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治疗技术

眼敷贴器的治疗应当在眼科近距离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中心进行。由接受过专门培训过的敷贴器手术医师、放射肿瘤学专家、医学物理师组成。
一、制订治疗计划
1.基本信息
患者的自然信息,受累眼睛的位置,肿瘤基底的最大直径,根据AJCC(第7版)进行分期。
2.眼底图
以钟表形式描述肿瘤在眼内的位置,根据眼睛检查、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得出肿瘤的长轴及纵轴,基底最大的直径。同时应当测量肿瘤到中央凹、视神经、晶体和对侧眼眶壁的距离。
3.治疗计划
放射性核素种类、处方剂量、剂量率、粒子在敷贴器的布局。
二、处方剂量
虽然不同的核素的剂量分布模式完全不同,但国际上缺乏统一的剂量标准,无法进行不同放射性核素的匹配病例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肿瘤顶部的处方剂量范围为70~100Gy。
以肿瘤的顶部或最厚的点作为处方剂量,但等剂量曲线应当包括整个肿瘤, 125I粒子剂量率不应小于0.60Gy/h,在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充分作用于肿瘤细胞及细胞增殖周期。还要考虑肿瘤的大小,放置的时间,正常眼睛结构的剂量限值,以及放射性核素的种类。
选择放射治疗模式和处方剂量都会影响肿瘤的局部控制、视力的结果、眼球的保留及美容效果。因为眼睛结构小(直径25~30mm),对剂量分布高度敏感,需要精确计算出放射源在肿瘤及周围组织1.0mm距离的剂量等级,照射剂量等级应当是陡峭的,以保护周围的组织,在剂量计算时应包括准确计算肿瘤及周边的相关的眼睛结构的剂量。
使用TPS经过MC编码的修正将更加准确的评价眼睛敷贴器的剂量分布。
三、敷贴器的选择
1.根据脉黑瘤大小的不同,选择直径10~22mm不同大小的敷贴器,敷贴器的边缘要超出肿瘤边界2~4mm,形成一个无肿瘤的安全带,为了防止手术中敷贴器放置位置不正确造成肿瘤剂量不足,可根据肿瘤基底直径和肿瘤高度计算GTV和PTV,再选择敷贴器的型号,以确保全面覆盖肿瘤治疗范围。
2.敷贴器的特殊形状 对靠近黄斑部、视乳头的肿瘤采用缺口型敷贴器以避开黄斑部、视乳头,减少并发症及视力损伤。而对于连接视乳头或环视乳头肿瘤,传统观点仍主张行眼球摘除术或外放射治疗,目前有报道已研制出新型槽型敷贴器,即敷贴器朝向眼球后极侧制成一8mm宽、10mm深的凹槽以容纳视神经,从而避免了普通型和缺口型敷贴器对近视乳头肿瘤照射不全的弊端,拓宽了敷贴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四、操作流程
1.术前计划
根据患者的肿瘤和正常结构(黄斑中心凹、视神经、晶体和对侧眼眶壁)制订计划:近距离治疗计划应当由另外一位有资质的物理师或剂量测试员验证,允许误差± 2%。
(1)放射性核素和粒子的型号
(2)利用眼底图记录相关数据:治疗眼睛情况,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结构。
(3)处方剂量:治疗眼的剂量,肿瘤各部位的处方剂量,剂量率(Gy/h)。
(4)放射性核素,核素的半衰期。
(5)粒子的型号,粒子的数目,粒子的长度。
(6)敷贴器的类型及大小。
(7)GTV-PTV的边界。
(8)植入敷贴器的日期和取出日期,治疗的时间。
2.敷贴器的质量保证
粒子装载在硅橡胶的卡槽内,由另一位医师通过放射自显影、摄影或视觉检查质量。
3.防护
为减少辐射剂量遵循时间、距离、防护的原则,可以用防护透明罩减少全身的辐照剂量。
4.消毒
在装配敷贴器前粒子不用消毒,手术前再消毒。可以利用医院的消毒设施(蒸汽、气体或化学消毒)。
5.运输
将敷贴器置于屏蔽的容器中,并标有射线安全标志,放射性核素及患者姓名。
6.知情同意告知
手术之前应当告知患者和家属。
五、眼敷贴器植入手术
可以局麻或全身麻醉。麻醉及治疗前,确定患者的相关信息、姓名、病历号、参加治疗的医师姓名。在植入手术之前,应当复习患者的相关记录、确认检查结果,如临床检查或间接检眼镜结果,确认需治疗的患眼,用眼科学熟悉的术语表达,如右眼(OD)、左眼(OS),帮助正确辨别患眼以及肿瘤在眼中的位置等。
敷贴器植入手术,降低敷贴器重置和肿瘤复发的可能。如果肌肉妨碍眼敷贴器植入,应当重置肌肉,包括眼直肌及斜肌,在肿瘤边界至少要留2~3mm的距离,眼敷贴器的覆盖靶区的容积包括肿瘤的底部和安全的边界。当肿瘤的厚度大于5mm时,会出现伪影使肿瘤基底看起来变大形成伪影。在手术中为了准确植入敷贴器,可利用高频超声或直接从角膜观察眼敷贴器的位置、视网膜内镜、透照技术、后点光源照明,术中眼内超声验证,提供横断和水平的2D或3D图像,打印出敷贴器在视网膜位置缝合的位置的模拟极投影图,为术中缝合及术后验证提供依据。
放置敷贴器5~7天后,再在手术室将眼敷贴器取出。将原来的眼肌复原,下斜肌可以不复原。
为了辐射安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利用辐射测试仪测量,防止放射性粒子意外从敷贴器中脱落。在手术过程中房间及工作人员的剂量也应当监测。
将以上记录报告放置在患者的病历中,并描述敷贴器植入时的情况,和术前计划的差别。
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伤口处理,建立紧急联系方式。对患者、患者家属、其他人员尤其是儿童及后续管理患者的医师,进行放射性治疗的相关告知。应当提供铅防护设备以防止公共人员的辐射暴露。
应当告诉患者取出敷贴器的手术时间,并建立一个预案以应对恶劣天气、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敷贴器放置后出现粒子的脱落时敷贴器应当取出等特殊情况。
六、术后随访
术后应当观察局部控制、并发症及全身情况。一般建议取出敷贴器后1周观察并发症,术后1个月观察短期副作用,前2年每3个月复查1次,第3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可根据并发症的出现调整时间间隔,如放射性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病。并发症一般出现在手术后前3年,而肿瘤复发多发生在5年内,超声检查发现肿瘤高度增加15%,直径增加15%或0.25mm,认为肿瘤未得到控制。大的肿瘤或靠近视乳头的肿瘤更易复发,需要密切观察。
定期做腹部超声或X线检查,观察肝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转移病变。警惕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对于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可进行全身治疗或进行临床密切观察。
选择性手术:脉络膜黑色素瘤可以选择眼摘术和局部切除术,前者用于外观就可观察到眼睛明显病变,后者为肿瘤侵犯整个眼眶。

(戴皓洁 朱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