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种(zhòng)子与种(zhǒng)子
跟奶奶出门诊,总是能碰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奶奶的病人很多,来找奶奶看病的病人往往病情都很复杂。所以,每次有初诊的病人,都是我先问诊,问清病史再汇报给奶奶,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小筱,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患者,她今年28岁。这天,随着一阵“哒“哒”“哒”高跟鞋踏地的声音,诊室的门开了,她进来刚坐下就抱怨到:“你们怎么这样?我很早就来了,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我前面看病?”
我看着她的脸,大眼睛,高挑的眉毛,是位不好相处的女性,于是耐心解释:“不是的,因为他们很早就挂号了,我们是按顺序叫的。”
“行行行,看吧。”说着小筱把手一伸,放在脉枕上。
我小心翼翼摸着脉,问:“你哪里不舒服呀?”
“你不是中医吗?摸脉都摸不出来我什么病啊?你会不会看?”
那一瞬间,我什么都没说,心里想: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手指是超声探头吗?中医的理论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摸脉乃是最后一步,光凭脉象就诊病开药,能确定这就是真正的中医吗?
我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试探地问:“摸着脉觉得……气血不是很充盈,是月经不好吗?”
小筱点点头,“差不多”,她开始“抱怨式”地叙述:“5年了,没有避孕,但是也一直没有怀孕。我之前看了好多医生,都没怀上,效果不理想。”
我弱弱地问:“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小筱不耐烦地摆摆手,“能做的都做过了,什么B超监测排卵、诊刮检查内膜,做过输卵管造影,还做了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都没查出什么问题,跟你说吧,看过的大夫很多,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专家,药吃了一大堆,效果却没有。”
我边写病历边问:“月经呢?”
“正常,每个月都准时,就是会有时痛经,也不是经常痛经。”
小筱情绪很焦躁,不停地说自己能做的都做了,都检查了,都没问题,为什么还是不能怀孕?终于轮到她看病了,我长呼一口气,感觉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放”到奶奶那边了。
小筱坐到奶奶那边,也在不停地问:“大夫呀,我和你说……我为什么总不能怀孕?我什么检查都做了!我也按医生说的吃药了,怎么就是怀不上呢?我这是什么问题呀?”
小筱坐在那里不停地抱怨,跟奶奶讲述自己的遭遇,奶奶边听边点头,没有一丝不耐烦,并不向她解释什么,单是嘱咐她调理生活方式、监测体温等。
小筱一脸不解,反问:“这管用吗?”
奶奶安慰她说:“确实有10%不明原因的不孕,中药调理、改善自身状态,是有助于怀孕的,你还年轻,还有时间和机会,不要太着急,放松心情,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着急也没多大用处,要学会自我调整,先改改自己的脾气。”
说到这里,小筱皱了皱眉头。
奶奶给她开了中药,她拿起方子就走了,一句话也没说。
小筱第二次来的时候,气焰更嚣张,进门便把病历本摔在桌上,气势汹汹地质问奶奶,说:“我已经吃了两个月中药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怀上?”
奶奶没有着急说话,而是打开她的病历,找到她测得的基础体温,看了看,示意她坐下,态度平和地跟她说:“你是按照说明,认真去测了吧。你怀不上,是因为你的卵子质量不行,这就像是种花,你没有好的种子,即使有阳光、有雨水、有土壤,还是无法生根发芽,所以应该先调整排卵,改善卵子质量。”
小筱一听就急了,皱着眉头:“不可能啊,我排卵很好啊!我月经也规律,我还做过好几个月的B超,就是为了监测排卵,人家说卵泡长得挺大的,也能破。你到底会不会看病,你怎么就说我卵子不好呢!”
奶奶没有生气,看着她的眼睛,耐心解释道:“B超监测,能看到卵泡大小、形态,监测排了没有,而卵子的质量不能单纯靠B超决定。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瓜子一样,平常吃的葵花籽,有的瓜子看着很大,但嗑开以后,里面没仁,这说明什么?你的卵泡是很大,也能排,但里面卵子质量可不能通过B超完全体现出来。”
奶奶还用手指给小筱看:“这个是你自己测的基础体温,背面的这个是正常的,对比一下,从你画的图看,你的卵子质量其实不好。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可以说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欠火候,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怀孕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小筱先是一愣,沉默了十几秒,乖乖伸出手来给奶奶摸脉,语气也温和了。她临走的时候还跟奶奶说了一句“谢谢”。
瞬间感觉奶奶好厉害,处理起医患关系是如鱼得水,“三言两语”就解决核心问题。医者,海纳百川。
奶奶看完所有患者以后,看着窗外郁郁葱葱的花草,开始给我讲解她自己的体会——“种子论”。她自言自语地说着:“这怀孕和种花种树是一样的,需要有肥沃的土地和好的种子,缺一不可。”我望着奶奶那略显苍老的背影,那里蕴藏着多少慈爱和智慧呀。如今年事已高,仍然还工作在临床,始终坚持传道授业育人,人们誉她为“送子观音”“子孙奶奶”,几十年来不知帮助了多少个家庭圆梦。
我点了点头,答到:“奶奶,您说的土地是指发育好的子宫,种子是正常的受精卵吧?”
