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城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一念之差

我的父母当初是不是由于一念之差而结合的我不知道,因为我从小到大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在京郊丰台的铁路工作,住在铁路宿舍,我和奶奶生活在北京城里,这点地理上的距离加大了我们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在我过去这40多年的生命史上,远离父母的生活将我塑造成了一个性情散漫的自由主义者。好在那时侯,我学会了一点儿不三不四的雕塑手艺,隔长不短地揽件雕塑的活儿干干,挣些个散碎银子,维持自个儿闲散的生活。

1991年4月7日是个晌晴薄日,上午10点多钟,我正兴高采烈地和一个搭档做一个表情端庄的人民女教师的雕像,我的呼机响了起来,我满怀怨气地拨通了电话,是弟弟焦急的声音,“爸病了,现在铁路总医院,你快过来,打的过来。”

搁下电话,我几乎是小跑着来到马路边儿,等不及那廉价面的,我打了一辆对我而言太过奢侈的夏利。来来往往的车在我面前不断闪过,我脑子一片空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铁路医院门口的。还没等我下车,弟已扒在窗口带着哭腔说:“爸死了”。

这一天是星期天,没什么人看病,我们走到一条走廊昏暗的中部,妹妹迎上来,流着眼泪说:“哥,爸死了,让公共汽车给耽误了,爸在车上发病了,他们不给拉医院抢救,给拉总站去了,放锅炉房好几个钟头……”

我看着躺在担架床上的父亲,半睁着眼,半张着嘴,额头上沁出淡淡的血痕,我伸出手,把他冰凉的眼合上。妹妹在一边说:爸是不是还没死,再抢救一下。我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医生,他说已经死了,送太平间吧。

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父亲4月7日这天出行,是要到沙河三伯家给奶奶扫墓,顺便也和在京的几个弟弟们聚一聚。他在家是长子,又是孝子,为了这个“孝”字,他夹在我奶奶和我妈两个脸色同样阴沉的女人中间,一生过得都不痛快。

我家祖上是旗人,皇上在的时候,靠铁杆庄稼,有吃有喝,民国以后,日子就渐渐衰败。据说爷爷干过倒卖古董的生意,没挣着钱,又到门头沟煤矿给人当账房先生,也没干长久;因为患有高血压,爷爷一生无正当职业。到父亲十几岁的时候,我家已沦落为城市贫民。身为长子的父亲在14岁的年头,到铁路上当了一名司炉,那时还是日本占领时期,他每天从城里到丰台机务段去上班。父亲在家中是长子长孙,从小倍受宠爱,用奶奶的话讲,家境尚好时,父亲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一不高兴就掀桌子;我难以想象,童年时那么顽劣的父亲却以14岁的少年之身,一下子就挑起了养活父母和4个弟弟的重担,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由于父亲的工作,我们这个贫苦破落之家才得以维持。

伴随父亲一生的痛苦可能源于他的婚姻。在他结婚之前,奶奶是一家之主,他挣的钱全交给奶奶。结婚之后,他在丰台铁路宿舍安家,把工资全交给奶奶就不合适了。当年他的财务分配情况,我并不知晓,童年的记忆中,是父亲在每月15号发工资这一天,下班后会准时骑车上北京,把该给的钱交给奶奶。父亲是素食者,每次回来,奶奶给他做的饭都是白菜鸡蛋馅饼,父亲吃得很香,但沉默寡言。我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在一边看着他,他几乎从来不和我说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未来北京看过我。她是黑龙江人,刁钻、自私、言语刻薄,念过中学,后来又在天津铁道学院进修过一年,在50年代的基层,她也算个“大知识分子”了。

我大约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以后,才比较近切地接触到母亲。那是放寒暑假的时候,我回丰台的家住几天。丰台的家沉闷、阴郁,和在那的姐姐妹妹见了几面,因为平时不在一起生活,彼此生疏,不怎么说话。记得母亲是个衣着考究的人,穿的比孩子讲究得多,每天下班以后,她对子女也不怎么说话,偶而说一两句话,不知怎么的,她的脸就会突然耷拉下来,阴沉着,下巴颏抵在胸前,不大的眼睛凶巴巴地看着你。爸是跑车的,上下班没点儿,回来之后,她也不大和他说话。他自己撅着屁股给自己做饭吃,通常是炸一点花椒油,煮点儿两样面面条,吃了。

