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轻松学:44位思维导图认证师的学习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2 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课堂

思维导图像一座灯塔,帮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它在我的课堂上,帮助我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会把摩托车和小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归类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也会发现2、4、6、8等数字之间存在的规律,而且得出8后面一定是10的结论;一个人没有去过杭州西湖,读着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脑海中也会迅速出现“粉色的荷花和碧绿的莲叶”的景象。

这些现象都是人的思维和想象的反映。心理学中,人们把思维分为3种: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以下特征。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大多为6~12岁,虽然说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慢慢地逐步发展,但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基本上是与形象事物相联系的。

例如,我们在教小朋友“苹果”这个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示苹果这个实物图片,为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实物图片来加强对词语苹果的记忆。小学生抽象思维过程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渐渐完善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具体形象帮助孩子完善抽象思维。

(2)概念思维在逐渐形成。

概念在思维认知的发展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孩子只有形成了知识点的概念,才能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初步具备自己的认知。

认知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其认知在幼儿就开始萌芽了,而到了小学,就已经初步具备自己的认知。例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这道题你是怎么解题的?”孩子是说得出解题的过程的,虽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有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但是孩子已经能呈现自己的思维了。

2. 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将我们的思考和想法用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流畅的线条把各级主题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这就是文字和图像之间快速转换。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我们都知道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在正常情况下,大脑是整体进行工作的,接收外界的信息由胼胝体进行传递,左、右脑瞬间建立信息交流和沟通。

而左、右脑的机能都是有分工的。左脑又叫理性脑、抽象脑和学术脑,它主要负责逻辑、语言、数学、文字、推理和分析。右脑主要负责图画、音乐、韵律、情感、想象和创造,所以,它又叫感性脑、艺术脑和创造脑。

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中,从小就一直在强化我们的左脑,而忽略了对右脑的训练。传统的线性笔记就是其中很明显的一项,从小到大我们做的笔记都是密密麻麻的一行行文字,多数是为了考试,考试过后就再也不想翻阅这些笔记。通过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了解和思维导图实践过程中的感受,我总结出思维导图有以下优势。

(1)模仿大自然的机构。

如图1-14所示,上面是思维导图,下面是我们的脑细胞结构图,二者的结构是不是很相似?是的,二者都是由一个中心节点,然后以360°向外发散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是非常喜欢这样自然的呈现方式的。

图1-14 思维导图与脑细胞结构

(2)充分调动左右脑机能。前面我们讲到大脑分为左右脑,而左右脑的机能是有分工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所以可以同时调动左右脑机能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服务。图1-15所示为左右脑机能分工思维导图。

图1-15 左右脑机能分工思维导图

(3)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思维导图中很重要又很难的一项就是关键词的提取。因为我们要把整篇文章的重要的词语提炼出来,有时候甚至需要自己总结概括出关键词。而思维导图中的分支是有层级关系的,如美丽的家乡,关键词“家乡”“美丽”,我们要把名词“家乡”放在前面,把“美丽”放在下一级分支。

(4)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导图中的发散性思维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例如:由“快乐”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会说玩游戏、美食、旅游等;或者出示一幅图,你想到了哪个词。

通过联想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思维导图的绘制没有规定一定要绘制成什么样,只要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能够帮助自己学习的图都是好图,所以它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创作,这无疑就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3. 思维导图与《日月潭》

看到前面的介绍和图片,很多读者也许会觉得绘制思维导图很难,其实只要掌握了绘制方法,绘制思维导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日月潭》,具体来讲解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大家都知道识字和词语的积累是重点,那思维导图和字词积累又有什么关系呢?《日月潭》这一课要求会写9个生字:名、胜、迹、央、丽、华、展、现、披。

如何让孩子把这些字记牢并能积累、组词呢?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需要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字词。这里介绍思维导图中的一种:树形思维导图。图1-16所示为生字组词的树形思维导图。

图1-16 生字组词树形思维导图

《日月潭》这篇文章是作者吴状达的作品。丰富多彩的字词学习,是不是让您更加期待课文这部分的内容呢?

日月潭

日月潭是中国台湾最大的一个湖。它在中国台湾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有中心图、分支线条、关键词、色彩与小图标。在课前,我们可以先在黑板上绘制好中心图,如图1-17所示。

图1-17 绘制中心图

日月潭湖中央有个小岛叫光华岛,于是我就用小岛来表示《日月潭》这篇课文的中心图。看到图1-17,肯定很多读者会有疑问,这幅图太复杂了,课间10分钟根本不够用,其实可以用简笔画来画小岛,当然这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准备好。

《日月潭》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况,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所以我把课文分为3部分,分别是地理位置、名字由来和景色特点。这在布置预习的作业时就可以让孩子先梳理出来,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刚开始对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概括和归纳总结。

接下来就是绘制一级分支了。整幅导图我是分为4个分支的,关键词分别为:位置、名字来由、景色和词语积累,这样一来,一级分支也就确定了,具体如图1-18所示。

图1-18 绘制一级分支

因为词语积累是重点,所以在第四个分支我把词语积累加上去,目的一是让孩子意识到字词的重要性,二是让孩子加深对字词的印象。一级分支完成后,就可以进入课文,用下级分支来梳理课文内容,这也是建立记忆连接和构连新知的过程。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各分支内容进行完善,让思维导图的文字内容变得完整,具体如下。

(1)位置:日月潭在“台湾”“中部”的“山区”,而且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湖”,那里的环境是“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周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2)名字由来:在“湖”“中央”有个“光华岛”,它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

(3)景色:

a. 清晨写到的景物有“湖面”的“雾”、“天边”的“晨星”、“山上”的“点点灯光”。

b. 中午,“晴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景”和周围的“建筑”;而“雨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则是一面“轻纱”,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就像“仙境”一样。

(4)词语积累:这部分内容是课后题的读一读和记一记的内容,而三级分支是二级分支的同类词语或者近义词。课文内容梳理完成后,和字词一样,让孩子按顺序齐读一遍,梳理自己的思路。

最后要做的就是在重难点处添加小图标。思维导图中的小图标应用,是帮助我们激发联想和形成记忆点,目的是帮助我们强化对内容的记忆。在这一环节,完全可以让孩子来完成,孩子的想象力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

如本案例中,“位置”这个关键词用指南针来表示,因为有了指南针,你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里;“名字由来”用泉水的源头来表示;“景色”用一幅风景图来表示;“词语积累”用塔来表示,因为积累词语就像聚沙成塔的过程。

在课堂中,老师还可以让孩子到黑板上来画出他想到的小图标,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活跃课堂,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小图标添加完成之后的思维导图如图1-13所示。

通过《日月潭》这篇课文进行案例分析,大家对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是不是更加清晰了呢?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应用,思维导图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用于单元知识整合、作文思路梳理、知识点复习、课外阅读等。

喜欢思维导图的伙伴,可以通过案例中的方法进行头脑风暴,尝试用更有创意和更有趣的思维导图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