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报道与评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7章 日如攫取满洲,全世界十五万万生命将与国联以俱殉,世界大战在目前,王晓籁欢宴调查团之警词,请倾听我公私团体之陈述,因东去调查已无真实资料

【上海十八日下午十一时本报专电】 国联调查团主席李顿,巧(十八)晨在寓接见日外相代表松冈及日舰队司令野村,晤谈约半小时。巧(十八)晚市商会在华懋饭店宴调查团,顾维钧、郭泰祺、吴铁城及各界领袖作陪,主席王晓籁致欢迎词,李顿答辞。欢迎词甚长,略谓:“国联历年处理国际纷争,虽未能充分发挥权威,尚有相当效果,使人知除武力外,别有解决争端之途径。不幸自去年九一八以来,日本武力侵华,着着进逼,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均为之破坏无余。国联开会一次,则日军在华之暴行进展一次,直接予全世界以威胁,间接即予国联以威胁。国联遂遭遇从来未有之困难,不得以乃有调查团之派遣。诸公此来,任务非常重大。按国联派遣调查团本以满案为主,然日人之肆据东南,本为欲巩固其在东北窃据之势力而起,故沪事仍当纳于东北事件之中。现在东三省无一中国能自由行使政权之机关,既无中官吏可以访问,又无公家档案可以参考。敝会敢断言,诸公在东三省调查所得之资料,必均为已经遭日人修改或出于日人制造之资料。故敝会以为欲求明了事实之真相起见,对于东三省以外我国公私各团体之叙述,诸公实有竭诚倾听之必要。”

日人指摘中国最大之理由,第一为不尊重条约。以敝会观察,则不尊重条约者当在日本,不在中国。日本今日在东三省酿成中日外交史上稀有之恶化,皆由于:(一)设置所谓满铁守备队;(二)设置所谓满铁附属地;(三)于辽吉两省设置日本警察。查满铁设置守备队,本系援照中东路俄人先例。至日俄议和后,日本曾与中国订约,一俟俄人将东铁守备队撤退,日本即当同时撤退。然俄国东铁道守备队民七即已撤退,而日军则据守满铁如故。由此言之,究系日本不尊重条约乎?抑系中国不尊重条约乎?其次,所谓满铁附属地,按照中俄所定东省铁路合同,只有铁道用地免付地租之权利,他无规定。而宣统元年中俄所定哈尔滨公议会办事大纲,明认铁道用地治理之权属于中国。至中日两国所定东三省善后条款,对于所谓满铁附属地者,更属毫无规定。而日本则以满铁视为关东租借地之延长,行政各事无不攘夺净尽。由此言之,究系日本不尊重条约乎?抑系中国不尊重条约乎?日人在辽吉两省遍地设有日警,曾于郑家屯案件结束时,令其照约撤退。日人虽毫无可以藉口之根据,而设警区域迄今依然如故。由此言之,究系日本不尊重条约乎?抑系中国不尊重条约乎?

其指摘中国最大之理由,第二谓悬案延不解决。此层可分下列三点说明:(一)悬案延不解决,系国际间常有之事。即以中国论,与其他各国亦有历时许久未能解决之案。惟不诉之外交方式,突用兵占据,则显系蔑视国联盟约之暴行。(二)中国提出向日本交涉之案,日本延不解决者,据我国外交部所宣布,亦有数十起之多。假使中国亦效日本之举动,日本是否容忍?(三)日本于东三省自由行动,如安东铁道改筑宽轨、鲜农之强占华人田产,皆以军警为护符,为事实上进展。故悬案延不解决,系日本之益,中国之苦痛,中国自始并无延不解决悬案之意思。其所以延不解决者,实由于日人之播弄手段,欲以地方政府为对手,而不愿中央与闻,以致迄今成为僵局。

其指摘中国最大理由,第三即所谓铁道平行线问题。此层吾人亦可以下列四点说明:(一)中日所定东省善后条款,只承认日本继承俄国所割让之满铁权利。关于平行线之问题,该约并未提及。嗣后只有两国使臣交换商谈之照会,未经政府批准,不能作为根据,此层即日本学者亦予承认。(二)即照两国使臣互换之照会而论,关于平行线之距离,亦以俄国借款所办之正太铁道为标准。而我国所办之打通、沈海各路,距离南满线已在三百华里以外,绝无发生平行线争议之可能。(三)东三省当局以洮昂路向日本借款之时,日人以该段属于北满范围,既得此借款利益,自愿将打通、沈海之争议置诸不论,日后何能再行藉口?(四)中国在东省新筑各路,实际上并未足以威胁满铁之生存。

“根据以上事实,可得下列结论:(一)日本所谓东三省权利被中国侵害至不能容忍之地位,多系张大其词,按诸事实,绝对相反。(二)争论不诉之于外交手段,而令武人穷兵黩武,自由攘夺其邻国领土,按照国际盟约,实为决不可恕之罪恶。更有一层吾人应注意者,日人初占辽吉,犹谓一俟侨民生命财产能确保安全,即当撤兵,犹未敢公然认东三省为彼国领土,提倡永不撤兵也。嗣见占据黑省国联不能制裁,占据锦州国联不能制裁,于是以其一手制造之傀儡国家,公然出现,大开其所谓伪国会议,列席者有日本领事、关东州属员,而海陆军人员靡不莅止,今尚有何辞以自解乎?从前虽不愿撤兵,而不敢公然谓不撤兵,今则竟主张移植内地三师团或五师团于满洲,以充伪国之国防矣!诸公尚以日本历次对世界之宣言为可信乎?诸公应知现在国际间含有无数危险之种子,辽东事变纵可得一强国之意旨,敷衍了结,而世界大战之动机,或且由此加增速率。国联威信如因辽东一役而全被破坏,势必举全世界十五万万生命以殉之。凡在人类,当不忍见此惨祸。故敝会所望于诸公者,惟求此行能得一详确之报告、公平之记述,使国联为最后之措置而已。”

(《益世报》,1932年3月19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