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励教 薪火相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浅议句子成分分析在小学语文句式变换教学中的运用

曹坤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待提升,对于句子结构缺乏一定的感知,学生间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喜欢运用短句和省略句,句子结构成分缺失。受到这种不良情况的影响,学生对于完整的句式没有明确的了解。对于句子的完整性,小学生只能依据自己的感觉进行判断,不能进行明确的区分。因此,在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常见句式变换的时候,学生无法准确地通过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子的意思,对此不良问题,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地找寻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关键词:语文素养;句式变换;句子成分

小学生对于词语的类别缺乏明确的认知,在句子结构中不同的词语承担着不同的成分,小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词语的分类较为模糊,对于词语的应用范围没有明确性的了解,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它到底是一个整体的句子,还是一个词语。句式转换练习可以对小学生的日常用语进行更为规范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口头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表达意思。

一 句子成分和句式转换的内涵及特征

(一)句子成分定义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也叫句法成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四章“语素”中指出,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二)句式转换的特征

句式转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杨晓玉、李鸿亮的《汉语句式变换分析的原则、类型及功能论析》一文提到,句式转换就是通过扩展或减缩的方法对原句的整个结构或对某个成分进行变换,使变换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语义基本等同。[26]本文中所提及的句式转换主要是小学阶段所出现的直述句与转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以及句子的缩写、仿写等内容。

二 句子成分及分类

在日常教学中,分析句子成分常常从分析结构开始,因为句子中的语言单位是有层次地组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变换句式的训练内容众多,例如,句子的缩写、对句式进行仿写等。因为常见变换句式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时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即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后知识也容易混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分解句式的主要结构,将较为复杂的句式转变为较为简单的句式,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一)句子的分类

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指不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例如:“今天是星期几?”“这个学生特别调皮。”“下雪了!”等。

复句是指有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句在结构上互相独立,在语意上有联系。复句有统一的语调。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拿起粉笔,扔向了老师。”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

按照用途和语气可分为感叹句、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

感叹句:往往表示强烈的感情,语调一般用降调,句末用感叹号。

祈使句:请求、命令、商量或提出要求的句子。

陈述句:陈述一件事情,语调平直,句末用句号。

疑问句:询问或提出问题的句子,语调高升,句末用问号。

(二)句子的组成

主语:是句子要说明的人或物,是一个句子的主体,放在句首,一般为名词、代词、数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短语。

谓语:用于说明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词,也是一个句子的主体部分,一般放在主语后面,由动词或动态短语充当。

宾语: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总是处在动词的后面,可由名词、代词、数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短语充当。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由名词、形容词或可以起到名词、形容词作用的词或短语充当。

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可以由副词、短语或从句来充当。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补语放在中心语后头,一般由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形容词来充当。

三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的常见种类

学生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要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句式,以便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常见的句式有主动句与被动句、陈述句与反问句、扩句与缩句、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等。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把”字句就是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了,“被”字句就是什么被什么怎么样了,因此,做这种题时就得抓住两个“什么”。

例如:老师我的试卷发下来了

(主语) (宾语) (谓语)

转换为:我的试卷被老师发下来了。

因为句子的主干不变,转换时句子的意思就更准确了,而且比原句“老师发下来了我的试卷”更容易让人理解。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例如:明天 就是 星期一了。

(主语)(谓语) (宾语)

转换为:明天 不是 星期一吗?

(主语)(谓语) (宾语)

结构更清晰,往往表达就更准确。

(三)句子的缩写与扩写

扩句和缩句我们得厘清句子的主干,也就是句子的主谓宾。我们知道,句子的主要成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在哪里”。

例如:春天 是 季节

(主语)(谓语)(宾语)

转换为:春天 是 一个多彩的季节

(主语)(谓语) (宾语)

准确把握句子主干,在此基础上再丰富具体的句子成分,用词语或词组的方式进行表述,句意更明确,表达也更加生动,反之亦然。主干明确了,缩句时就能保证句子的完整性。

(四)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

引述别人的原话叫直接引语,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叫间接引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是为了适应不同语言环境的要求,便于交流。

