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戏剧名作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慷慨陈词 滔滔雄辩
读亨利的演说词《诉诸武力!》

高 健

推荐词

1765年英国又在殖民地宣布了“印花税法”,要求殖民地居民对各类契约文件乃至报纸、扑克、骰子等一概购买印花张贴,借以榨取更多的税收。这种更加露骨的掠夺行为气疯了殖民地的居民。佩特瑞克·亨利等人挺身而出,到处著文演讲,痛斥其妄,并积极唤起群众,与其他各州一道共同抵御,迅速使这项法令完全陷于失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有名的演说词,现将作者以及这篇演说产生的背景稍作一点介绍。佩特瑞克·亨利(1736—1799)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与建国初期的政治家与演说家,曾两度任过弗吉尼亚州州长。他生长于弗吉尼亚州,其先世为苏格兰的移民。他幼年在父亲的严格教授下,语言的根基很好;青年时经过商,并办过农场,但均不成功,后改习法律。1765年他以律师资格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同年他便因发表演说反对“印花税法”而在该地议会中崭露头角。以后他更多次鼓吹十三个殖民地独立于英国国会而自己立法。这项斗争他在本地议会中进行了十余年,即从1765年他初入议会起,至这里的议会也公开与英宣战为止。由于他上述杰出的贡献,他一向被美国人尊为伟大的爱国者。

这篇有名的演说是他于1775年3月23日在他家乡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做的。为了弄清演说的历史背景,我们有必要把时间稍向前推进一些。从今天看,英国与它在美洲殖民地的矛盾冲突乃至最后失掉其十三州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整个18世纪里,英国的野心一直是要建立一个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大帝国,并为达此目的而更进一步加紧了对其所拥有和控制的殖民地的掠夺,包括美洲这个尤其重要的地区在内。从物资上讲,英国有大量原料需要仰给于美洲殖民地,其中像木材、矿藏、大米、小麦、烟草、蔗糖等尤为大宗。大量的海外剥削养肥了英帝国主义,但十三州的移民所受到的压榨则是相当厉害的。而当日英政府的许多法令与规定也确实苛刻,例如殖民地的物资不准售卖给英国以外的国家;殖民地不准制造种种工业品,即使是单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并不外销也不许可,而必须一切从英国那里订购。这种廉价收购原料、高价出售商品的做法引起了殖民极大的不满。此外英国的法令还规定,殖民地不论进口或出口商品都不准使用或租借外国船只。总之许多限制规定不能谓不苛刻。

对于这些,殖民地的居民在起初还比较能够容忍,但随着那里生产与财力的日益增长扩大,那里人们的独立意识与反抗情绪也必然空前高涨,于是种种反对与抵制英国法令的情形时有发生。英国为了强制推行这些律令,遂屡次增派军队来帮助镇压,这更加剧了原有的矛盾。1765年英国又在殖民地宣布了“印花税法”,要求殖民地居民对各类契约文件乃至报纸、扑克、骰子等一概购买印花张贴,借以榨取更多的税收。这种更加露骨的掠夺行为气疯了殖民地的居民。佩特瑞克·亨利等人挺身而出,到处著文演讲,痛斥其妄,并积极唤起群众,与其他各州一道共同抵御,迅速使这项法令完全陷于失败。

早在这篇演讲发表之前,美洲与其宗主国之间已经进行了历时十年之久的谈判而迄无结果。1773年波士顿的爱国群众为了抵制英商的茶叶入口而潜入港外的英船上将茶叶全部倾入海里。为了惩罚波士顿,英军封锁了该港口;同年三月英军队在这里的街道上制造了屠杀市民的暴行,这预示着更大规模的血腥镇压即将到来。为此,弗吉尼亚向第二次大陆会议派出代表团而开了大会。会上亨利提出了三项议案,要求立即组织民兵,保卫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并宣布该州进入战时状态。他同时在会上作了这篇震撼人心的著名演说,指出沉湎于和平的幻想乃是自绝之路。只有坚决地拿起武器与英政府周旋到底,才有光明前途。他的演说结束后,一时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三项议案迅即得到通过。反英运动也至此而推向一个高潮。

