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报道与评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6章 调查团昨莅临我首都,京市民团体整肃欢迎,美 德 法三委过杭时并未视战迹,李顿谈在沪晤各名流印象极佳,在京将谒主席 谒陵或往游金焦

【南京二十七日下午十时本报专电】 国联调查团主席英国委员李顿、意委员马柯迪、我代表顾维钧、日代表吉田暨各秘书、随员等数十人,由沪乘德和轮来京,于今晨十时半到达下关江面,当即停泊江心。政府欢迎代表外长罗文干、海长陈绍宽、军次陈仪、京市长谷正伦等,已先时在江边迎候。迨德和轮停泊后,罗等乃乘预先备好之澄平轮驶至德和轮旁,登轮与李顿等一一寒暄,代表政府致欢迎之意。旋即分乘澄平等轮傍岸,海军部军乐大作,李等亦脱帽为礼。当乘汽车赴励志社,计第一辆李顿,由外部招待主任应尚德陪坐,第二辆马柯迪,由王光陪坐,日代表吉田乘第三辆,我代表顾维钧乘第四辆,顾夫人偕该团秘书眷属同行,其余人员亦分乘汽车随行。旋我方随行人员王景岐、金问泗、顾[颜]德庆、严恩槱、张歆海、吴秀峰、钱泰、赵铁章等,亦追从随至励志社。沿途各机关、团体、学校列队持旗欢迎者甚众。李等于十时许抵励志社休憩,由徐谟等招待茶点。至赴杭之该团美委员麦考益、德委员希尼、法委员克劳德等,今晨由杭乘京杭国道汽车来京,正午过宜兴,即在该地午餐,沿途及汤山一带,我国均派有欢迎人员照料一切,今晚亦可到京云。

【南京二十七日下午九时本报专电】 李顿等到励志社后,京各界代表进见,李约定期详谈。外罗、顾维钧均往访,招待委会午晏李等。李在轮次向新闻记者谈:“在京时间与北上行程,尚不能确定。际此欢迎者拥挤时,不能与报界交换意见,至歉。在沪时晤各界名流,印象极佳。中日争端,信当有公平解决。此来在聆华当局言论,俾作调查途径之遵循。”该团以旅途劳顿,沁(二十七)未晤客,艳(二十九)谒林,陷(三十日)休息,世(三十一)谒灵。闻该团将往镇游金焦。津浦路备钢车八、花车二,铁甲车压道,备调查团北上。

【南京二十七日下午十时本报专电】 国联调查团李顿等一行,感(二十七)晨来京。首都警厅为维持沿途秩序起见,特挑选精干警察一大队,自九时起,由励志社沿中山路至下关三北码头,加派步哨,另派巡逻队往来巡逻。励志社门首由宪兵司令部派干练宪兵负责站岗,沿途并有各中小学校男女童子军维持秩序。各界欢迎团体于八九时即分别整队,手持国旗鹄立马路两旁,静待欢迎。其行列秩序,为妇女团体、下关学校、社会团体、工人团体亦及农人团体,站立于中山码头至挹江门一带。顺挹江门内至鼓楼一带,则为党部、行政机关、商人团体等行列。再由鼓楼至励志社一段,则为大中小等行列。共计到学校及各界数百团体欢迎人员,约数万人。至本市各商店住户,俱高悬国旗,以表欢迎。沿途各处均竖有松牌中英文之欢迎标语。海宁门及新街口广场更搭欢迎大牌楼各一座,悬欢迎标语,如“欢迎公正严明的国联调查团”“欢迎和平使者国联调查团”“中华民国决不接受丧权辱国条件”“中华民国绝不接受强权屈辱”“抗日决非排外”“中华民族为求生存而抗日”“中华民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上海问题须与东北问题同时解决”等。

【杭州二十七日下午一时二十分专电】 国联美、德、法三调查员暨秘书及中国招待员等二十余人,及省府特派沿途卫队约二十人,分乘特备汽车二十余辆,于感(廿七)日晨八时四十分,由西冷[泠]饭店出发,循京杭国道晋京。杭市长、省府要人多至饭店欢送。预定在宜兴午餐,由外交部招待,本晚到京。三委员在杭除游览西湖外,并未察看日机暴行损害情形。又省府昨晚八时欢宴,鲁主席因病由曾养甫代表致欢迎词。美麦考益将军致答词,略谓:“中国民族素称和平,吾人对中国极愿以和平方法解决纠纷。中山先生之主义原与国联精神吻合。吾人相信中国此种和平之期求,必得全世界之同情”云。又调查团秘书美人勃兰克思礼语记者:“此次中日事件实系全世界之事件,故国联为维护全世界之和平起见,务必努力以达最后成功。”

【南京二十七日下午九时三十分本报专电】 调查团美麦考益、法克劳德、德希尼三代表及秘书随员,偕同中国代表团王广歧[圻]、张祥麟、朱少屏、朱风[凤]千、王文彬、萧继章[荣],军部代表张汶等三十余人,由杭分乘外部派往欢迎之汽车十辆来京。京杭国道由军队警备森严。该代表等于感(廿七日)晚七时半抵京,经中山门至励志社。军校乐队奏乐欢迎,我方顾总代表及罗外长亦在励志社门前迎接。麦考益等下车与顾、罗握手为礼,相偕入社内休息。顾维钧感(二十七日)午一时在铁部六号官舍宴调查团,晚八时又在励志社宴该团。

【南京二十七日下午九时本报专电】 自杭来京之调查团德、美、法代表,沁(二十七)晚七时由京杭国道乘汽车抵京,即赴励志社。

【南京二十七日下午九时三十分本报专电】 调查团北上专车,顷津浦路委员会业已备妥,并由该路委员长拟定办法,推委员钱宗渊为招待主任,赵国楠、程宗阳等为招待员。除现有车辆外,另调集蓝钢车八辆,借用优等花车二辆、饭车二辆,届时由铁甲车司令部拨铁甲车一辆压道,并派路警十六人随车保护。

(《益世报》,1932年3月28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