偶而有事,两个人很低沉地说话,常常是说着说着,父亲就很凶地发起火来,粗声大气地说一句什么,母亲就不言语了。见过几回这样的争吵,我多少明白了那其中的内容。母亲这个人一天到晚想的事情,很多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而她在谋划个人利益的时候,往往要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当她将这样的念头讲给父亲听的时候,忠厚耿直拙于言辞的父亲最后往往吼出:不行!我想母亲是知道父亲是怎样一个人的,她之所以几乎每天都要上演这么一出,是不是想在漫长的生活中用这种法子折磨父亲做人的信念,最终改变父亲。不过她的这种企图在他们30多年的夫妻生活当中没有得逞。面对这样每日的言语折磨,拙于言辞的父亲日益变得沉默寡言。跟我们这些子女们也几乎没有一句话。我们父子一场,我几乎记不起他跟我说过的一句开头的话是什么。

父亲一生绝大部分的轨迹是,上班—下班—发工资给奶奶送生活费—吃奶奶给他烙的白菜鸡蛋馅饼—骑自行车回丰台。

当初,母亲这样高学历的人怎么看上仅仅小学文化的当火车司机的父亲呢?我判断可能有三个理由:一是父亲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年轻时父亲的英武对女人是有吸引力的;二是父亲当时是个不错的业余足球运动员(他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60年代,他所在的足球队曾获北京工人足球联赛的冠军;第三个原因,父亲干的是工人中比较体面的职业火车司机,收入较一般人多一些。我想,这三个理由是促成当时他们结合的主要原因。

父亲在他60年的生命史当中,最困难的是在“文革”时期,个中原因来自母亲。“文革”开始后,各个单位纷纷成立红卫兵等造反组织,能说会写的母亲也不甘寂寞,加入了一个造反组织,并当了其中的一个小头头。对于母亲的活动没有能力干涉的父亲每天仍开自己的火车。在革命搞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他们的夫妻关系也出现了巨大的裂纹:母亲在外找了个相好的男人,她一面进行热火朝天的革命活动,一面进行热火朝天的婚外恋活动,直到一天,父亲回家时碰上了他们。后来母亲被单位扣上了一顶坏分子的帽子,调到货场和那些没文化的家属一起干打包装的粗活儿,不让回家只发生活费。

父亲每月给奶奶这边的生活费,由50元降到了45元,又由45元降到了35元,每回他来北京给奶奶送钱的时候,掏出那比以往少了的钱,先沉默一下,然后才嚅嚅地说:“这月先给您35。”奶奶当时隐隐地感觉到父亲有什么事,又不好多问。因为一向出全勤,安全行驶的父亲在那段日子里曾经出过一次交通事故,为了照顾3个在丰台生活的姐妹,父亲把我五姨奶接到丰台住了一段,照顾孩子,每顿饭用半个红萝卜擦成丝做一锅汤,蒸点鸡米饭,一家大小汤泡饭。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姨奶到北京跟奶奶讲了父亲的情况,她说:老大真不容易。

我们家的这种经济状况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算好转。我母亲被扣的工资后来都补发了,不过这些钱她并没有拿出来补贴我们的生活,而是存起来当作自己的私房钱。那时候,父母之间关系有所缓和,原因我不清楚,可能是上了岁数,不愿再闹了吧。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生素食、身体看上去十分强壮的父亲57岁退休后,身体竟一下子垮了下来,他生命中的一个支柱被抽掉了,每回见到他,我都感到他眼神中有一种失落,也许是职业上的失落加上病痛,加上对自己一生过得不如意的痛。父亲在他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感情很脆弱,遇到他不愉快的事情,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说不;刚刚说上几句便泪流满面,我有过一次碰到这样的场面,心中的难过之情难以名状,我感到生命正在父亲的躯体上一丝一丝地抽离、远去。

