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运行的“脉搏”:消费者价格指数
(一)什么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如今,在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不少人在讨论着CPI。之前只是存在于经济学课本上的知识,现在却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新闻里屡屡出现的一个奇特词“嬉皮爱(CPI)”,这是“Consumer Price Index”英语缩写,中文解释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通常来讲,指数是没有基本单位的。就拿我们家隔壁的阿姨这样一位消费者来说,她在2016年8月份分别购置了50种货品,有吃的、用的、穿的等,比如说鸡肉、鱼肉、洗衣液、衣服等。对于每个商品来说,其价格都是不一样的,重要性也是不一样的。假设阿姨一共花了5000元购置这些商品,我们就把这5000元钱定义为没有单位的100,这便是2016年8月阿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假设阿姨在2016年9月还是购买了同样的商品,花掉了10000元,既然指数100是5000元,那么指数200便是10000元。
用2016年9月的指数,减去2016年8月的指数,再除以2016年8月的指数,就得到2016年9月的通货膨胀率,即100%。
(200-100)/100×100%=100%
通货膨胀率大概上便是如此计算出来的。当然了,计算的具体要求要麻烦得多。通货膨胀率计算主要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统计局要寻找很多样本,从事理上讲要去菜市场蹲点,要去百货公司偷瞄,需要跟进购买,而且还要从中选择一些合适的商品来作为样本。
但是这里面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列入CPI考察的劳务种类及商品种类是由监测部门制定的,要这个指数看起来高或者看起来低,都是可以操纵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CPI难以反映真实的价格水平。如我们的CPI统计不包括房价。尽管在西方国家,CPI也不把房价囊括进去。
按照国际惯例,居民购买住房是投资。但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消费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是否将房价算入CPI还是值得考虑的。有人说,因为房子具备投资品的特质,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商品。就像股票,并不是人人都去购买股票,但是劳务和商品,任谁也是离不开的。虽然租房的房租是要算进CPI里面,但是不把房子和股票价格算进CPI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二)我们生活中的“消费篮子”
物价总水平是怎样受CPI影响的呢?统计部门会根据经济学家们所说的“消费篮子”来挑选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货物和服务项目,跟进并记录它们的价格变化。统计部门还会依据大多数居民的消费结构,确定之间的权重,即消费篮子里的货物与服务的比重。依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幅度,并依据权重,加权计算出人们生活费用价格的整体变化,这便是CPI。
我国CPI统计覆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主要由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食品、烟酒用品、交通通信、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等八大类产品构成,一共包含了251个分类。在CPI中,这八大类产品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物价上涨了,那我们同样的钱能买到的商品就少了,即币值下降了;如果物价下跌了,同样的钱就能买到更多的商品,即币值增加了。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币值稳定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就像人的身体,病来了会“周身不适”,或者“过热”或者“过冷”。给宏观经济“看病”,需要把的脉之一就是CPI。
例如:
假设人们只消费大米、蔬菜、猪肉,大米、蔬菜、猪肉的开支权重就分别是:20%、40%、40%。如果某年大米、蔬菜、猪肉价格分别涨了2%、3%、4%,那么这一年消费品CPI就是:20%×2%+40%×3%+40%×4%=3.2%。
CPI高了,意味着我们的支出会增加。
通常,消费者价格指数总是会发生变动,但只要它变化的幅度不是太大,我们就认为其基本稳定。也就是说,我们的币值基本稳定。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的幅度太大,则就可能构成通货膨胀(物价过度上涨)或通货紧缩(物价过度下跌),前者会让我们的钱包变“薄”,后者则意味着经济萧条,都是很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