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4 混凝土的强度

4.4.1 混凝土的结构和受压破坏过程

1.混凝土的结构

混凝土是一种颗粒型多相复合材料,至少包含七个相,即粗骨料、细骨料、未水化水泥颗粒、水泥凝胶、凝胶孔、毛细管孔和引进的气孔。为了简化分析,一般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骨料与砂浆或粗细骨料与水泥石两相组成的、不十分密实的、非匀质的分散体。

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在浇灌成型过程中和在凝结之前,由于固体粒子的沉降作用,很少能保持其稳定性,一般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层现象,粗大的颗粒沉积于下部,多余的水分被挤上升至表层或积聚于粗骨料的下方。沿浇灌方向的下部混凝土的强度大于顶部,表层混凝土成为最疏松和最软弱的部分。因此混凝土宏观结构为堆聚分层结构,如图4.8所示。

图4.8 混凝土宏观堆聚分层结构

在新拌混凝土中,粗骨料表面包裹了一层水膜,贴近粗骨料表面的水灰比大,导致过渡区的氢氧化钙、钙矾石等晶体的颗粒大且数量多,水化硅酸钙凝胶相对较少,孔隙率大。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使界面过渡区在混凝土未受外力之前就存在许多微裂缝。因此过渡区水泥石的结构比较疏松,缺陷多,强度低。

普通混凝土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结合主要是黏着和机械啮合,骨料界面是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粗骨料下方因泌水留下的孔隙,尤为薄弱。

图4.9 混凝土受压变形曲线

Ⅰ—界面裂缝物明显变化;Ⅱ—界面裂缝增长;Ⅲ—出现砂浆裂缝和连续裂缝;Ⅳ—连续裂缝迅速增长;Ⅴ—裂缝缓慢增长;Ⅵ—裂缝迅速增长

2.混凝土受压破坏过程

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楔形的微裂缝尖端形成应力集中,随着外力的逐渐增大,微裂缝会进一步延伸、连通、扩大,最后形成几条肉眼可见的裂缝而破坏。以混凝土单轴受压为例,典型的静力受压时的荷载-变形曲线如图4.9所示。

通过显微观察混凝土受压破坏过程,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发展可分为如图4.9所示的四个阶段。

Ⅰ阶段。当荷载到达“比例极限”(约为极限荷载的30%)以前,界面裂缝无明显变化,荷载-变形呈近似直线关系,如图4.9所示的OA段。

Ⅱ阶段。荷载超过“比例极限”后,界面裂缝的数量、长度及宽度不断增大,界面借摩擦阻力继续承担荷载,但无明显的砂浆裂缝,荷载-变形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如图4.9所示的AB段。

Ⅲ阶段。荷载超过“临界荷载”(约为极限荷载的70%~90%)以后,界面裂缝继续发展,砂浆中开始出现裂缝,并将邻近的界面裂缝连接成连续裂缝。此时,变形增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曲线明显弯向变形坐标轴,如图4.9所示的BC段。

Ⅳ阶段。荷载超过极限荷载以后,连续裂缝急速发展,混凝土承载能力下降,荷载减小而变形迅速增大,以致完全破坏,曲线逐渐下降而最后破坏,如图4.9所示的CD段。由此可见,混凝土受压时荷载与变形的关系,是内部微裂缝发展规律的体现。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也就是内部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当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破坏发展到一定量级时,才会使混凝土的整体遭受破坏。

4.4.2 混凝土强度

在土木工程结构和施工验收中,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有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几种。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或(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到28d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对于非标准尺寸(200mm×200mm×200mm和100mm×100mm×100mm)的试件,可采用折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试件的强度值。边长为100mm的立方体试件,折算系数为0.95;边长为200mm的立方体试件,折算系数为1.05。这是因为试件尺寸不同,会影响试件的抗压强度。试件尺寸愈小,测得的强度愈大。

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各种强度的测定值,均与试件尺寸、试件表面状况、试验加荷速度、环境(或试件)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在进行混凝土各种强度测定时,应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的条件和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共14个等级。“C”代表混凝土,是concret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C后面的数字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强度计算取值、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依据。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或设计规定龄期内,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3.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是采用立方体试件,但在实际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多为棱柱体或圆柱体。为了使测得的混凝土强度与实际情况接近,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如柱子、桁架的腹杆等)计算时,都是采用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ck)。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28d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如有必要,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尺寸的棱柱体试件,但其高度(h)与宽度(a)之比应该控制在2~3的范围内。轴心抗压强度比同截面面积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要小,当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0MPa~50MPa范围内时,两者之间的近似换算关系为