这段日子,占据了父亲生活的,大约有几件事:一个是打门球;一个是在楼门口帮邻居修自行车;还有一个是抽空到我姨奶奶等几个长辈家看看,(我奶奶1989年去世了);剩下的,就是在家里和母亲继续过琐碎的日子。这段日子,生活担子又压在他身上了:我母亲白内障手术后一切家务全不管,自己的钱也不拿出来过日子,我一个妹妹离婚带个孩子回娘家住,家里的日子支出全靠父亲退休工资。

每天早晨,妹妹的孩子要由父亲骑车送托儿所,那段日子,父亲一阵阵犯心脏病。有一回骑车带着外孙女的路上,一阵难受,把外孙女掉了下来,幸好没摔伤,回到家后,妹妹知道了,跟父亲说:“爸您以后别骑车带我们孩子上托儿所了,您再给我们摔死。”

从那以后,父亲每天就背着外孙女上托儿所,有一回回来的路上,邻居见父亲手上拿着两根儿油条,倚在电线杆上喘气,邻居问父亲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事,一会儿就好。

因为父亲一生几乎没怎么吃过药,所以在退休后生了病,也不太爱吃药,铁路医院虽然可以报销,但没什么好药。记得有一回父亲问我能不能给他开两瓶维脑路通,我当时已经没有单位了,就去药店买了给他。于今想来,父亲当时不是不想吃药,而想吃些疗效好的药但铁路医院又没有;他怕加重我们的负担,所以极少向我们开口,为了钱苦恼了一辈子的父亲太要强!

每个月,他差不多都要去城里一些长辈亲友家看看,因为没什么钱,父亲很少能给他这些姨、大爷什么的买东西,他只能去这些长辈家坐坐,陪他们聊聊天,问问冷暖,换季的时候,帮他们打打烟囱,装装炉子。我七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从七爷爷家出来又奔我这儿来了,他说七爷爷死了,七奶奶也没工作,家里料理后事的钱都不够。当时我给了父亲100块钱,是10元一张的,我说这100块钱您给七爷爷凑上吧。父亲当时手哆嗦着,在右手大拇指上舔了一下,很迟缓地把这100块钱点了一遍。

看着父亲点钱的样子,我心痛如刀绞,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挣钱,让父亲花上我挣的钱,干他喜欢的事儿,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可父亲没花上我的钱,没花上我的钱就这么在公共汽车上去了,开了一辈子火车的父亲就这么一个人倒在公共汽车上去了!

父亲

父亲是3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声音,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父亲不知所措地捂着脸。“他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我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你知道吗?小子!”我对儿子动了武。听到儿子的哭声,妻子一把把他抱过去,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又像犯错一般。夜已很深,隔壁的我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和妻子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我按按他肩:“爸爸,您想帮我们拖地板是吧?”父亲点头。我便拿出拖把,给他示范了一番,然后交给他:“您试试父亲拖净了剩下的半间客厅。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我,一脸感激。”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妻子顿时火冒三丈,对我大发脾气。我和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正斗至酣处,门铃响了,父亲站在门口——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我说:“爸爸,吃饭吧!”父亲说:“吃吧,吃吧,我孙儿呢?”孩子被妻子送到岳母家去了,若父亲知道内情一定会伤心,我只得对他撒了一个谎。父亲盯着我看了一阵儿,若有所悟,默默地离开饭桌,打开身边的袋子,拿出两袋核桃粉、两瓶蜂糖、一袋健脾糕。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父亲顿了顿又说:“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但舌头舔嘴唇的细节将他此时的欲望暴露无遗。我给父亲卷了枝烟,也给自己卷了一枝。我俩中间隔着张饭桌面对面坐着,烟雾缭绕,我们都不说话。

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塘边的田,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我顿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我为别人开车门的时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而我呢?仅仅为他开了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感动异常……

车越开越快,望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来越远,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农家父亲的育人之道

以前很少写自己的父母亲,真的,太少了,可能是因为老觉得他没知识没文化,实在是平凡得没什么可写的地方吧。

其实,我错了。父亲每每以其言以其行,给我新的收获,新的启迪,新的动力。

小时候,他给我的印象是对我没有母亲那么严厉,对其他人很慷慨;长大后给我总的记忆是思想特开放,很能干,对我们特别亲和,总是笑,里外大小事务全靠他亲力亲为却还事事总被母亲唠唠叨叨。他对我们的教育往往没有母亲那么严肃正经和说教性,而是言“说”身传。

