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灵活上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成为新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手游用户新增75%,平均游戏时长增加30%,短视频、新网红、广告内容植入都有大幅增长。疫情之后,游戏娱乐行业将通过区块链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形成“游戏、玩家、创作者、投资者”的新生态圈,促进游戏娱乐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线上医疗平台、医药电商三类企业在抗疫中显示出极强的优势,疫情之后,随着国家健康计划等政策支持,健康产业将持续发展。

产业互联网在企业管理领域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疫情期间,在线办公成为多数企业员工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当人们体会到在线办公的便利之后,在线办公成了多数人的首选,这也促使钉钉等平台公司改进技术。在物流领域,利用产业互联网技术,缩减交易次数、物流次数,提升供应链效率,最终降低物流成本。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在线融资、线上招聘等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产业互联网在生产制造领域将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万物互联、智能互联激发了生产制造领域的发展潜力。经过智能化改造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未来工厂”将更好地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

产业互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发展前景巨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截至2019年,已经有约300个城市分别与BAT、华为及三大运营商等优秀的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二)疫情后的产业互联网“大显身手”的原因

1.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引燃剂”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致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一方面,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生产方式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预测,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常态化发展,疫情防控也将常态化,对人们今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消费观念开始转变,新消费习惯初步形成。青年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和00后作为消费主力军,追求时尚、新需求层出不穷,他们的教育程度及文化水平普遍更高,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及生活的质量,乐意追求个性化服务。线上消费带来的便捷早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中,他们是线上消费忠实的拥护者。老年消费者,特别是有寻医用药需求的老年消费群体在疫情期间享受到了线上问诊带来的便捷,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线上消费的阵营中。此次疫情为产业互联网企业和相关平台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使传统企业看到了产业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经营理念发生转变,计划加大产业互联网技术的投入,以期寻求新的发展。

第二,疫情带来的倒逼式普及。偏重线下的传统行业在疫情的倒逼下加速了线上业务的开展,在疫情发生之前,线上业务只是线下业务的辅助方式,疫情发生后,线上业务变成了主导业务。例如,线上办公倒逼招聘线上数字化,倒逼相关软件、服务业等转移线上;居家办公倒逼采购、生产、销售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业务洽谈依赖网络与现代通信;设计研发倒逼软件服务、信息交互、沟通交流全程数字化;视频授课倒逼学校和线上教育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开展线上教学;生鲜电商倒逼即时配送、移动支付、冷链物流等相关行业高速发展。传统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如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连接,形成新的经营链、器物链、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区域链,更好地开展业务活动,传统企业由此开始了产业互联网的大规模转型。

2. 各类企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生力军”

产业互联网主体是产业,互联网是手段。产业依靠互联网实现转型,依靠企业扎根生产领域,因此,各类企业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生力军”,尤其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按照服务对象可以分为B端企业和C端企业。

B端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服务B端的平台企业等。我国工业产业门类齐全,在广度上,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深度上来看,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上榜的阿里巴巴、海尔、浪潮集团、用友网络、金蝶软件、科大讯飞、航天云网、树根互联、富士康、徐工信息、华为等B端产业互联网企业和服务B端的平台企业占据了60%,显示出此类企业在产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具有极强的生产力。我国的传统产业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农业企业都可以借助产业互联网深化发展,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生力军”。产业互联网可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即时通讯等基本问题,还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制造、设备监控、产品调度等一系列问题,使制造业企业、农业企业等在上下游的产业链中可以顺畅地联络连接,形成闭合的产业生态圈。

C端企业,包括服务终端消费者的各类企业、服务C端的平台企业。服务C端的企业数不胜数,这类企业不单是一家服务C端的企业,它最大的特点是了解C端消费者、了解B端企业、了解互联网、了解技术,它可以沿着服务C端的路线,通过输出数据服务和技术服务,深度匹配B端和C端,切换至服务B端企业,业务路线可以不断延伸、不断进化。例如,欧冶云商、中国化工电商平台、壹米滴答、禧云国际、爱姆意云商、车主邦、聚烯堂、方盛云采、一亩田、怡合达、立创商城、甲乙丙丁网、众能联合等企业。

