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视野检测(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视野学常用术语

视野(visual field):是指头部和身体保持固定的情况下注视眼(单眼或双眼)固视静止的目标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一般临床上多检测单眼注视时的视野,而将双眼同时注视称为双眼视野(binocular visual field)。正常单眼视野范围上方为60°,下方为75°,颞侧为105°,鼻侧为60°。

视岛(island of vision):以光敏感度表示海拔高度,面积表示岛屿范围,视野可描绘为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于“盲海”之中的视岛。视网膜上每一点在视岛上都有相对应位置,与黄斑中心凹对应的固视点光敏度最高,构成视岛的定峰;而与周边部视网膜相对应的周边视野光敏度较低,构成海拔较低的视岛周边部。生理盲点则在视岛颞侧形成一垂直深洞。

等视线(isopters):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等视线上各位点的敏感度相同。

阈值(threshold):刺激光标刚刚可被察觉的亮度水平,能引起受检者光感受反应的最小光亮度称为该位点的视网膜光阈值。

差别光敏感度(differential light sensitivity,DLS):恒定背景照明下所能感受到的叠加于其上的光刺激的差异,是背景亮度(background luminance,LB)和阈值差别亮度(threshold differential luminance,DLT)的比值,即DLS=LB/DLT。所谓阈值差别亮度是阈值刺激亮度(threshold stimulus luminance,LT)和背景亮度的差值,即DLT=LT-LB,将其代入上式,则可得到DLS=LB/(LT-LB)。

差别光阈值(differential light threshold):在恒定背景照明下,若一刺激光点(光标)的可见性为50%,该光点的刺激强度即为差别光阈值。

动态视野检查(kinetic perimetry):恒定的背景照明下,用同一亮度、大小的视标用以探查不可见区与可见区分界点的方法称为动态视野检查。使用视标沿视野中各个半子午线从某一不可见区如视野周边部不可见区向中心可见区移动,直至被检者能发现视标为止,并记录该点的位置(子午线上的等阈值点),检查完毕后将各子午线上的等阈值点相连就可获得视野中该视标刺激强度的等视线。

图1-3-1 视野检查方法示意图

A:动态视野检查;B:静态轮廓视野检查;C: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检查

静态视野检查(static perimetry):指视野检查时视野计的背景照明亮度、视标大小、视标位置和视标刺激时间等条件均已恒定不变,只是通过不断改变视标的亮度直至达到每个检测位点患者所能看到的最低亮度来确定视网膜的光敏感度。被检者所能发现的最低视标亮度就是该处的视网膜光阈值。

短期波动(short-term fluctuation,SF):一次性视野检查中(一般在20分钟内),对某一固定检查点多次光阈值测定出现的离散称为短期波动。

长期波动(long-term fluctuation,LF):不同时间所测得的光阈值有一定差异。间隔数小时或数日2次光阈值测定结果不一致称为长期波动。LF可分为齐性和非齐性波动的两种成分,前者在波动方向和程度上等量影响整个视野,为LF的主要成分,后者则对不同视野区产生不同方向和不等量的影响。

平面视野计检查法(campimetry):视野检查时视标投射到平面上,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央20°以内的视野检测,更周边的区域会由于几何畸变影响检测。

视野检查法(perimetry):视野检查时视标投射到半球面上,受检眼固视半球的中央,在半球面上投射的所有位点与眼的距离都相等。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视野计可测量的阈值范围是有限的,从最低到最高的范围称为动态范围。不同视野计的动态范围是不同的。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由于仪器的限制不能检测出更高的阈值。

地板效应(floor effect):由于仪器的限制不能检测出更低的阈值。

假阴性(false negative):视野检查中,患者对应该可以看到的视标没有作出应答。

假阳性(false positive):视野检查中,患者对看不到的视标也作出应答。

视野指数(visual field indices):反映视野整体和局部变化的一些统计学分析数值,如平均敏感度、平均缺损等。

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受检区各检查点光敏度的算术平均数,反映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

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受检眼光敏感度与同年龄正常人光敏感度之差。平均缺损是反映全视网膜光敏感性有无下降程度的指标。

暗点(scotoma):指视野内的异常视觉减退区或视觉消失区,即该区域与四周相邻区域比较,光敏感度下降。除了生理盲点和血管暗点以外,视野中所有暗点都属异常。

生理盲点(physiologic blind spot):与无光感细胞的视神经盘对应,在视野注视点颞侧10°~15°有一看不见区,称为生理盲点。生理盲点在视岛上表现为一垂直深洞。

