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签订劳动合同时间
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承担何种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并承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即使视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仍不免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且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主张(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提出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签署,或者将合同文本寄给劳动者未得到回复,或者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原因,造成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无需承担双倍工资的责任。
如果无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用人单位应该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如果解除劳动关系时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1个月的宽限期,用人单位还需依法根据情况履行相应的解除程序以及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确认事实劳动关系有以下三项标准: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具体形式包括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是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是否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参考的证据包括:(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实践中,认定事实劳动关系首先需要考量双方是否属于劳动法意义下的用工主体和劳动者主体,其次,主要考量双方是否存在管理关系,管理关系是认定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加强了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管理,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的法律义务,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详细法律风险见本周第一个问答。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并未区分劳动合同未签订是由哪一方的过错导致的,所以,劳动者拒绝签订合同,但用人单位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导致持续用工的,用人单位将承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责任,以及满足一定条件后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用人单位避免承担责任的唯一办法是,在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合法终止劳动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不愿签订合同的员工终止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注意及时发出两个通知,一是书面通知要签订劳动合同;二是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届满后与劳动者再签订劳动合同,可行吗?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见,建立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法律给予用人单位的宽限期是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试用期用工与转正后用工最重要的差异就在于试用期内可以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劳动关系,建立试用期劳动关系,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届满后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首先,由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导致试用期本身约定无效,其次,如果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约定工资标准双倍的工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单独签订试用期的劳动合同吗?
司法实践中某些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与劳动者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约定在试用期合同期满后再订立正式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能成立,该试用期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所以,如果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用人单位等于已签订一份没有试用期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在试用期届满后再签订所谓的“正式劳动合同”,相当于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了,而连续两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一旦续订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也很难通过试用期的考核来淘汰不适格的劳动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