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动态与绩效:基于四家IT行业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战略动态

现有对企业战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从静态、短期的视角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以及战略转移进行研究,聚焦企业某一次的战略制定或某一段时间的战略转型,但是从动态的、长期的视角,针对企业战略整个演进过程所展开的研究目前所占的比重较小,而这些研究大多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即通过单案例或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企业长期的战略演化过程。Jaakko Aspara(2011)以诺基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诺基亚从1987年到1995年的战略演进过程,解释了公司层面的战略转移会基于核心业务层的分化,同时突出了无论外界压力如何,企业立足于自身现有能力和竞争力进行有效转型的重要性[9]。黄速建、王钦(2007)深入分析了尖峰集团近50年的成长历程,发现了尖峰集团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之间的协同演进过程,通过建立战略、能力与文化三维成长模型,说明了战略演进、能力提升和文化构建在企业可持续成长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关系[10]。胡海波、黄涛(2016)将企业成长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系统,认为企业战略转型是在受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包括了环境认知、系统控制、资源契合、模式创新4个环节的完整体系[11]。也有一些学者选取多个对象来分析它们的战略演进过程,通过横向对比找出共同点与差异所在。李烨、屈甜莉等(2016)分别选取了我国东、中、西部大型煤炭企业开滦集团、萍乡煤矿集团和六枝工矿集团作为研究样本,结合了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我国煤炭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演进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12]。陶勇(2017)对比了联想和华为自成立以来的战略路径,通过分析两家巨头企业战略演进路径的差异对比,得出了联想和华为如今分别做“大”和做“强”的原因。上述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视角,普遍缺少定量分析的维度[13]

另有一些学者对战略演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这些学者认为,企业战略的演进并非是企业管理层单一作用下的结果,并致力于寻找出驱动企业长期战略转移过程中的根本因素。Mackay、Chia(2013)通过对Northco汽车公司的全面分析,说明了战略的演进更多来自组织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产生的自发性反应,企业战略的演进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机遇、自身战略选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14]。何莉薇(2014)选取杭州四家典型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它们战略演进过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探索出了企业战略演进过程中的主动动因、被动动因和中间动因,并指出企业能力和资源在企业战略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15]。李希、郑惠莉(2016)对中国移动三次战略转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其在战略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组织惯性,以及组织惯性在战略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16]。Kodama、Shibata(2014)深入研究了发那科公司4个阶段的战略演进过程,通过对每一个阶段战略创新能力的分析,说明了战略创新能力是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因素[17]。厉伟(2010)从企业演化的角度出发,结合遗传和变异理论,构建了企业战略演化过程中的三要素模型:企业现有战略、环境变化、高管团队[18]。Toma P D.(2012)对意大利家族企业RCF进行历史案例研究,分析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与公司战略动态的关系[19]。M.de Figueiredo等(2007)建立了优势企业和边缘企业在细分行业中的战略动态变化过程,并以激光打印机行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20]。Filatotchev等(2006)构建了公司战略动态与公司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说明公司战略往往伴随着公司治理生命周期而变化[21]。R.Menon(2017)建立了同一行业中领导者与追随者竞争互动博弈模型,说明了战略转移成本在战略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22]

近年来,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动态能力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Teece(1994)最先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将其定义为“企业保持或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的能力”,动态能力可以使企业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不断地获得新竞争优势[23]。许多学者(包括Wilden,Gudergan等(2013)[24]、Monferrer(2015)[25]、Hang等(2016)[26])都研究了动态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认为动态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在近年来一些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当中,企业战略活动往往被视为非线性的动力系统,采用复杂系统的视角来分析战略演进的过程,这种对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属于量化分析的范畴,常常借助仿真、统计学分析和数学模型等得以实现。复杂系统理论同时研究了多个变量互相作用的关系和动力作用方式(时间关系函数)。在这一领域中较为突出的是Kim Warren提出的战略动力学(Strategy dynamics)模型,其解释了企业现有绩效的形成路径,并在企业所保有的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提升企业未来绩效。战略动力学模型解释了企业绩效与资源、决策及其他外因的动态关系,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27]。另外,自组织理论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战略演进的研究中。Davis(2009)认为,系统向哪个方向演进取决于实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这种观点,战略演进应该是战略活动之间的一种互相作用的函数,战略活动由管理者决定,互相作用函数的表现可能为随机性、目的性,或者是二者之间的一种均衡[28]。丁绒(2013)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多Agent建模仿真方法、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等,构建了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的理论方法分析框架[29]。Thietart,Raymond-Alain(2016)首次将战略事件发生的频次构建模型来研究公司的战略动态演进过程,将达能集团42年来的发展用统计方法分为5个阶段,研究发现达能集团发展各阶段分别存在随机性、自组织性、稳定性等不同的战略态势。将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到战略管理的研究,使得对公司战略的研究更具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企业战略动态研究的兴起丰富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战略动态的研究,可发现目前企业战略动态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目前主要包括了案例研究方法或者系统分析方法,但并没有学者将战略动态与公司绩效联系起来,即对于公司战略动态演进过程中公司绩效的变化目前尚未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战略动态的研究主要基于Thietart,Raymond-Alain(2016)所构建的战略动态分析模型,将结果变量(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纳入分析之中,以探究哪种战略态势下公司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与创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