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班
细心观察,放飞想象力
科学家简介
鲁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大约在公元前507年出生,卒年不详。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也有人称他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公输子等。民间也有人称鲁盘或者鲁般。他是出色的民间艺人、匠人,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发明也不一定是他发明的,但是鲁班已经成为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科学家故事
鲁班是春秋末年人。他是中国工匠艺人的“祖师爷”,发明了很多工具。
鲁班生活在现在的山东曲阜,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木匠。很小的时候,鲁班就开始帮家里人干活了,如晒木头、烤木头、帮忙拉线固定等杂活。等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手艺人。有一次,他和父亲接了一项建造宫殿的工程,建造房子需要很多大木料,鲁班就让徒弟去附近的山上伐木头,并督促说砍木料的进度要快一点。过了几天,鲁班想询问徒弟伐木的进度,可是徒弟还没回来,他只好自己上山去看看情况。茂密的树林被风吹得树叶“哗啦啦”地响。鲁班顺着山道往上爬,没走多远就能听见伐木的声响。山道有点难爬,鲁班脚底下猛地一滑,眼看着就要摔倒,来不及反应的他连忙伸手抓住面前长得茂盛的草丛,结果没有结实地摔倒,手却被草给划伤了,鲜血冒了出来。常年干活的手掌有很厚的老茧,自己只不过抓了下草,怎么就给划出血口子了呢?他仔细观察刚才的草丛,发现这种草的叶子和一般的不同,叶子边缘呈锯齿状。鲁班坐在地上想了半天,想到现在工人伐木头进度比较慢,这不是工人不努力,而是因为用斧头砍树太费劲了。如果有称手的工具,那该多好呀!他当即拿着手中的草叶下了山,找到铁匠说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铁匠就打造出了雏形。鲁班拿过去试了试效果还不错,经过多次改良,就发明了锯子。不管现代化的锯子怎样改进,但是锯齿的形状还是鲁班原来设计的样子。
自从鲁班发明了锯子,工人们干活的速度快了很多。鲁班从此就留了心,他总是琢磨怎样制作出更加称手的工具。据说墨斗也是鲁班发明的。之前需要画线的时候总是母亲帮忙拉着墨线的另一头。有一天他的母亲比较忙,就拿东西把线固定在那里走开了。鲁班看着母亲固定线的钉子出了神。后来他就把墨线的一头做成了金属弯钩,这个弯钩就是“班母”。他顺着这样的思路,很快就发明了墨斗。鲁班的发明有很多,他制造石磨替代石臼,提高了舂米的效率;还有把木板刨平的刨子和用来量尺寸的鲁班尺等。虽然鲁班生活的时代距今已两千多年,但是他发明的各种工具还在发挥着作用。国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工匠,把建筑工程的最高奖设为“鲁班奖”。
成长箴言
作为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的发明都是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这需要细致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想象力。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启示,想要有所成就,勤奋和努力肯定是必需的,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像鲁班一样不断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