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57)提出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他认为消费者每期的消费取决于未来的预期收入,即劳动收入与和资本收益的贴现值。他将可支配收入划分为持久收入Yp和暂时性收入Yt,即收入Y=Yp+Yt。持久性收入具有持续性,而暂时性收入具有偶然性。弗里德曼以现在和过去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来估计持久收入,即:

其中,Yt代表本期收入,Yt-1代表上期收入,θ代表现期收入的权重。人们的消费主要不是同他们的现期收入有关,而是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即:

φ为常数,这表明,理性的消费者从预期可以得到的全部收入的角度来安排消费。
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5a,1955b)提出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LCH),他们假定理性的消费者会将一生的总资源在生命的各期中进行分配,以最大化其终身效用。也就是说不是现期收入决定消费,而是劳动收入和家庭资产组成的终身财富决定消费。在假定不存在遗产动机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其生命终了时,将消费完其全部财富。安多和莫迪利安尼(Ando and Modigliani,1963)构建了一个包含资产的消费函数。可用数学关系式表示为:

其中,为生活在t年的年龄为T岁消费者的消费量,
为消费者余生中可获资源的现值。
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其独立于
,大小由实际利率、消费者的年龄和偏好决定。
可进一步表示为:

为上期末的资产价值,
为本期非财产性收入,
为年龄T的消费者预期在其生命周期中第τ年的非财产性收入,N为可获得非财产性收入的最大年龄,rt为资产回报率。如果令
为平均年期望收入,即:

(2-4)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生命周期假说强调了储蓄的动机,把收入和财富都纳入了消费函数。
一般来说,在一个资产市场发展比较健全的国家里,房产收益较股票收益更加稳定。房产价格反转的次数和可能性都小于股票市场,波动也较弱。房产价值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加的持续性会较一般金融资产更强。从持久收入假说的分析思路出发,如果某种收入增长被视为持久性的,则更有可能促进长期消费。而在生命周期假说的分析框架下,前瞻性的消费者会根据其一生财富的现值来安排当期消费。房产作为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消费者的房产增值,从而获得额外的财富,就会将其平均地分配到预期的余生中去。就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两者的关系来看,如果将持久收入理解为消费者一生拥有总资源的年金,那么它将与生命周期理论非常相似。如倒U型的消费—年龄曲线以及消费与收入滞后信息无关等。但二者的研究重点差别很大,生命周期理论的精髓在于可以专注于研究生命特征变化引起的“急需”(Modigliani,1986),而持久收入理论几乎不关注人口特征的变化对消费—收入关系的影响或者从宏观出发的人口、收入和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它更关注消费的动态行为,尤其是超越了短期行为的消费—收入动态关系。由于二者在许多推论上有一致性,常被结合在一起讨论。
虽然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说为储蓄率的长期稳定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但随着数据和实证工作的完善,也招致了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的质疑。如:从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消费—年龄曲线并不都是倒U型的,从商业周期角度看,消费不仅受到暂时收入波动的显著影响,而且对持久收入波动变化反应“迟缓”。同时,未被预期到的收入波动,也没有像理论所分析的那样影响消费。由以上质疑所引发的讨论使得消费决定因素理论的研究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