奶奶摸摸我的头,说:“是的,而且种子比较重要,需要精子、卵子都健康,它们要在合适的时间相遇,合适的地点种下。所以说,种(zhòng)子必先育卵。习惯性胎停育的原因很多,但多半是胚胎本身问题,就像奶奶那年春节种的小花,刚开始长势很好,破土、出芽,但还没长大,就莫名其妙地凋亡了。胚胎的好坏也与父母的精卵质量有关。这个‘种子论’,我还是那次种花体会到的。”
那还是我上学的时候,一位朋友送给奶奶一些花种子。听说那种花非常美丽,或蓝或紫或粉,还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奶奶捧着这几枚种子,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购置了一个外壁雕花、盆边镂空的花盆,特意去挖了院子里长势最茂盛的那颗树下的泥土,把种子埋在里面,在上面盖了一层塑料膜。
然后每天都会去浇水,还专门买了瓶营养液,研究说明书,稀释了给它每天浇点。就算奶奶平日里工作繁忙,也会每隔几个小时就特意去阳台上走动,看它们一眼,有的时候,奶奶会仔细端详它们,一看就是十几分钟。
直到有一天,我们听到奶奶喊:“快来看,快来看,我的花儿发芽啦!”那时候的奶奶高兴得像个孩子,向全家人炫耀这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芽,小芽顶破了塑料膜,露出一个小尖儿,像是在一个沉睡的宝宝,嫩绿的颜色显示着它生命的开始。奶奶见此,也愈发得精心侍弄着这盆小芽。
这天,一位远房的亲戚来家里做客,奶奶很高兴地邀请他参观阳台,特意“秀”一下她的小芽,小芽也积极招着小手回应。这位亲戚捧着花盆,仔细瞅瞅,叹了口气说:“这苗,活不长。”奶奶的脸一下子阴沉了起来。站在旁边的我心里嘀咕:“奶奶好不容易把它培育发了芽,花了不少心血,这不长得挺好嘛,说不定呀,还能开花呢!怎么会活不长呢?”
可这小芽的长势,还偏偏就被这位亲戚说中了。正在小芽生机勃勃、向上攀登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蔫了,奶奶猜想可能是土壤不够肥沃,又添了些土,还是没有遏制住它走向凋亡的步伐,就这样,还没等到它长大,就死了。
奶奶表面上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心里还是在为它的夭折暗自惋惜的。后来又见到了这位亲戚,奶奶向她请教这苗枯萎的原因,她却笑了一下:“别忘了,我是干什么的。”我没听懂,追问:“干什么的?”她看了看我,顿了顿,笑着说:“我是种田的啊!我种了这么多年的地,这苗怎么样,还会看不出来?您这苗呀,种子就不好。”我仔细想想也对,可能是这个原因,要不然,好好的苗,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奶奶的“种子论”就是由这件事感悟出来的,即使土壤再肥沃、水分再充足、阳光再滋润,就算浇了再好的营养液,如果种子质量欠佳,无论外界条件再怎么供给完善,也不会种出茁壮的小苗,开出艳丽的花朵,结成饱满的庄稼。这与怀孕生子是一样的,怀孕首先就要有好的“种子”,要有高质量的卵子,精卵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着床受孕,而且,优质的卵子和精子是前提条件,这样的卵子在一定的环境下才能受孕,否则,即使是结合成了受精卵,它也无法存活很久。
我思考良久,感慨道:“奶奶,你好厉害呀,种花都能与怀孕联系到一起。”奶奶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真的是让人膜拜。
奶奶微微一笑,“只要你多动脑,专注于医学,你也可以的。”
话说那次给小筱开药后,就没见过她。而5个月之后,小筱又来了,这次,她穿着宽松的裙子,笑如桃花,还对我招招手,让我受宠若惊。
进门时,还恭恭敬敬地和奶奶打招呼,奶奶也会心一笑,示意她坐下。
小筱缓缓坐下,他老公背着包站在她身后,她温柔地摸摸肚子,说:“大夫好,我也没什么事,就是特意挂一个您的号,带我老公来看看您,特意来感谢您,上次听了您的话,我回家之后,认真测体温,认真吃药,按照您说的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你的药方真管用,我现在怀孕2个多月了,而且产检指标都很好,真的很谢谢您……”走的时候她和她老公还向奶奶深深地鞠了一躬。
奶奶坐在那儿,微笑着看他们离开,然后淡定地开始看下一个患者。
奶奶笑弯的眉眼已经显出她今天的好心情。我更是佩服奶奶这般宠辱不惊,不卑不亢的气度,我心想,这或许就是大医者的一种特质,在丰富经验积累后的优秀品质和大医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