3. 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发动机”

疫情之后,我国产业互联网将大显身手的主要原因是新技术推进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新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区块链、AR/VR等。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发动机,其原因有三点:

第一,市场推动产业互联网技术更快发展。一方面,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市场。我国人口规模庞大,中产阶级比重逐年提升,人均消费能力逐年提升,消费需求只增不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种矛盾催生出的市场需求将长期存在,这为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共享经济、多元化经济加快发展,我国市场已经由传统的产品市场向需求市场转变,由封闭性市场向开放性市场转变,市场形态的转变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有利于产业互联网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政府引导产业互联网技术更好发展。早在2013年,工信部就开始鼓励政府机关使用云计算服务。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并于2020年伊始,发文鼓励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外包。国家对大数据技术的激励与引导始于2015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运用大数据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提出“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2015年,国家发布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鼓励推进智能制造。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经济形态,人工智能受到政府大力支持”。随后,国家发改委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正式将人工智能,包括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列入鼓励类项目。疫情期间,政府充分感受到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因此,疫情得到缓解之后,这些技术服务将被融入到工作中,间接引导产业互联网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产业互联网相关技术人才也将不断成长。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互联网产业的人才需求规模经历了2018年的大幅收缩后,2019年逐渐出现回暖迹象,人才供给规模相对稳定,就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分行业来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持续缩减,通信类人才出现缺口,5G人才需求猛增,供给增长滞后。2019年1—5月,5G相关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达806.60%。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小微企业用人需求更趋两极化,出现了“马太效应”,体量大的公司越来越强,小微企业用人需求愈来愈弱。另外,流入传统行业的互联网产业人才越来越多。以“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进行“流程再造”,互联网产业人才为传统企业赋能的需求越来越多,这都将助推产业互联网更好更快发展。

4. 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阵地”

产业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应用于传统产业领域新业态,可以说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即通过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因此,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阵地”,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期待转型升级的地区和产业众多。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东北地区的大宗粮食产业、机械制造业,东南地区的轻工业,如灯具、纺织等产业都需要产业互联网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而我国产业互联网才刚刚兴起,覆盖率并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蓝海。

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产业互联网最容易赋能的领域。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要形成企业内部的经营链、器物链、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区域链,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连接,供给端与需求端的连通,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物流的汇流,这都需要产业互联网的高度赋能。不仅如此,获取市场信息、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转型风险等也都需要产业互联网的深度参与。

三是产业互联网能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竞争力、高效益、绿色发展等方向转变,是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产业互联网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学技术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 政府政策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政府一直在为我国产业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我国政府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把推动“互联网+”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产业互联网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激励政策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

一方面,各级政府已制定的政策将充分发挥作用。国务院制定了“互联网+”“双创”“双创升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多项政策,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助推产业互联网发展。在中央政府的引导下,各省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2016年12月,海南省制定了《海南省互联网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江苏陆续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等文件,大力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继续推出新的政策还将发挥作用。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产业互联网上升至国家层面,建议政府、平台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等多层联动,通过推进企业级数字基础设施、核心资源的开放,引导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开放资源等方式,共建数字化技术及解决方案,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章执笔:梁洁波)


(1)2020年一季度铁路客运量累计38344万人,公路客运量累计136637万人,民航客运量累计7409万人。

(2)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前4月,我国进出口总额9.07万亿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服装、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0.2%。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0年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减少95万人,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6%。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一季度市场新增人才需求同比下降了24.4%。

(4)基础原材料和新产品生产保持增长,2020年一季度,天然气、无纺布、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分别增长9.1%、6.1%、4.5%;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工业机器人增长12.9%。

(5)数据采集截至2020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