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图解山海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山海经第三 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423],其上多华草[424]。漨水出焉[425],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426]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427],赤背,其音如梧[428],食之已疣[429]。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430],其音如呼[431]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432],其名曰[433],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434],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435]。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436]。其中多儵鱼[437],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438],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儵鱼

何罗鱼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439]。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440],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441],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442]。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443]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444],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麢羊,其鸟多蕃[445]

鳛鳛鱼

寓鸟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446]。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447],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448],其鸟多寓[449],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450],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451],其音如獆犬,名曰耳鼠[452],食之不[453],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454],名曰孟极,是善伏[455],其鸣自呼。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456]。多葱、葵、韭、桃、李[457]。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458],善笑,见人则卧[459],名曰幽[460],其鸣自呼。

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461],名曰足訾[462],其鸣自呼。有鸟焉,群居而朋飞[463],其毛如雌雉,名曰[464],其鸣自呼,食之已风。

诸犍

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465],善吒[466],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467]。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468],食之已嗌痛[469],可以已痸[470]。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471],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472],名曰那父。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楛,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栎泽。

竦斯

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

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473],其音如鼓柝[474]

长蛇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原,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475],其鸟多鸤鸠[476]

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477],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之鱼[478],食之杀人[479]

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480],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481],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482],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又北二百里[483],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484]。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水。其中多[485],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诸怀

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无草木,多葱、韭。

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无草木,多马[486]

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是多马。鲜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涂吾之水。

肥遗

又北百七十里,曰隄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487]。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488]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489]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490],其名曰管涔之山[491]。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又西二百五十里[492],曰少阳之山[493]。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494]。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495],其鸟多白翟、白[496]。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鱼,其状如儵而赤麟[497],其音如叱[498],食之不骄[499]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500],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馀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馀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501]。其中多[502],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503],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504],是食人。

狍鸮

又北三百里,曰北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505]。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506],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507]。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508]。其兽多居暨,其状如而赤毛[509],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510],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511]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512]。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513]。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于北海[514]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515]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石,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516],善还[517],其名自。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518],是善惊,其鸣自[519]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520],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521],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522]

人鱼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523],其鸣自,食之不饥,可以已寓[524]

天马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525],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飞鼠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526],其状如句瞿[527],其名曰领胡[528],其鸣自,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529],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530]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水出焉[531],而西北流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酸与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532],北望少泽。其上多草、[533],其草多秦椒[534],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见则其邑有恐[535]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二百里[536],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537]

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538],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之山[539]。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540],食之不灂[541]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542],南注于虖池[543]。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544]。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545],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546]。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547]。滏水出焉[548],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549]。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550],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551],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552],以堙于东海[553]。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554]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555],其草多芍药、芎。洧水出焉[556],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557]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石。溹水出于其阳[558],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559],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560]。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561]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562],其鸣自。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563]。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564],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水出焉[565],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566],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567]。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568],其鸟多鹠[569]。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570],食之杀人。

又北四百里,曰乾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571],其鸣自

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572],其名曰罴[573]

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574]。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雁门之山。无草木。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575],其风如[576]。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577],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578]。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579]。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580]。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581]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