下面我准备就这篇名作在文学上的价值谈点个人体会。通过阅读与翻译,我深深感到这篇演说确实不愧为一篇名作,它具有多方面的文学长处。

首先是文章的逻辑性很强,说理深透而有力量,这在一般论说文中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与优点。如前所说,打破和丢掉幻想,准备战斗是全篇的宗旨或主题思想。丢掉幻想是当时最主要的思想任务,而准备战斗则是结论与目的。只要幻想打破和丢掉了,一切也就好办了。所以打破幻想在当时尤为重要。但这项任务在文中是如何完成的呢?文章从一开头便提出了这个问题,警告人们不可“沉溺于虚妄的希冀”,而必须睁开眼睛,“面对现实”。并从希腊神话与圣经引出例证来说明了解“全部真相”与“做好思想准备”的必要性。接着作者将过去十年来所经过的具体事实以及与英政府谈判的沉痛经验作了回顾,指出一切祈求哀告、申诉抗辩乃至任何委曲求全的做法都是无效的,甚至不仅无效,反而招来了更多的污辱与压迫、束缚与奴役,因而结论只有一条——拿起武器,准备战斗。但是有的人虽然同意了却又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怕这怕那,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强,有的甚至想逃开这场斗争,一溜了事,个别人也可能还准备投降敌人,覥颜苟活。对这一切幻想、迷惘、犹豫、顾虑乃至退却逃避,更不必说个别人的投敌思想,作者绝不客气,而是寸步不让,跟踪追击,直至把妨碍和影响斗争开展的一切错误认识完全围歼扫灭、俘获净尽为止。这里顽强有力的逻辑也给文章的表达带来了生动与气势,读来但觉议论一步紧逼一步,文情一阵高似一阵,强弓劲弩,响箭嚆矢,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形成一种其势不可抵挡的层层夹攻局面。处在这样一种强大的攻势面前,被围的人自不免会感到理屈词穷,心劳日拙,除了举手投降,再无别的办法。因此随着意思与逻辑的层层深入、节节进逼,文气也必然大振,真是轩昂激越,淋漓酣畅之至。更何况,作者非常懂得演说所最爱使用的修辞技巧,非常懂得根据不同的意思与内容而有效地发挥这些技巧。这里姑举一二例。例如在“我们递过申请,提过抗辩,作过祈求……”之后,接着逐一交代申请如何了,抗辩如何了,祈求又如何了……——这种带着整齐对应性的排比手法在人听来或读来自然是很动人的,在实际演说场合中尤易奏效。再如,文中较复杂与较长串的排比写法也是特别有力量的:“等到我们全军一齐解甲,家家户户都由英军来驻守吗?难道迟疑不决、因循坐误……便是最好的却敌之策吗?”

其次是好用修辞问句(“试问……?”“难道……?”等等),这也是在讲演中非常容易产生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远远胜过一般的陈述方法。实际上,通篇讲演的开展主要即是靠这种方法(修辞问句)进行的。所以说作者是非常善于根据文章的发展与辩论的需要而有选择地使用修辞技巧的,借以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

再次,演说的整个表达语气的采用、发展与变化上也是别具匠心的。一开始时还是相当礼貌和客气的;但继而便渐渐有所批评指摘,继而更提出质问、反诘、追询、责难;最后几乎发出严厉的指控(“请问一些先生们到底怀着什么目的?”)大有警告叛徒的味道;临了更呼吁上帝制止这种行为,一语煞住,雷霆万钧!另外讲演为了彻底说服听众也使用了各种方法,进行了各种申诉,堵截了一切退路。举凡全部是非道理、责任义务、天理良心、时局形势、利害得失、后果前途,没有一项不明明白白摆在听众的面前,使听的人无从规避。所以就文章艺术而言,确实也极见技巧。

最后,亨利在风格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则是它的语言的自然性与“现成性”。他常常不是事先写好讲稿,然后到时候照念或照背一下了事,而是事先只有个大致的腹稿,一切多根据当时的环境场合与气氛情绪而随机应变,临时创作。“我往往是一头扎进一段讲演之中,起句时还不知应如何结句。”但是他讲演的生动与感人之处也大概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