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润州[1]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2]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3]怜双燕,分明照、画梁[4]斜。
【注释】
[1]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
[2]余杭门:杭州古城北门之一。
[3]姮娥:即嫦娥。
[4]画梁:有彩绘装饰的屋梁。
【评析】
熙宁七年(1074)四月,苏轼于润州赈济灾民,作此词。“代人寄远”是唐宋时常常用到的一种诗词写作方式,即代思妇之口吻以言相思,实则表达自己思人、思归之情。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首先言及去年离别之地并点明时间,然后以飞雪营造出一种凄冷的氛围,这雪又何尝不是心中之雪?却又把飞雪比作春天的杨花,此当为心中有春意,更表明不愿离别之心。又,天气环境不佳之日本非启程宜选之时,于大雪纷飞之时离别,或可了解到当时离别之匆忙与无奈。“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与上句对举,今年春都已尽,杨花漫天,妻子犹不见丈夫还家,“犹”字中包含着妻子的失望、落寞与无奈。这种前后对举的写作手法在诗词中也常用到,如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阕是从对妻子的描写入手的。“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或是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在此妻子不是单纯地举头邀月,而多了“卷帘”的动作,本来月为帘隐,妻子却要卷起帘来去邀明月,可见邀月乃特意之举,这种特意之举源自对丈夫的思念:于闺阁中望一轮明月以慰相思之苦。至此氛围已十分孤寂凄清了,更哪堪“风露透窗纱”呢?“透”字颇有力度感,风露之冷由此可知,这对于孤单的妻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温柔的月光照向梁间相亲相爱的双燕,与妻子此刻的孤单形成对比,此情此景怎不让人伤怀!
这样,词人便借思妇之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恋。全词结构奇特,意境凄美,感情真挚,体现出超高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