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书围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容构成,并梳理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演进。在此基础上,我们回顾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而引出本研究的必要性。
本书的实证研究分为五部分。在实证研究的第一部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从企业所处的社会信任环境视角探究这一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大样本实证检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提出的社会信任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系的研究假设。为了确保实证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又做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并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信任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
在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基于企业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诚信导向的企业文化是否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制度理论和组织文化的功能观为理论基础,我们分析了企业诚信文化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理,再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我们提出的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系的研究假设。同样地,为了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可靠,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包括控制了执法水平和社会信任的影响,使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其他测度方法,使用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此外,我们还分别考察了公司两职合一(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或CEO)的领导结构以及外部证券分析师关注对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系的调节作用。
在实证研究的第三部分,我们从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角度,考察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是否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在该部分,我们试图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投资者实地调研数据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此外,我们还检验了地区执法水平和宗教氛围对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在实证研究的第四部分,我们从管理层盈余预测质量的视角考察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具体而言,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预测数据,我们主要探究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是否提供了更高精确度的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视角丰富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研究。考虑到我国的制度背景,我们继续考察了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管理层盈余预测精确度之间关系的影响,深化了我们对所有权性质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用发挥的理解。
在实证研究的第五部分,我们主要研究了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我们在回顾非财务信息披露相关文献以及梳理国内外ESG披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信号传递理论、合法性理论、制度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ESG披露的动因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系统的整合分析,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A+H股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公司作为案例公司,挖掘其进行ESG披露的实际动因,再依据市场模型、剩余收益(GLS)模型、Tobin-Q与融资计划模型等量化工具探讨吉利汽车公司进行ESG披露后在市场反应、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方面的变化,最后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对目前ESG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