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加坡
作为一个儒家文化根基厚重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和强调家庭的作用和价值,认为家庭是国家大厦的基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的家庭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991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正式把“家庭为根”确定为新加坡人所应奉行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之一,将维护家庭的稳固和睦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基本出发点。1993年,新加坡政府面对西方价值观对家庭冲击力加剧的现实,特别制定并公布了“家庭价值观”,其内容包括:亲爱关怀、互敬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政府倡导的家庭价值观逐步遭遇挑战:一方面,双职工家庭和已婚妇女就业逐渐增加,导致家长留给家庭的时间愈来愈少,从而使家长无法正常履行对孩子进行价值观启蒙和教育的传统职能;另一方面,职场价值观与家庭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如职场价值观倡导竞争和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决策,家庭价值观则强调合作与无私奉献。由此,独身主义、婚龄延迟、少子化等现象愈演愈烈,公众对性关系、婚姻责任和家庭形成的态度也日渐随意。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奖励政策来鼓励生育和促进家庭凝聚力的形成,但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经济激励措施仅是权宜之计,它并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婚姻质量的提高和尽责家长的养成。因此,还必须致力于教授个人以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的技巧,致力于创建有利于婚姻、家庭和养育的社会环境,而公共教育正是达成以上两个目标的良好途径。
在此背景下,2000年,新加坡总理组建了婚姻与生育跨部门委员会(Ministerial Committee on Marriage and Procreation),致力于鼓励适龄青年结婚生育、培养公民的家庭归属感。同年9月,为配合婚姻与生育跨部门委员会工作的开展,社区发展与体育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Public Education Committee on Family)。2002年4月,社区发展与体育部发布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提交的第一份年度报告《重亲情,享天伦》(Family Matters!)。它是迄今为止新加坡政府颁布的最为重要的家庭教育政策文件,勾勒了关于创建有利于婚姻、家庭和生育的社会环境的公共教育蓝图。这份报告采用了广义的“家庭”概念,认为无论年龄、性别、婚否,所有人都应当对他们的家庭负有义务和责任。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报告围绕家庭的内在要素和外部环境,提出了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四点建议和措施:(1)向年轻人灌输积极的家庭价值观;(2)巩固婚姻关系,使其成为终身的承诺和责任;(3)向所有人宣传家庭生活和开展家庭生活教育;(4)创建有利于家庭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