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情有独钟,见色不迁:《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出其东门》是《诗经》中流传甚广的一篇,“美女如云”这个词最早就出于此诗。历来注家对此诗也有不同的读解。《毛诗序》以为因哀悯处于动乱中的人民而作:“《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后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诗方细咏太平游览,绝无干戈扰扰,男奔女窜气象”,“贫士风流自赏,……以为人生自有伉俪,虽荆钗布裙自足为乐,何必妖娆艳冶,徒乱人心乎?”认为此诗主题为男子忠于婚姻的表述,“不慕非礼色也。”现代论诗者多以此诗为爱情诗(据清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可作为旁证),是写恋爱中男子心有专属,不慕荣华,不为外界美色所动。
上述这些解释都依文本而有所见,自无不当。然诗无达诂,就中国古代诗歌“兴必取象”的象征特点而言,那些传诵久远的古诗,其象征往往有着多重意蕴,因而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同时,古诗又有所谓“兴寄”的传统,可以言在此而意在彼,故苏东坡有“赋诗必此诗,见与儿童邻”之论。《出其东门》一诗,以“缟衣綦巾”的本色女子作为思慕对象,与如云如荼之艳丽美女作对比,其象征意义,笔者以为并不一定要作爱情婚姻之颂歌理解,也可理解为身逢乱世的诗人自抒高雅怀抱。如云游女者,象征世俗之追求喜好也,“缟衣綦巾”者,象征作者之素朴自适、不与流俗同也。由于前后章都以青春女性为象征,使得诗歌兼具形象美和色彩美,生动感人。《诗三家义集疏》云:“诗乃贤士道所见,而自明其志也。”诗人在出游途中见到了如花美女,因而引发了感慨,然“兴之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文心雕龙》),诗人完全可以由美女引发出时代身世,而不必定要联想成家中荆钗以示其爱情忠贞或通过素艳对比来彰显作者的正确恋爱观。作者要表达的,或许是不同流俗、独立不迁的志向,以及感时伤世、企求知音的愿望。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出其东门》就开了后代很多咏怀诗相关主题的先河。像唐代刘长卿《听弹琴》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宋代辛弃疾《青玉案》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可以说和《出其东门》同一怀抱,均抒发了不为世俗所理解的高尚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