今天的闲聊是从谈我的将来开始的,后来聊到了弟,母亲说,弟第一年出外就找了份好工作,待遇不错,可就是太舒服太安逸了,他没历练过,没干过其它活,以后受不了苦受不了挫折的,打算让他辞退,出来“混混”。父亲赞同。

他告诉我,以前家里一穷二白,十几岁吃不饱饭就出来闯,没文化,个子小,到过雷州的农场种植,做过海边造船工,到过广州做过建筑工,做过拣垃圾,去过中山当过石场炮工,包工头,回家养过猪群,养鸡场,承包火纸厂……父亲很能干,又聪明,常常是每进入一行就很快上手学会一切,等精通了就算老板出再高的薪酬也挽留不住他,父亲对我说“年轻时我就一个性格,不愿替别人打工,‘工’字不出头嘛,凡事我就是不服输,总想强人一等,就算再低的薪酬我也愿意做,一旦进入我就勤勤恳恳,样样都做慢慢学会,学会了又转。所以后来我什么都能做,样样都是绝活手艺,这样就没人能给你绝路。”。

母亲笑着看了看父亲,对我说“以前嫁给他就看在他家里穷没办法变心,人又有志气,上进!”

我笑道:“还有一个原因是父亲长得帅,是吧?哈哈……”。

当然,我心里明白,父亲是长得帅气,但在当时穷得吃番薯根的家境里单凭帅这点是绝对赢不到母亲——这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母亲告诉我,她大家族里很多人反对母亲这种自由恋爱,看不起父亲,说他家穷,人小又矮看起来像个孩子。不过他上进。是的,父亲告诉我,尽管小时家里穷差点就想把他给别人养,可他小很懂事,家人舍不得就将弟替他给了别人养。父亲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没钱读书,只读了小学三年级,他开玩笑说,娶你母亲就因为刚开始觉得她读书多,读完中专,有文化识大体,不会像隔壁没文化的村妇到处骂人,父亲低声补了句:呵呵,没想到她不骂别人就专骂我,还唠叨了大半辈子,而且一身病什么都帮不了我,像这种又病又不漂亮的女人你以后千万不要娶啊。母亲推了推他,笑了:谁叫你用大话骗我回来,否则我能嫁个特有钱的,害得我还掉了教师这个铁饭碗呢……

父亲说,一直梦想着赚钱建一间二层的当时最好的泥房。后来16岁出外打滚了好久一事没成,不过带了母亲这千金小姐回来,呵呵,可把她给害惨喽,这个瘦弱的千金小姐从曾经的过着小资生活,都没干过什么活到迫于生活的艰难开始跟父亲挨饿,学编织竹器,做各种粗重活。

后来,我出世前,为了生活费,他再次只身外出闯荡,去了广州后到中山,最后失败得可怜,工作没有,回家的路费也不够,听说我出生的消息后,父亲从中山一直走回来,途中坐过一段顺风车,其它就是一步一步走,用脚,就这么走,回到家时刚碰上我满月的第三天,真的,回到家时衣服破烂,头发长乱,母亲抱着我出来见到他进门时鼻子酸溜溜的。

在弟出生前父亲又出去闯荡,就在这以后他“转”了好多行业,都是当时他们这一类每文化的人干的粗重活,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很多,开始学会了很多。

父亲开玩笑说,等我赚够了能改泥房得时候人家开始流行水泥平房了,不过那时村里还是很少这种,呵呵,他只能差的钱借着补上建了平房,然后又外出打工还债,母亲在家,把弟弟留在了岳父家里养,一养就是十来年。母亲说,为了还债她也跟着父亲出去打工,父亲哈哈笑了,说她明明不放心我,才跟去的,那时我还是有很多女孩子追我的,我不想罢了。我觉得很好笑问,问母亲是不是真的,她笑了笑……父亲乐了,说了一个乐子,他说那时有个姑娘老向母亲的一个工友打听父亲的情况,后来那工友指着母亲告诉她说:这个阿姨就是他老婆……哈哈哈哈,滑稽死了。

