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与父母有关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

孩子最初接近一张白纸,就看养育他的人怎样来设计和上色。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阿克巴尔大约生活在700年前,他想要知道,什么是人的先天语言。因此,他让一些婴儿同他们的父母分开,并且这样抚育他们:只给这些孩子们食物和照料,但是不允许同孩子说话或者给孩子爱。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当这些孩子放出来时,他们什么语言也不能掌握,而且,完全成为不可教的,甚至企图在军队中使用他们也失败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一切行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要通过学习才可以得来。而作为提供学习样板的父母又是怎样的呢?不管父母有没有意识到,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言语、举止、爱好、习惯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年龄越小,受这种影响就越大,程度也就越深。

有一句民间俗语非常富有哲理:如果你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你只要去看看他的父母。

有位母亲喜怒无常,她心情好的时候,对儿子的要求样样满足;心情不好时,就从头上拔出发夹,随意向可触及的东西乱扎一通,借以发泄。耳濡目染之中,孩子也养成了喜怒无常的性格,跟同学好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会送给同学,但不好的时候,就会拿出小刀,像他的母亲一般,向手边的东西划去,甚至将同学的手臂划伤。

一个意志坚强、做事从不虎头蛇尾的家长,他的孩子做大事小事一般都能善始善终;一个在家庭成员间都满口谎言的家长,你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到诚实?

其实,孩子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是非、对错的价值道德观念。有一次,一个家庭里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父亲的一部手机找不到了,于是大家在家里四处翻箱倒柜地寻找,结果在抽水马桶里找到了,原来是他刚会走路的孩子扔进去的。一个成人是决不会把手机扔到马桶里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贵重物品。但1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价值观念,在他眼里,一部手机跟一张废纸是一样的,他会像扔一张废纸一样把手机扔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的细小行为抓起。而孩子的行为又受他的思想支配,他思想中价值观念的形成,又受父母言行的影响。

父母不仅要用合理的语言,更要用积极、正面的行动来塑造孩子好的个性。如果父母要对孩子有所约束,避免任性,那就必须自己首先以身作则。孩子虽小,但他的感觉却是很灵敏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切忌随心所欲,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和谐的民主气氛。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父母首先要亮出观点,并身体力行。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关心他人,避免自私。在公共汽车上,我曾见到父子两人抢着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让座,那孩子看上去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良好的公德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尊重的基本品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避免依赖。父母除了对孩子实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同样自身也要遵守。如果父母能够把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事总是做得干净利索,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绝不请别人帮忙,天长日久,当你要考察他的独立意识时,你的孩子一定不会令你失望。

溯本求源,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长在父母身上。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毛病,有的是父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的问题,有的是父母自身不良影响所致。因此,要想孩子改掉身上的毛病,父母必须先端正教育思想,严于律己。

过度宠爱小孩,没有管教和要求,甚至干扰到学校教育,肆意要求教师照顾孩子,没有给孩子面对挫折、懂事成长的机会,使得少年人一个个自以为是,最终铸成大错。这不是父母的错,又是谁的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