例如:班长 说:“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主语)(谓语) (宾语)

转换为:班长 说 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主语)(谓语) (宾语)

在进行人称转换后,主要成分不变,转换更加容易。

四 把握句子成分,开展句式变换的作用和意义

从互联网调查看,目前国内外有关句子成分的研究仅限于一些理论著作以及部分教师的实践方法、心得,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句式转换的研究开展过许多,但都是以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如《从汉语语法变化研究传统看变换分析法》就对汉语语法变化、变化研究方法评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小学阶段把句子成分分析和句式转换方法研究结合起来,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几乎没有开展,仅限于各种心得体会,缺少系统的跟踪与探索,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法策略,缺乏指导性的建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句子成分出发,开展句式变换,首先需要学生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有明确的认识和区分。

(一)从词性出发,能更好地对词语进行分类

句子和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单位,从阅读角度讲,只有理解句子成分,理解词语属性,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主题;从写作角度讲,只有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认清句子的表达功能,体会到句子的主题的密切关系,才能写好文章。

例如: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加坚定,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陈述句是肯定的语气,改成反问句的时候应该加入否定的词,难道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吗?只要紧抓谓语动词,其他成分不变,句式变换中句子的意思就准确了。

(二)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句型转换的方法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忽略了方法。因为方法不对让我们走了不少的弯路。如果我们能掌握方法,就能准确地把句型转换这类型题完全做对,而且省时间。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习作方面的学习。

例如:将句子从直接引述变换为间接引述,即转述。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变为第三人称转述,此时在主语中,要注意人称的变代,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

一般来说,转述句子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变化:标点的变化、人称的变化和文字的变化。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学生掌握某种句式,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相应句式的范例,使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范例,对句式有直观性的了解,并且在实际训练中提升语感。

例如:运用关联词合并句子,不仅要清楚句子成分,而且要明白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妈妈参加工作。妈妈坚持参加进修学习。两个分句主语均为“妈妈”,参加工作和参加进修学习,二者为并列关系。妈妈既参加工作,又坚持参加进修学习。或者合并为:妈妈一边参加工作,一边坚持参加进修学习。

五 句式变换过程中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方法的有效途径

(一)分析法,熟悉句子成分,把握句子主干,做到句变、意不变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

主语功能被描述,谓语最爱说主语,

宾语多在谓语后,配合谓语来描述。

定语只在主宾前,限制修饰不含糊,

状语有时在句首,谓语前面常光顾。

补语天生胆子小,谓后宾后小嘀咕,

“的”前为定“得”后补,“地”字前头是状语。

明确概念常练习,学习语法莫怕苦。

把握好句子成分,既是表达的需要,也是语文能力素养的体现。

(二)参与法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以生为本,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反问句、长句与短句等。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语法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句式转换。一是转换成“把”“被”字句;二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三是句子的缩写与扩写;四是直接引述转换成间接引述,在小学阶段通常叫作“换成转述句”。(具体内容见前述)

(三)总结法

用句子成分的方法进行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

1.分析句子要看句子的间架结构,即句子的主干。找出句子的主干,有助于理解较长的句子。例如,“千手观音的每一位表演者身上都体现着奋发向上的勇气”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和谓语。其主语部分是一个复杂的名词短语,属于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身上”;谓语部分是一个“动 +宾”的动宾短语,它的中心词是“体现着”;宾语是一个偏正式的、复杂的名词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勇气”。我们把这几个中心词连接起来,就是“身上体现着勇气”,而这就是句子的主干,也就是句子的基本间架结构。

2.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中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调换),但变动不要太多。

3.每种句式都有相应的同义句式,如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句式变换时要按照相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避免张冠李戴。

4.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句式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有时也涉及修辞问题,而运用修辞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时,要注意通顺和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在语文学习及检测中,句式变换一般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句式变换是否恰当,主要取决于内容表述是否准确,以及语气是否恰当、与上下文是否协调一致,遵循以上原则,既是语法学习的需要,也是口语交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