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7堂课: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 喂养需要看气质

●气质很奇妙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对宝宝的影响覆盖生活的全方位。家长们凑在一起,最常探讨的就是我家宝宝怎样怎样,你家宝宝那样那样……

问题来了,不是每个宝宝都一样,所以,任何一件事都是无法复制的,不是吗?就算是双胞胎,也常常是脾气秉性完全不同,更何况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宝宝!所以,父母们需要了解这样一个概念——气质。

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

气质是各种情形中一个人独特而正常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比如一个人做事的快慢,情绪表达的强度等。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它展现了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新生儿自出生的瞬间即表现出不同的气质。气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宝宝会突然变成安静、不爱动的宝宝。

家里不只有一个宝宝的父母们会发现,虽然是同父同母,但每个宝宝从出生时就表现出了彼此的差异性。事实上,新生儿身上已经能够体现出他区别于其他宝宝的特点。比如:有的宝宝哭声低微而短暂,相对更容易安抚和哄逗;有的宝宝哭声响亮嗓门大,容易啼哭,哭起来持久难哄。有的宝宝对待吃奶这件事情,绝不分心,认真专注,老老实实地吸空妈妈一侧的乳房后再去吃另一侧;而有的宝宝吸吮母乳时吃吃停停,吃个两三分钟就要“东张西望”一小会儿,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有的宝宝在稍长大些后,见到陌生人总是害羞,扭扭捏捏地躲到大人背后,就是不肯叫人;有的宝宝就不认生,永远大大方方地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有礼貌”。

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不同宝宝的反应也是大相径庭的。总有一部分宝宝是害怕挑战、很难开始、容易放弃的;而另一部分宝宝则相反,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很有耐性。对于相同的刺激信号,比如光、热、声、气味、味道等,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有极为敏感、容易焦虑的,也有粗枝大叶、不以为然的。这些,就是孩子们的气质差异。

●不同气质不同喂养方式

气质只有不同,没有好坏。因材施教和因材喂养,就能趋利避害,降低喂养的难度。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将孩子的气质大致分为四种: 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及中间型。

易养型

这类宝宝在“吃喝”这件事上基本不用大人费心,他们的喝奶时间、添加辅食时间、进食固体食物的顺从程度、对新食物的接纳速度等都很有规律,且表现积极。他们会因为饥饿、口渴或大小便而哭泣,满足后很快停止哭泣;也会存在不明状况的哭闹,但只要哄一会儿就会好。他们喜欢吮手指,无论你在不在身边都一样。如果你把他的手指拿出来,他不会出现过分的愤怒,不一会儿又会开始吮自己的手指了。

这类宝宝几乎不会让大人因为他的吃喝而发愁,不容易出现挑食、拒食、少食等情况。接触新食物的时候,除非喂养者的情绪太不耐烦或表情太过冷漠,否则他们基本上都是很配合的,往往只需几次甚至一两次就能顺利接受一种新食物。

易养型宝宝的辨识标签:

随和,活跃,豁达,交往能力强。

他们的日常活动很容易形成规律,家长们很容易掌握他们在睡眠、喂养、排便和其他活动中的规律。

他们对陌生人、新玩具等新刺激的反应敏捷、适应性强且适度,积极接近,而非退缩躲避;对新环境适应较快。他们与大人的交流行为反应适度,容易带养和护理;他们性格较为温顺,表现出更多积极的情绪;他们遇事的时候情绪反应温和,态度积极。

难养型

这类宝宝经常“一言不合就不高兴”,辨识他们非常容易。

难养型宝宝的辨识标签:

生活没规律,没法掌握他们在睡眠、喂养、排便和其他活动中的变化。带养困难,尿布稍微有一点点湿或环境稍微有点儿嘈杂,他们就感觉不舒服、哭闹。对待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接受速度和程度都差,情感反应强烈,甚至是害怕、退缩、回避,一到新环境、一见陌生人就哭。他们不喜欢吮手指,或者吮手指时过于专注,一旦被打断就会大哭大闹。他们非常需要陪伴,并且需要你寸步不离地陪着。他们胆小,很难接纳生活中的变化,遇事情绪反应强烈且消极,比如衣服搭配错了,东西换地方了,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去计划好的地方玩了,玩具有一点儿脏了,香蕉有一点儿黑了……就会不高兴、不玩、不吃,甚至不停哭闹,很难哄。

