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适时的民族文化食粮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陈广元[1]
李伍全先生是位虔诚的穆斯林,多年来一直热心各项伊斯兰事业。在担任工厂厂长、公司总经理等职务时,总是热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自己也成为很有成就的少数民族企业家。他退休后,不图清闲,不求安逸,开始著书立说,力争老有所为。他的专著《文化外贸之路》翔实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后20 多年的外贸发展轨迹,以及他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中国商品和技术开拓市场、促进文化交流的心路历程。我细读之后,深深为他的胸襟和贡献感到欣慰,也相信会给“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以有益借鉴。
他的这部新作是一部纪实小说,其中的主要人物我也很熟悉,有些人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直至解放后和平建设时期,一直是我们的老上级、老领导,他们的故事曾断断续续地被人们讲述过、报道过,但都是不连贯的片段。大清河回民武装的英勇抗日历程作为回族人民在新中国解放事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如果无人整理并记录下来,大有失传湮没之虞。
李伍全先生的家庭当时是大清河回民武装的堡垒户、指挥部,他从小在抗战的环境中长大,与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总觉得,把回民抗日武装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写出来,是自己人生的庄严使命。于是,他退休之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走访原冀中各地,采访了那个时期很多亲历的老人,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细心梳理,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同时也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为回族人民留下了一段壮丽的历史篇章。
李伍全是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与文学创作还隔着行。他对祖国和自己的民族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是忠诚的信念鼓舞着他数年如一日地学习、废寝忘食地钻研,还专门为此研修了大学文学写作课。我们看到的这部作品就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晶。作为文学作品虽然瑕疵难免,但作为回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抗击外侮、争取和平的记录,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干一、马志新到文安、霸州回民聚居区宣传抗日、宣传革命不久,很快就有很多回族青年报名参军,几个月就能组织起几百人的队伍? 在历次战斗中广大指战员勇敢拼搏、杀敌立功的精神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作品都给予了深入挖掘和探讨,读后使人心悦诚服。
第一,经济原因。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特色的回族聚居区,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贫困户比重相当大,有些家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是十足的赤贫阶层。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地区的烧杀抢掠给老百姓的生存、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回民赖以生存的“两把刀”营生——一把卖牛羊肉、一把卖切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崩溃而倒闭,“穷”字是几代人摆脱不了的顽症。当然,穷则思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级属性,无产者比较容易接受改变自身命运的理论,当共产党领头人把道理讲清以后,这个群体会很快靠拢在党的周围。
第二,政治原因。国民党历届政府推行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受压迫、受歧视的政治局面长期存在。回民曾一度被反动统治阶级污蔑为“毛贼”、“匪徒”,精神上受到了极大压迫和摧残,不时地表达出巨大愤慨并偶尔强烈反抗。当共产党、八路军真诚地帮助他们要从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回民群众必然会迸发出极大的积极性,视共产党为大救星。大批回族青年迅速聚集在回民武装的周围,积极要求参军。他们入伍后,自然会勇敢杀敌、视死如归,以大无畏精神报答党的深厚恩情。
第三,政策感召。共产党、八路军真心真意地帮助回民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在刚成立支队时就明文规定允许配备随军阿訇,伊斯兰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得到充分保障。作品描写的军队过“宰牲节”和“开斋节”的盛况,就是我们过去不曾了解的政策创举。而且,指战员牺牲后完全按照教规去洗礼和下葬,实现了回族为之长期斗争和梦寐以求的愿望。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感召了广大回民指战员,他们一入伍就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
第四,清真寺的引导。作品引述了大围河清真寺德高望重的刘光庭阿訇在抗战期间讲沃尔兹的一段话:“回回民族谨记自己是中国人,这片热土就是我们的祖国! 热爱这片土地就是信仰和本分! 我们恪守本分,勤奋劳动,为国家创造财富,也时刻向往在这片土地上享受平等、自由和幸福。那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另类人群,如北平的马良、刘锦标主张建立‘回回国’,那肯定是远离信仰的举动,势必把回回民族引向歧途。”据我所知,在抗战期间有为数可观的宗教人士——阿訇们直接参军或投入革命。同时,清真寺的宗教人员都秉承着这样一个信条:爱国是伊玛尼(信仰) 的一部分! 他们把爱国看成是自己无比神圣的职责。八路军、县大队、回民支队把各地清真寺当成安全岛,尤其是回民支队,常在清真寺开会甚至驻军,清真寺是最可靠的抗战堡垒户。作者搜集资料时走访了河北省、天津市的几十个清真寺,在作品里对清真寺在抗战中的作用做了真实的描述。
这里还要强调两点,回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兄弟民族尤其是汉族人民的支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搞独立性,深深感悟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成为他们抗日斗争的制胜法宝。众所周知的回民抗日武装领导人马玉槐、马志新、干一等同志都是践行民族大家庭要义的典范。
我自己喜欢纪实题材的小说。这类作品以事实为根据,没有漫无边际的时空穿越,给人一种可信的感觉。作者通过出神入化的描述和妙趣横生的编排,还给我们一种生活的美感,那些英雄人物和指挥若定的领导者都像是我们身边接地气的亲人,读起来有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 周年之际,我要再次感谢李伍全先生给我们呈献的这部饱含民族文化精神的作品。
2015 年9 月
[1]陈广元,经名哈吉·希拉伦丁·陈广元,回族,1932 年8 月生,河北文安人。1958 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1999 年3 月任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2000年1 月后历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东城区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阿友好协会副主席、世界伊盟执行董事。发表过多篇伊斯兰教方面的文章,出版专著有《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古兰经百问》等。多次被评为民族、宗教和统战系统先进个人。2002—2006 年,用毛笔抄写了全本《古兰经》30 多万字,并被穆斯林石刻家刻成528 块、重约26 吨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