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国家未来:大学基础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 基础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


image

教学是大学最古老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之一,以古典学科训练学生的人文精神曾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伴随着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另一重要职责,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经常与洪堡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洪堡的改革把科研、教学和学习统一的思想确定为大学的一个永恒原则,并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联系起来,使那些有潜质的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接受学术研究的训练。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科知识,为未来训练足够的高水平人才是很多国家本科生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最好的途径是设立研究助理。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加快了他们成为成熟研究者的进程,在毕业后,他们能够将最新的知识带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加快了新知识的传播速度。

大学基础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上。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开展基础研究的主要功能,这一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基础研究一方面是探索自然界规律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参与者学到了如何思考,提高了科研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为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国家需要一批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建树的科学家,因此,基础研究也具有为国家储备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功能。注98总之,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际上是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投入,没有这一科学训练过程,就难以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国家就不会有科学根基。其次,大学基础研究的育人功能还表现在对国家理智文化的传承上。通过大学基础研究,将民族的理智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最后,在一个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是没有明显界限的活动,通过基础研究可以将国内甚至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和学术共同体团结起来,通过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因为,大学基础研究具有“凝聚力量”的价值。例如美国大学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科学是可以共享的,它将科学家联合起来密切合作,是实现科学目标的巨大资源。

总之,在如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尽管不同国家和研究领域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基础研究是创新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方式和途径,从各个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来看,基础研究的实力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例如美国认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是保持研究生教育繁荣的最成功典范,其研究生教育被认为是镶嵌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上的一颗宝石,保证了美国生产最先进的知识,从而推动国家创新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S&E)的研究生人数在近年来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最为基础的数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博士生人数在稳步增加,在2008—2009年,美国的研究生入学申请人数增加了4.8%。注99此外,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被认为是保持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从历史上看,美国的研究生院对外国学生一直持有一种友好的态度,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声望也吸引了世界最优秀的博士候选人,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始终是美国国际博士生的最大来源国,占到了美国国际博士生数的45%,其中约90%都集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这反映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理念:为未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储备人才。在一个国际化时代,美国希望在这方面仍然保持其吸引力,但随着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崛起以及积极的人才吸引和挽留政策的出台,美国在国际人才竞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image

大学基础研究的功能不仅是对自然的探索和新知识的生产,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研究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基础研究是学习专门知识和工作方法的最好方式,通过基础研究,学生不仅能够直接参与到研究活动中而为日后的科研活动奠定思维的方法论基础,同时在毕业后,学生能够将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带到国家的各个角落,提升国家的知识创新水平。因此,大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训练高水平人才的方式,很多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以科教结合作为公共资助基础研究的合法性比单纯论述其直接贡献于创新重要得多。大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特别能强化学生科学方法、创新思维、探索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二是基础研究能保持和发扬大学的学术传统。基础研究强调的是遵循科学规律和自由探索,这有利于大学“学术优先、追求卓越”文化的孕育和传承。三是基础研究有助于把大学建设成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储备库、科技创新突破的蓄水池,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人才支撑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支撑,为国家未来10~20年培养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促进科教结合是目前很多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科教结合不仅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新动力,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基础的重大措施。例如,芬兰在《国家创新体系评估政策报告》中提出,“创新被理解为教育、科研以及创新系统的建设”,“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与其说是企业的创新、技术的革新,不如说是教育的改革和科学研究质量的提升”。美国非常强调大学的高水平研究和人才培养对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都在大学中进行,其《2010竞争力再授权法案》继续明确了大学在国家创新中的战略地位。此外,韩国、德国等国家相继从国家层面,将教育、科技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组织机构整合起来,共同推进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继颁布,突出强调自主创新、人才优先、教育为本。自主创新,核心是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将科技创新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紧密结合,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我国大学总体规模大,科技人员多,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利等)量大面广,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解决国家经济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汇集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力量。因此,在中国科技发展的规划和实施中,应高度重视大学的力量。但是,相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科技自主创新对人力资源和前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需求,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定位与功能模糊,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创新中的作用。我国的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尚未很好地结合,一般科技研究项目更注重产出科技成果,容易忽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方法也未及时纳入人才培养范畴中,而创新人才不足又限制了创新成果的产出。这也就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国家创新发展缺乏持续进步的动力,不利于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目标的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转折期。为加强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学在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需要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汇集、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强化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以一流的科学研究能力支撑一流的创新人才培养,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建立一批前沿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全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image

科教结合提升大学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需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以强化科教结合为核心,加快科教结合的大学制度建设;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深化大学科研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以促进学科融合、资源整合为战略选择,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同步跨越;以试点改革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大学学科多样、人才会聚、思维活跃等优势,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着力提升大学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领域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着力提升大学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支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着力提升大学适应国家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大学通过科教结合来提高其教学与人才培养能力,需要:(1)建立一批基础研究中心。加大对大学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共同推进基础学科建设,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结合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及大学科技创新战略,在大学具有优势的学科领域,例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力学,工程科学,农业生物学,生物医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资源、环境与灾害科学,海洋科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在整合原有基础研究机构的基础上,进行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一批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水平的基础研究基地的试点建设。探索一种既有集中研究又有自由探索、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人员开放流动的基础研究创新组合形式,建立有特色的基础研究科研管理体制。培育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中心。(2)策划并组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以重大前沿研究为牵引,充分发挥大学多学科、学科交叉优势,紧密结合国家的迫切需求,围绕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组织大学的科研力量,整合大学的科研组织和机构,大力参与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要充分重视大学的研究力量,在大学内部有科研实体机构保证的前提下,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及重大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大学还应以战略眼光策划并组织一批基于大学原始创新成果、攻克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重大项目,使其成为国家未来重大战略项目规划的备选。(3)建设一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联合创新研发平台。为了参与全球和国际重大事务与国际科技计划,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依托国内大学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与国际一流大学或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利用国际智力资源、组织国际化创新团队等方面积累经验,为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创造条件,推动一批大学的科技创新机构与国外大学合作建设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创新研究平台和联合研发基地。

总之,我们要探索并推进科教结合的大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把科学研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大学巨大的人才优势和创新潜力。以高水平的研究保证高质量的教育,以高质量的教育保证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在2020年实现科技、教育、人才三个发展规划纲要对大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