后来因为我的调皮,在家惹了麻烦跟着几个“烂仔”混,母亲就回来了,专门管教我。不久父亲也回来,开始了在家创业。养过猪,在县城做过建筑,承包火纸厂,养山地鸡场,有过大起有过大落。父亲说,现在这水泥平房才住了10年又过时了,现在流行了有点像欧洲特色的别墅样式的,等今年底我们拆了旧的重新建这种漂漂亮亮的,我的梦想就几乎全部自己实现了,以后就靠你们了,无论什么苦你都要吃,要能吃苦,要有上进心,时刻保持一颗不服输的心,我就老想:别人都可以,我怎么会不可以,我不能被别人看扁……

他的话,让我突然生出许多感慨,当然,我自感不如。

确实,想想上次做家教时,男孩的母亲私下吩咐我,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所以脾气有点怪,爱玩游戏,他不想学时你就带他去玩一会。后来我才发现,她的孩子“一点也不怪”,和城市里不少过着安逸生活的孩子是一样的性格,吃不了苦,没什么上进心,静不下心来学习,男孩爱玩游戏,女孩能滔滔不绝地谈各种明星秘闻,学会偶像的各种外表打扮。

其实,富裕的安逸生活无可非议,而且应该成为每个人奋斗的基本目标,可偏偏中国的父母在过上了富裕生活后,往往鉴于自己曾经的苦难而过于宠爱以至于溺爱他们的孩子,为了不让他们吃苦受累,拼进毕生精力为他们存钱,殊不知,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苗子往往是柔弱不争气的,没上进……

细细想想,父亲的一言一行都蕴涵着一种世人皆知却未尽行的育人之道——凡事不服输,要有强人一等的思想。

论友谊

1

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2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3

哲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都有自己的行话。有时候,不同的行话说着同一个意思。有时候,同一种行话说着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没有翻越不了的山头,灵魂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对同行说行话,对朋友吐心声。

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4

看到书店出售教授交际术成功术之类的畅销书,我总感到滑稽。一个人对某个人有好感,和他或她交了朋友,或者对某件事感兴趣,想方设法把它做成功,这本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熟记要点就交不了朋友,不乞灵秘诀就做不成事业,可见多么缺乏真情感真兴趣了。但是,没有真情感,怎么会有真朋友呢?没有真兴趣,怎么会有真事业呢?既然如此,又何必孜孜于交际和成功?这样做当然有明显的功利动机,但那还是比较表面的,更深的原因是精神上的空虚,于是急于找捷径躲到人群和事务中去。我不知道其效果如何,只知道如果这样的交际家走近我身旁,我一定会更感寂寞,如果这样的成功者站在我面前,我一定会更觉无聊的。

5

读书如交友,但至少有一个例外,便是读那种传授交友术的书。

交友术兴,真朋友亡。

6

友谊是宽容的。正因为如此,朋友一旦反目,就往往不可挽回,说明他们的分歧必定十分严重,已经到了不能宽容的地步。

只有在好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绝交这种事,过去交往愈深,现在裂痕就愈难以修复,而维持一种泛泛之交又显得太不自然。至于本来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交与不交本属两可,也就谈不上绝交了。

7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8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知己,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世界上有若干个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9

这是一个孤独的人。有一天,世上许多孤独的人发现了他的孤独,于是争着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们因为我的孤独而深信我是他们的朋友,我有了这么多朋友,就不再孤独,如何还有资格做他们的朋友呢?

10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11

某哲人说:朋友如同衣服,会穿旧的,需要时时更新。我的看法相反:朋友正是那少数几件舍不得换掉的旧衣服。新衣服当然不妨穿一穿,但是,能不能成为朋友,不到穿旧之时是判断不了的。

12

异性之间的友谊当然不能排除性吸引的因素,但它仍然可以是一种真正的友谊。在这种情况下,性的神秘力量因客观情境或主观努力而被限制在一个有益无害的地位,既可为异性友谊罩上一种为同性友谊所未有的温馨情趣,又不致像爱情那样激起一种疯狂的占有欲。在我看来,如果能持久地做到这一点,这便是异性之间最美好的一种关系。

