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和天然毒素相关疾病防控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伯内特柯克斯体

1.病原体

伯内特柯克斯体为革兰阴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是Q热的病原体。考克斯体属可形成一种坚硬的芽胞样结构以对抗极苛刻的物理条件,如高温,低和高pH值以及干燥。这些细胞可在环境和被污染的食品(如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中长期生存。由于伯内特柯克斯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且感染剂量低,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其列为B类潜在生物恐怖制剂。
长期以来认为,伯内特柯克斯体是牛奶中发现的最耐热的不形成芽胞的病原体,因此将其作为判断巴氏消毒是否达到标准的病原体。

消费者须知

这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Q热,该病有两个型。有些人有症状,而另有些人则不出现症状,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患疾病的类型。①一种类型为症状通常可自行消失(但也有较为严重者)或者使用抗生素后消失。症状可因人而异,但其共同症状是高热,严重头痛,肌肉疼痛,畏寒,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干咳,腹痛或胸痛。发热通常持续1~2周。在发生这种类型疾病的病人,病死率为约1%,大多因为感染扩散至心脏或肺部所致。②另一种为慢性型,病情较为严重,未经治疗的人群病死率可达60%以上。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生这种类型的疾病。该类型疾病通常发生于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或怀孕的人群。感染后一般6周到数年才会出现慢性Q热症状。感染通常会扩散到心内膜、脑或脑膜、肝脏或肺。经治疗痊愈的慢性Q热病人中,约有一半出现复发。
最常见的感染方式是吸入空气中被污染的微粒,如屠宰场里的空气。饮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或食用奶制品也有感染的风险。如避免饮用未经巴氏消毒(生)牛奶或食用含奶的制品,则可保护自己健康。应检查食品标签,以确保牛奶已经过巴氏杀菌,以确保有害细菌已被消灭。

2.疾病

Q热最初被描述为“query病”(即“疑问”之意),20世纪30年代晚期,在澳大利亚屠宰场工人中最早发现,现在一般被认为是与从事禽畜处理职业相关的动物传染病,几乎分布于全球。该病有两种类型:①急性型,症状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引起并发症,但通常不太严重;②少见的慢性型,一般较为严重,并有较高的病死率。

急性Q热

·病死率:<1%。
·感染剂量:推定为<10个细菌。
·潜伏期:可在暴露后2周发病,到出现症状平均20天。
·疾病/并发症:感染伯内特柯克斯体后有时无症状,急性Q热患者的症状与流感相似,用抗生素治疗感染一般易于消退。在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发生并发症,包括肺炎、肝炎和心肌炎。
·症状:不同个体间症状差异很大,但通常会出现高热(40.6℃),严重头痛,肌肉疼痛,畏寒,大量出汗,恶心、呕吐和(或)腹泻,干咳、腹痛和(或)胸痛。
·病程:发热一般持续1~2周,且通常为自限性。
·侵入途径:虽然通过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被污染的(生)牛奶或奶制品,或者通过蜱叮咬也可感染伯内特柯克斯体,但主要通过吸入气溶胶化的病原体而感染。
·发病机制:一旦病原体进入宿主细胞,便在保护液泡内增殖,然后溶解宿主细胞,释放并扩散到其他未感染的细胞。

慢性Q热

·病死率:如果不经治疗,病死率可>60%。
·感染剂量:见上述急性Q热。
·潜伏期:急性发病后6周到数年可发展为慢性Q热。
·疾病/并发症:不到5%的急性发病者发展为慢性Q热。这种更为严重的发病类型通常发生在因怀孕、心脏瓣膜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机体功能受损的患者。并发症大多为心内膜炎,但也可发生肝炎、脑炎、心包炎、脑膜炎或肺炎。
·症状:症状取决于受累的组织,如心内膜炎、肝炎、脑炎、心包炎、脑膜炎或肺炎等症状。
·病程:经过长期(>18个月)抗生素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50%的患者容易复发。
·侵入途径:见上述急性Q热。
·发病机制:见上述急性Q热。

3.发病频率

自首次作为法定报告疾病以来,Q热病例数稳步增加,从2000年报告的17例患者到2007年的160多例患者。2008年,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开始根据Q热发病类型记录病例后,共报告132例Q热患者,其中急性型117例和慢性型15例。自那以后,每年报告90~110例急性Q热病例和20~25例慢性Q热病例。

4.传染来源

伯内特柯克斯体几乎分布于全球,并可随宿主的尿液、乳汁、粪便和娩出的胎盘排出,其宿主包括人、牛、绵羊、山羊、爬行动物和鸟类。蜱也是其宿主,并且可以通过叮咬直接传播病原体,或通过被感染的粪便间接传播。虽然通过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被污染牛奶或奶制品或者通过蜱叮咬,也可发生传播,但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吸入气溶胶化的病原体。

5.诊断

由于Q热与许多疾病的症状相似,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在疾病早期不能使用更为方便的抗体试验检测时,可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疾病发展后期,可用低敏感度的血清学试验,如检测伯内特柯克斯体特异性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来确定诊断。

6.目标人群

Q热和与畜牧业相关的职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牲畜娩出的胎盘发生气溶胶化最为常见的地方。可能是由于畜牧工人的职业特点,男性发生Q热比女性常见,成人比儿童常见。感染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5~50岁。妇女感染此病原体后有流产的风险。

7.食品检测

在州际销售的牛奶是根据FDA规定的巴氏消毒标准生产的,但对伯内特柯克斯体来说仍有很高的危险性,目前基本上不对该产品进行伯内特柯克斯体检测。如果需对伯内特柯克斯体进行检测,则需用动物活体或组织培养物对伯内特柯克斯体进行传代培养。

8.最近暴发示例

2011年7月,密歇根州有3名妇女(年龄30~40岁)饮用了作为共享协议部分而获得的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乳后,被确诊为急性Q热。
2011年4月,华盛顿州发生一起暴发,共有6人发生Q热疾病,推定为患者吸入了感染的山羊所污染的围场尘埃颗粒所致。一部分被出售的山羊被怀疑为蒙大拿州暴发(包括这6例Q热病例在内)的来源。
荷兰发生了一起超大规模的Q热大暴发,发病近4000例,从2007年开始发生,历时4年。奶山羊和绵羊似乎是这起暴发的来源,同时有30家农场的牲畜流产率特别高。

9.其他资源

·FDA关于生牛奶的问答(http://www.fda.gov/Food/Foodborne Illness Contaminants/ BuyStoreServeSafeFood/ucm122062.htm)。
·关于Q热的信息可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http://www.cdc. gov/qfever/)获得。
·最近的Q热暴发可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http://www.cdc.gov/search.do?subset=mmwr&queryText=coxiella&action=search)获得。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生物分类数据库(http://www.ncbi. nlm.nih.gov/Taxonomy/Browser/wwwtax.cgi?mode=Info&id=777&lvl=3&p=mapview&p= has_linkout&p=blast_url&p=genome_blast&lin=f&keep=1&srchmode=1&unlock)。

(林丹 译,邹艳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