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李嘉诚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工作“流水账”

由于资金有限,李嘉诚选择了最简便的方式:设备利用其他塑胶厂淘汰的旧机器进行复修改造,人员选择当时人工薪金比较低廉的打工者,技术则由自己亲自教授,然后再由他们具体操作练习。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李嘉诚从不坐出租车,路途近的,就步行前往,稍远一点的距离,就乘公交车;在工厂里,李嘉诚身兼数职,既做设计、财务、销售,又做生产、后勤,企业的所有工作,没有他不做的,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过,仍有他不会的,譬如做账。他并没有选择简单的方式——请人来做,而是决定抽时间看有关书籍自己学。

李嘉诚说:“当时做好后,就问审计员我的账做得对不对,他说我做得很好,可以上报给政府了。我听了很高兴。我没有经验,但我通过阅读会计书自己学习。如果你想看懂资本负债表,就需要懂一点儿会计知识,我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因此公司的管理费用非常低。”

对这样的艰苦环境,李嘉诚表示“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只不过我比别人更能吃苦,更努力”。他对自己的厂子充满了信心。

曾有文章这样复原李嘉诚每日的工作:

他每天大清晨就外出推销或采购,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从不乘出租车,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他是那种温和持稳、不急不躁之人,他行走起来却快步如风。因为他的时间太紧了,既要省出租车费,又要讲究效率,这是环境造就的。

看有关汕头大学的报道我们就会发现,李嘉诚60多岁,仍保持疾步的习惯。据汕头大学的教师称,李嘉诚在他捐赠兴建的汕大视察,上楼穿堂,步履矫健快速,陪同他的中年教师都气喘吁吁,颇感吃力。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这种习惯是他早年创业留下的。

中午时,李嘉诚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地找地方坐。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明天的生产。业余自学,是不可间断的,塑胶业发展急速,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那时,李嘉诚住在厂里,每星期回一次家,看望母亲和弟妹。规模稍扩大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处。那时的李嘉诚,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

等到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李嘉诚异常兴奋。自己手把手教的第一批“门外汉”工人,居然可以自己造出塑胶产品。一贯省俭的李嘉诚破例奢侈一番,带工人一道到小酒家聚餐庆贺。

后来,每每想到这时的情景,李嘉诚便会说自己是个悭吝之人。其实,他的部下都说,他是个“悭己不悭人”的人。后来,长江厂一有盈利,李嘉诚就抽钱出来,尽量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草创时期的长江厂条件异常艰苦,却鲜有工人跳槽,足见李嘉诚在待人上实在是无话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