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甲方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59/33643759/b_33643759.jpg)
3.3 如何用活政策与标准
3.3.1 如何用活政策
1.吃透政策
甲方首先要做到对国家层面和项目所在城市相关政策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近几年,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措施,除了要求装配率的指标外,从土地、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扶持、优先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都能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甲方必须吃透用足。装配式相关鼓励支持政策见表3-3。
表3-3 装配式相关鼓励支持政策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B5D3E/17977546501608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111-65384-4_74_02.jpg?sign=1739603472-h3WlkBSJbV2XnbDXUpTe9c2WFJxtCQkN-0-edddc0c9c1b25f3bece06b6a541c5e99)
(续)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B5D3E/17977546501608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111-65384-4_75_01.jpg?sign=1739603472-UnZulDNFJufrsKoxvAU1OYWvBRjjyAr3-0-72cce1675701dcbac90972050e05433f)
2.要定量分析
对甲方来说,给政策就是给效益。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必须结合自身项目实际进行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甲方应重点关注土地规划方面的政策,如容积率奖励、外墙预制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给予差异化容积率奖励等,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定量测算,在很多房地产价格较高的城市,应用这一政策能完全抵消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增量成本。此外,很多城市还出台了财政补贴、金融和税收扶持、优先审批等鼓励支持政策,甲方也应结合项目实际对这些政策措施进行定量测算分析。一些政策的定量分析测算可参见本书第4章。
3.用足政策
甲方在对政策定量测算分析的基础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争取政策支持,用足政策,以减少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量,甚至获得额外收益,而不是忽略或轻视政策。
3.3.2 如何用活标准
1.吃透标准
近几年,国家和各省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甲方必须要吃透这些标准规范。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7)规定装配率由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3部分评价分值相加后,百分制分母中再减去缺少项评价分值,计算百分比得出。表3-4是该标准中的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表3-4 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B5D3E/17977546501608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978-7-111-65384-4_76_01.jpg?sign=1739603472-UdTlqdSjCZhFOkk2SO2IUTaKg4gBgwsH-0-4788a441a7f265b091888c29a53a3894)
很多省市根据当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自己的预制装配指标计算细则和评价标准,一般都比国家标准宽松一些,有些省市还设定了一些加分项目。甲方通过吃透评价标准,采用最经济、最可行的实现装配率的方案,就可以减少成本增量,提升建筑功能和标准,开发建设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2.用活标准
注意区分标准中黑体字表述的“应”和“宜”的区别,“应”是带有强制性的设计要求,“宜”是建议性的设计做法。甲方还应要求设计单位不要完全照搬标准图设计图,标准图是带有示范性的、通用性的图例,有些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吻合,完全照搬有可能导致制作施工时无法操作或不合理。因此,甲方应当要求设计单位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工期为原则,灵活应用标准。例如,叠合板出筋和剪力墙板边缘构件现浇,给预制构件生产及现场安装带来困难,增加了大量的现场支模和现浇作业工作量,不仅影响工期,还增加了成本。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宜充分利用标准的有关规定,灵活设计,尽可能避免叠合板出筋与边缘构件现浇,以方便构件制作和施工安装、降低成本。
3.必要时超越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建筑的最低技术要求,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建造方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需要超出规范规定或规范没有明确的情况。这时甲方应本着有利于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原则,可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推动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