彼岸有雨摆渡香愁

江南有雨,两情遥遥

三月的江南,琼枝如画,细雨如烟,似一个温柔绮丽的梦。

烟雨中的江南是副千年不变的水墨画,无声无息、委婉缠绵的雨滴,一丝丝、一滴滴缓缓流入心田,浸润在斑斓梦幻里,触及到那缕含情脉脉的眸光,宛若当年古渡口的相遇。

静静的回望往昔,距离用柔软缠绵的雨丝,润湿了整个思念,芬芳了走过的季节。烟云之外,一抹绿色飞过,恰是,纤柔飘渺的娇客,拈花揽笑,衣袂沾香,那流转的眼波几许娇羞、几许妩媚,寻找着前尘后世那个命定的人。

十里秦淮河,烟雨蒙蒙,在你毫无知觉中,看你的青衫飘飘,看你悠闲自如;瘦西湖的琼树下,十指相缠如藤,看那船娘轻轻划开层层烟波,缓缓向湖心划去。意念间,那雨中的断桥水影,竟自在斜风细雨里弄娇柔;恍然间,一蓑风雨轻飞漫逸入梦中,从容自适身在其中、令人忘忧;驻足间,又不知真实但又简单的爱何时才能跨越地域的栅栏归来;不意间,雨丝湿了一帘记忆,激起香愁一片。

江南有雨,两情遥遥,我独立寂寂阡陌,拾起一帘远古的痴梦!

塞外无春,惟有呓语

塞外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雨滴总在漂落的瞬间被黄沙击碎,寒风无情地摇晃着干枯的红柳,柳枝在寂寞里辗转,在挣扎中传吟着寒冬残留的呓语。

街头那断断续的羌笛拔乱我本如水的心宇,涌现出心底那抹香软的痛,盈满思念的日子。承受千年风雨侵蚀的茶马古道,没有了往日喧闹;昔日娇柔美丽的楼兰姑娘,心头惟有一缕凄美的惆怅,任岁月风干了芳容;神秘的海市蜃楼,无奈朝来黄沙晚来风的重围,被遗弃在无边的清冷中没有旖旎的诗意。

寒烟在大漠的上空肆意蔓延,黯淡了所有的心情,心灵的池水泛起层层涟漪,幽怀在野渡缓慢地舒展着,触动了沉寂的心湖。苍老的积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褪去了往日的清纯和圣洁,被岁月无休止的轮回中撕扯的千疮百孔,直面刺眼的针芒;房檐的冰凌在时光长河的两岸摆渡着,拉开的距离把身心弄的支离破碎,然后变成滴答作响的雨水,落在睫上,落在人的心坎上,寂寞而凄凉。

塞外无春,惟有呓语,我立于红柳之下,采撷了一捧惆怅的胭脂泪。

彼岸有雨,心事如莲

彼岸有雨,经历岁月变迁,不经意间冷落了曾经的欢颜。心事如莲,千里之外的楼台,还会有你期盼我款款身影的眼神么?我风雨兼程的寂旅里,还会有你陪伴的脚步么?

收集往昔点滴,独奏一曲婉约的忧伤,蹒跚的心事在指尖飞舞,念你的心在红尘里潜行,寻找你久违的温度,细数着斑驳往事,悲欢离合的情思在笔底惆怅了春季,把那一帘香愁悄悄锁在唐诗宋词里。

一缕孤烟飘过,泪眼凝眸处,唤醒千年的承诺,悄悄走进你的脉脉文字里,你跳跃的思绪恰似江南的细雨,澎湃的激情温润了一缕青丝。

避开漠漠寒沙,远离凡尘的喧嚣,将万千烦恼挥手成雨中的一滴水花,望见了你眼底如昨那湾明澈的闪亮,还有那雨中含笑的对望。

彼岸有雨,我蜷缩在柔柔的梦里,领略花开花落的极致……

人生总是在雨中前进,相见与分离总是相依相伴,轻敲下这些散乱的文字,留给往昔某个生活的片段;人总是在雨中渐渐懂得,生活中必须承受着某些牵挂,无论风雨都将一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