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译注 外三种(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论茶

茶色贵白。而饼茶〔1〕多以珍膏油去声。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末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斗试〔2〕,以青白胜黄白。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3〕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4〕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

茶宜箬叶〔5〕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6〕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7〕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8〕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9〕

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10〕散;汤少茶多,则粥面〔11〕聚。建人谓之云粥面。钞茶一钱匕〔12〕,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13〕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注释】

〔1〕饼茶:蔡襄所论饼茶是一种不发酵的蒸压茶。

〔2〕斗试:宋代流行的斗茶活动,又称“茗战”,起源于建安北苑贡茶的评比,从《茶录》等书的记载来看,主要是从色、香、味及水痕多少与持续时间长短等几个标准来鉴别茶的优劣。后来成为一时风尚,并在上层社会流行。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描写道:“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3〕龙脑:俗称冰片,是龙脑树Dryobalarops aromatica树脂的白色结晶体,可入药,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4〕北苑凤凰山:北苑,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江南禁苑,焙制进贡的北苑茶,宋朝将专门制作贡茶所在地福建建安凤凰山一带的官焙称为北苑。凤凰山,又名凤山,是宋代贡茶的主要产地。在今建瓯市东峰镇附近。

〔5〕箬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的叶,宽而大,可用来编制竹笠等器物,也有用来包粽子的。

〔6〕或经宿则色已昏矣: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八:“公(指蔡襄)制小团,其品尤精于大团。一日,福唐蔡叶丞秘教召公啜小团。坐久,复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丞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丞神服公之明审。”可见宋时一般在点茶之前临时碾茶,并且根据人数的多少决定碾磨的量。

〔7〕候汤:古人对饮茶用水十分讲究,煮水的火候不能不到,也不能过度。因此,煮水时要随时观察,这个过程即是候汤。

〔8〕蟹眼:点茶的水煮开以后刚开始沸腾,形成像螃蟹眼睛的细小水泡,宋人将其称为蟹眼。苏轼《试院煎茶》:“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蔡襄对点茶用水十分苛刻,才会以为出现蟹眼即是水老。宋徽宗《大观茶论》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迸跃为度。”

〔9〕熁(xiè)盏:为保持茶汤的温度而先将茶碗预热。

〔10〕云脚:指点茶后在茶汤表面靠近盏壁处出现的浮沫,如果茶汤较浓,则云脚多,反之则少。

〔11〕粥面:茶汤浓时在其表面结成的一层薄膜,因与粥表面的膜相似,故称。

〔12〕一钱匕:约合今2克多。

〔13〕四分:约合今1.25厘米。

【译文】

茶的颜色以白为贵。而饼茶大多用珍贵的油脂涂抹“字读去声。表面,所以有青、黄、紫、黑等颜色的差别。善于鉴别茶的人,就如同相士观察人的气色一样,能体察到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团饼茶以肌理润和为最好,如果已经研成茶末,颜色黄白的点试后茶汤浑浊,颜色青白的点试后茶汤清澈,所以建安人比试鉴别茶品高下,认为青白色的胜过黄白色的。

茶有天然的香味。而进贡的团茶往涂茶的油脂中掺入少量龙脑,以增加茶的香味。建安民间品尝茶都不另外添加香料,以防止失掉天然的茶香。如果在点茶的时候,又掺杂珍贵的果品和香草,茶叶的天然香味会失掉更多。应当不用这些。

茶味的根本在于甘甜滑润。只有北苑凤凰山一带的茶焙制作的茶味道最好。隔着溪流的几座山上产的茶,即便及时采摘、精心制作,但颜色和味道都比较重,比不上北苑凤凰山的。再加上水质不够甘甜,也有损于茶的味道。前代之所以评定水的等级,原因就在于此。

藏茶

茶,适宜用箬叶包裹存放,惧怕气味浓烈的香料;适宜温和干燥的环境,忌讳潮湿阴冷的环境。因而收藏茶叶的人家用箬叶封装包裹好茶,放入茶焙中烘烤,两三天重复一次,所用火焰的温度通常像人的体温一样平和,就能够防止受潮。如果火焰太旺盛,反而会烤焦茶而不能饮用了。

炙茶

有的茶放置一年以后,则香气、颜色、味道都会陈旧。可以放在干净的器皿中用沸水浸泡,刮掉团饼茶表面一两层油脂之后,再用茶钤夹着,放在微火上烤干,然后碾成碎末。如果是当年产的新茶,就不需要用这种方法。

碾茶

碾茶时,先用干净的纸把团饼茶包裹严实后捶捣成碎块,然后再细细地碾。其关键之处在于:烘烤之后马上碾的茶色就会发白,放置一夜后再碾的茶色就会变暗。

罗茶

筛得细则点茶时茶末浮在水面之上,筛得粗则茶末会沉到水面之下。

候汤

候汤是最难的。煮水的火候不到茶末就会上浮,火候过头茶末就会下沉。前人所说的“蟹眼”,就是火候过头的沸水。如果用很深的器皿煮水,就很难判断火候,所以说候汤是最难的。

熁盏

凡是打算点注茶汤的,都要先给茶盏加热,使之温度升高,如果凉的话茶末就不会上浮。

点茶

茶末少而水多,云脚就会分散;水少而茶末多,粥面就会凝结。建安人称为云脚粥面。抄取一钱匕的茶末,先注入少量开水把茶末调得十分均匀,再注入大量开水,反复来回搅拌。开水注入到离盏口大约四分就可以了,看到茶汤表面颜色鲜亮发白,盏壁上没有附着水的痕迹为最好。建安人斗茶,把先出现水痕的看做输者,把长时间不出现水痕的看做胜者,因而比较胜负的说法,称为相差“一水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