相对暗点(relative scotoma):指增加光标刺激强度暗点即消失者。

绝对暗点(absolute scotoma):指增加光标至最大亮度仍不可见,生理盲点即为典型的绝对暗点。

中心暗点(central scotoma):覆盖注视点的暗点。伴有视力减退。表明病变累及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或视神经的黄斑纤维束。

盲中心暗点(centrocecal scotoma):覆盖生理盲点的中心暗点,提示视神经盘黄斑纤维束损害。

旁中心暗点(paracentral scotoma):一般指中心5°以外,25°以内的暗点,多见于弓形视网膜神经纤维束损害。

弓形暗点(arcuate scotoma,bjerrum scotoma):指围绕注视点上方或下方的弧形暗点。

环形暗点(ring scotoma):指上、下方弓形暗点对接成环,将视野可见区分隔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两部分。

交界性暗点(junctional scotoma):由一侧视神经与视交叉交界处损害引起。表现为同侧中心暗点和对侧颞上象限性偏盲。

中心偏盲性暗点(central hemianopic scotoma):指具有偏盲性质的中心暗点,暗点限于中心区的一半,不超过垂直径或水平径线。

鼻侧阶梯(nasal step):同一阈值等视线在鼻侧水平径线上下错位即为鼻侧阶梯。

管状视野或中央视岛(tubular visual field or central island):视野极度向心性缩小,仅残存中心5°~10°范围的视野。

扇形或楔形缺损(wedge-shaped depression):视野缺损的边界大致沿视野图的两个径线走行,缺损区呈扇形,尖端指向生理盲点,主要见于颞侧视野缺损。

象限性缺损(quadrantanopia):也称象限性偏盲,缺损两个边界分别为一垂直径线和一水平径线,即缺损范围占据视野的一个象限。

偏盲(hemianopia):视野缺损以或垂直径线为界者为偏盲。偏盲可分为垂直性偏盲(缺损以垂直径线为界,多见于视交叉及视交叉以后视路损害),水平性偏盲(缺损以水平径线为界,也称为“半盲”,见于神经前纤维束性视野缺损),同侧性偏盲(双眼右侧或双眼左侧),异侧性偏盲(双颞侧或双鼻侧)。

黄斑回避(macular sparing):主要见于垂直性偏盲,盲侧和可见侧之间的分界线在通过注视点时,避开注视区,在中央保留5°左右视野。黄斑回避的存在提示视放射中后部或视觉皮质区的损害或病变。

局限性压陷(localized depression):局部视野光敏感度下降,但未形成暗点者称为局限性压陷,表现为等视线局部内陷。与暗点不同,暗点四周均围以相对正常的视野区,而局限性压陷至少有一个方向没有明确的边界(通常为远心方向)。鼻侧阶梯,颞侧等视线楔形压限即为典型的局限性压陷。

弥漫性压陷(generalized depression):指全视野光敏感度一致下降。在动态视野检查,表现为所有等视线向心性缩小;在静态视野检查则表现为dB值一致下降,光阈值普遍性增高。

(钟华 袁援生)

参考文献

1.Johnson CA,Wall M,Thompson HS.A history of perimetry and visual field testing.Optom Vis Sci,2011,88(1):E8-E15.

2.Wall M. What's new in perimetry.J Neuroophthalmol,2004,24(1):46-55.

3.Wadood AC,Azuara-Blanco A,Aspinall P,et a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frequency-doubling technology,tendency-oriented periraetry,and Humphrey Swedish interactive threshold algorithm-fast perimetry in a glaucoma practice. Am J Ophthalmol,2002,133:327-332.

4.Schiefer U,Pätzold J,Dannheim F.Conventional perimetry I:introduction-basics.Ophthalmologe,2005,102(6):627-644.

5.Gloor BR.Hans Goldmann(1899-1991).Eur J Ophthalmol,2010,20(1):1-11.

6.Johnson CA.Recent developments in automated perimetry in glaucom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Curr Opin Ophthalmol,2002,13(2):77-84.

7.McKendrick AM.Recent developments in perimetry:test stimuli and procedures.Clin Exp Optom,2005,88(2):73-80.

8.Sample PA.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etry:it’s role in the clinic and for understanding ganglion cell function.Prog Retin Eye Res,2000,19(4):369-383.

9.Tan L,Kondo M,Sato M,et al.Multifocal pupillary light response fields i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visual field defects.Vision Res,2001,41(8):1073-1084.

10.Hood DC,Greenstein VC.Multifocal VEP and ganglion cell damage: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study of glaucoma.Prog Retin Eye Res,2003,22(2):201-251.

11.Delgado MF,Nguyen NT,Cox TA,et al.Automated perimetry: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Ophthalmology,2002,109(12):2362-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