4.混凝土抗拉强度

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很低,拉压比为1/20~1/10,拉压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降低。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混凝土承受拉力(考虑钢筋承受拉应力),但抗拉强度对混凝土抗裂性具有重要作用,是结构设计时确定混凝土抗裂度的重要指标,有时也用它来间接衡量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强度。

目前我国采用劈裂抗拉试验来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时,对试件前期制作方法、试件尺寸、养护方法及养护龄期等的规定,与检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要求相同。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试件两个相对的表面轴线上,作用着均匀分布的压力,这样就能使在此外力作用下的试件竖向平面内,产生均布拉应力。该拉应力可以根据弹性理论计算得出,这个方法克服了过去测试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也能较正确反映试件的抗拉强度。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fts——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Pa;

F——破坏荷载,N;

A——试件劈裂面积,mm2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较轴心抗拉强度低,试验证明二者的比值为0.9左右。

5.混凝土抗折强度

混凝土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的结构设计、质量控制与验收等环节,须要检测混凝土的抗折强度(fcf)。《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混凝土抗折强度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600mm(或550mm)的长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到28d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折强度值。抗折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fcf——混凝土抗折强度,MPa;

F——破坏荷载,N;

L——支座之间的距离,mm;

bh——试件截面的宽度和高度,mm。

当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非标准试件时,应乘以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4.4.3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

1.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的影响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最主要的因素。因为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石的强度及其与骨料间的黏结力,而水泥石的强度及其与骨料间的黏结力,又取决于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的大小。在相同配合比、相同成型工艺、相同养护条件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在水泥品种、水泥强度等级不变时,混凝土在振动密实的条件下,水灰比越小,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及灰水比的关系如图4.10所示。

图4.10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灰比及灰水比的关系

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28d龄期抗压强度(fcu)与水泥实际强度(fce)及水灰比(W/C)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列经验公式(又称鲍罗米公式):

式中 αaαb——回归系数(与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品种等因素有关);

fcu——混凝土28d抗压强度,MPa。

2.骨料的影响

骨料(轻骨料除外)本身的强度一般大于水泥石的强度,所以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但骨料中有害杂质含量较多、级配不良均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若骨料经风化等作用强度降低时,则用其配置的混凝土强度也会相应降低。骨料表面粗糙,则与水泥石黏结力较大。但达到同样流动性时,需水量大,随着水灰比变大,强度降低。试验证明,水灰比小于0.4时,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比用卵石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约高30%~40%,但随着水灰比增大,两者的差异就不明显了。另外,在相同水灰比和坍落度下,混凝土强度随骨料与胶凝材料质量之比的增大而提高。

3.养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温度及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本质上是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养护温度高,水泥早期水化越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越高。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如图4.11所示。但混凝土早期养护温度过高(40℃以上),因水泥水化产物来不及扩散而使混凝土后期强度反而降低。当温度在0℃以下时,水泥水化反应停止,混凝土强度停止发展。这时还会因为混凝土中的水结冰产生体积膨胀,对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膨胀压力,使混凝土结构破坏,强度降低。

图4.11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图4.12 保湿养护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湿度是决定水泥能否正常进行水化作用的必要条件。浇筑后的混凝土所处环境湿度相宜,水泥水化反应顺利进行,混凝土强度得以充分发展。若环境湿度较低,水泥不能正常进行水化作用,甚至停止水化,混凝土强度将严重降低或停止发展。图4.12是混凝土强度与保湿养护时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和防止失水过快引起的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气候炎热和空气干燥时,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出现脱水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粉状剥落和干缩裂纹等劣化现象,混凝土强度明显降低;在冬季应特别注意保持必要的温度,以保证水泥能正常水化和防止混凝土内水结冰引起的膨胀破坏。

图4.13 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

4.龄期的影响

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最初7~14d发展较快,28d后强度发展趋于平缓(图4.13),所以混凝土以28d龄期的强度作为质量评定依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尽快知道已成型混凝土的强度,以便决策,所以快速评定混凝土强度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多种快速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些方法已被列入国家标准中。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常用下面的经验公式来估算混凝土28d强度。

式中 f28——混凝土28d龄期的抗压强度,MPa;

fn——混凝土nd龄期的抗压强度,MPa;

n——养护龄期,d(n≥3d)。

应注意的是,该公式仅适用于在标准条件下养护,中等强度(C20~C30)的混凝土。对较高强度混凝土(不小于C35)和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用该公式估算会产生很大误差。在正常条件下硬化的混凝土,与实际情况相比,公式推算的结果,早期偏低、后期偏高,所以公式推算结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