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84/34893484/b_34893484.jpg)
奶奶的谜语以及方言探索
小时候跟奶奶住在一起的时光,记忆中是很温暖的,仿佛一张黄黄的老照片,定格住了阳光明媚的下午,把无条件的爱与温暖都固封在了内心深处。诚然,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多的新奇玩具、色彩斑斓的故事书,甚至更先进的电子游戏和网络,那时候我最豪华的玩具是北京姨妈回老家探亲时送的一套办家家塑料小餐具,一直玩到它们破了,还用纱线绑好柄子继续玩,用小勺子来接屋檐上滴下来的雨水,那会儿屋檐是那么的高,淅淅沥沥的雨帘让人记忆犹新。
幸好奶奶还有点文化,会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山海经》里的故事。《山海经》是从旧书摊上淘来的杂志,我长大些后,就能自己阅读了。这些刊物被翻得像破布一样,仍然舍不得丢弃,那里面承载了我无数的想象和憧憬。《山海经》里的怪兽,比现在《奥特曼》里的怪兽更多、更具有想象力。奶奶还让我猜谜语,谜语都十分口语化,现在想来,这都是我们当地民间文化的精华啊,其风趣和精妙,着实让人啧啧称奇。比如有这么个谜语:“做谜猜、做谜猜,狗咬窟臀血推来”。
“窟臀”,在我们方言里是指屁股。我们的方言也很有意思,臀前为何要加个“窟”字?我寻思许久,觉得大约是起到一个强化形象的作用吧,想象自己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沙发立马就凹进去一个大窟窿。假如此“kuo”不是“窟”,而是“阔”的话,那是否又指屁股之大呢?这两字在我们方言中发音是相同的。思来想去,感觉还是第一种更接近本意。
所以我们方言中有好多说法是又形象又幽默。还有,这个谜语中的“推”字(音),我实在无法从普通话中找出可以跟它匹配的正规字眼。临海土话中的“推”,指慢慢地扩散开来,尤其是量大而速度缓慢的状态,一般指较为浓稠的液体的泄漏。用上这个“推”字,脑子里会出现地上一大摊血迹慢慢扩散开来,最后血流成河的那种场景——谍战片或恐怖片的惯用手法,让人产生一种心理压迫感和吞噬感。
上面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柿子。把红彤彤的柿子和血淋淋的屁股联想到一起,你能说我们临海人想象力不丰富、不幽默吗?只是,把人吃柿子比喻成了狗咬,实在是自黑的感觉。
“背脊两把扇,日日坐饭店”,这个谜语说的是苍蝇,谜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不仅把苍蝇拟人化了,还把人们的好恶之情表达得十分到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好吃懒做的无赖之徒形象。
“圆圆扁扁勿上盘,满肚诗书勿做官”。“诗书”两字,在我们方言中音同“是尿”,满肚子是尿的,当然是尿壶啦!
“角珠叉叉,背脊花花,脔袋荡荡,大家相相”。“脔袋”,是临海方言中对睾丸的俗称,“相相”表示看看。这听起来游手好闲的玩意儿是什么?是秤!实在是形容得让人汗颜,让人无语,也太委屈秤了。
形象也好、恶俗也好,这些民间流传的谜语竟能经久流传、朗朗上口,确实是浓缩了市井文化的一些精华,融合了十足有趣的生活态度,带着浓厚的喜恶情感,倘若用阳春白雪的眼光和标准去看待,想必是体味不到其中的诙谐和幽默感的。
201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