喂养这件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事情,对难养型宝宝而言如同探雷区,摆盘稍微多了一点儿或少了一点儿,面包由方片的变成了圆的,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拒食的导火索。更不要说添加新的食物了,今天觉得干而噎,明天觉得味道奇怪,后天因为颜色不好看,大后天因为恰好听见妈妈抱怨这次买的苹果不够甜……就是这么莫名其妙的一点点原因,都有可能让他们不配合喂养。

那么该如何应对呢?既然“一言不合”就不配合,那就不要出现“不合”的语言和态度。既然宝宝已经是这种气质,家长不妨学会接纳,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培养他规律进食,有了自己的节奏,发脾气的频率便会降下来。如果需要调整规律,也不要发生突变,而是趁他不备潜移默化地逐渐改变。比如,今天多放两根菠菜,明天把煮饭的水少放那么一点点。

万一恰逢他情绪不好,今天的饭没法愉快地吃完或某种新食物未能成功添加,此时家长要用平和温柔充满爱的语气和表情告诉他:“没关系的,不想吃先不吃,想吃的时候再吃,一会儿妈妈陪你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如果遇上他哇哇大哭,就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有爸爸和妈妈在,不怕。或者,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他心理上的不适。

增强亲子互动,给宝宝轻松的生活环境。避免拿他跟周围的孩子比较,避免制订太多的条条框框。绝不能用教条的方法决定宝宝每天应该什么时候吃、吃多少等,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宝宝拒绝喂哺时停止让其进食。可在宝宝不拒绝的情况下反复尝试,让他逐渐适应和接受,不能强迫其立即接受。

给予这样的宝宝足够的宽容、耐心、陪伴,就是给予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宝宝只是因为敏感而缺乏安全感,一旦他觉得没有威胁,就会逐渐接受家长反复尝试给他的食物。另外,将进食环节融入游戏和故事场景中,可以帮助他培养对食物的好感。

切记:父母表现出的责怪、批评、烦躁、埋怨等行为及消极的情绪,只能增加宝宝的焦虑和不安,不仅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还会埋下更多的隐患。这样的宝宝需要心理支持,给他成长的时间,给予他足够的耐心极其重要。

难养型宝宝往往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或者对宝宝产生讨厌、仇恨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会使宝宝变得不耐烦或者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宝宝养育起来也就更加困难。

启动缓慢型

用两句话形容这类宝宝就是:总是慢半拍!很省心是假象!

启动缓慢型宝宝的辨识标签:

生活很有规律,但相对来说不够活泼。对新刺激(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的最初反应不强烈,倾向于退缩回避,适应较慢,反应消极或迟钝;对刺激的反应很难让人觉察到,比如被惹恼了,顶多皱一下眉头。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较慢,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很难激发兴趣,活动量小,不积极,也不喜欢探索。不太敢与人接触,表现为胆小、孤僻;时刻对周围保持警惕,除非很有把握。1岁以内比较安静乖巧,不会大哭大闹,也不怎么大笑,表情淡漠,被逗时也不会立即高兴起来。

那么,面对食物他们会如何表现?还是两句话:

他们的辅食添加适应期比较长。

他们吃饭进餐的速度比较缓慢。

怎么应对呢?辅食添加初期,他们接受新食物的速度一定是让家长着急失望的。所以,就请多些耐心吧。不要因为宝宝一两次没有表现出来“很待见”一种食物,就误以为他不喜欢吃。请多尝试几次,其实他只是还不能完全确定自己到底有多喜欢这种食物。

请不要“包办”他的进餐,即便他会细嚼慢咽到让你觉得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你要做的只是比别的宝宝多给予10分钟的就餐时间标准,而不是着急地赶紧把食物塞到他嘴里。永远要遵守前半场他自己吃、后半场你帮他完成的原则。

进食技术掌握不好的他们,是很怕被家长误认为“迟钝、笨拙”的,一旦他们知道自己被扣上了这顶帽子,就会更加退缩、胆怯、淡漠、孤僻、自卑。这类宝宝其实具备做事情认真、思想集中、不露声色的特点,只不过接受和适应新东西较慢。所以,请给足他时间。千万别因为你觉得他们没吃饱,而补上太多加餐或零食,这种过度保护会对他们接受新环境、新事物造成障碍,进而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对待这些“慢慢的”小家伙,耐心等待是最好的方法。要关注他们的需要,而不是试图快速纠正和改变。

中间型

中间型的宝宝,介于以上三者之间。根据其特点还可细分为中间偏易养型及中间偏难养型。

喂养对策:参照前三,判断并对症。相信你自己,只要足够有耐心,你一定能陪宝宝画出一张属于他自己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