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深度追问判断“冰山下”
如果只有提问,没有追问,应聘者可能会很快给到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的答案。比如“请分享一个由于工作或学习需要,你快速掌握一项有难度的新技能的事例”,应聘者可能会说:“因为写论文的需要,我学会使用了一个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软件。”这个时候,如果你就此判断这个人学习能力还不错,那可能就是误判的开始了。
学习能力要从学习内容本身的难度、花费的时间、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来考察,要想判断这个人学习能力到底强不强,至少还需要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学习,一般学这个东西大概需要多久,采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学完之后效果怎么样,掌握的程度如何,论文中哪些环节是因为这个方法而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缺乏这些信息的支撑,很难说这个人学习能力很强。
另外,很多人在面试前会做模拟准备,尤其是很多所谓的“面霸”,已经掌握了很多面试的套路并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这样的面试下,如果不进行更细节的追问,就更难判断其真实能力。深度追问会涉及很多细节,倘若应聘者添油加醋,很可能出现前后矛盾,需要编造更多的“油”与“醋”,进而会出现慌乱、不能自圆其说的场面,而真正有过类似经验或者能力的人,能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能力高低也自然能被判断出来了。
深度追问重点关注STAR四个环节,是对从事情的背景到结果一系列过程进行考察。
情景(situation):当时任务所处的情景、背景或情况。
任务(task):接到了怎样的任务,任务目标是什么。
行动(action):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做出了哪些努力,遇到了哪些困难。
结果(result):上述行为带来了怎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