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
春兰Spring Orchis
兰科 兰属 Cymbidium goeringii
形态特征
多年生陆生草本,有短根状茎,丛生,叶4~10枚,狭带形,长20~40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锐尖,叶边缘有细锯齿,基部有枯叶的叶鞘所成的褐黄色纤维。花莛直立,远短于叶,苞片宽长,花单生,少有2朵花,淡黄绿色,有香气,萼片几相等,狭长圆形,顶端急尖,中脉基部有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形,稍短于萼片,唇瓣有不明显的3裂,短于花瓣,有淡黄色带紫褐色斑点,顶端反卷,唇瓣中央,从基部至中部有2条褶片,含蕊柱长约15毫米,春季开花。
兰花以香闻名。它的兰香,几乎是专有名词,不同于其他花的香。它香得远,透人心脾。我记得1977年夏,曾去陕西汉中北大当时的分校,想好好看看当地野生植物。在一座楼上,王副校长对我说他在山野里采了一些兰花,用花盆栽好,放在楼道里,开花那香气,真没法描述,反正一个楼都香了。说起来,他赞叹不已。我相信他的话不假。
兰花的香,古人早已领略过了。因此有“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的赞语。意思是兰花生于山涧的水边,树木茂密的地方,它的幽香四溢,被称为“香祖”, “王者之香”。更有“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的美誉。
逸闻趣事
通常人们把兰科植物,不管哪个属的种类都叫“兰花”。从广义上说这没有错,但如果把兰科以外的植物叫兰花,则差别太大,不能让人认同了。我国古代屈原时代,人们讲兰花时,常引用屈原诗:“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思是说“我曾培养了九畹地的兰,又栽种百亩地的蕙”。屈原诗中的兰和蕙不是指兰科植物,而是唇形科的泽兰。
我国古代分兰花为两大类,一类为“兰”,另一类为“蕙”。前者是一茎出一花,后者是一茎多朵花;前者的代表为春兰,后者的代表为蕙兰。通过现代拉丁文命名,以上二类均属于兰属,但不同种。
兰属中最有名的成员是春兰、蕙兰和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上述兰花中,只有春兰为单生花(偶出2花),其他种皆出多朵花。
兰科植物和菊科植物一样,种类数量庞大,有约700属、20000种,广泛分布全球各地,但以热带为多,我国以云南、台湾、海南岛最多。其生态习性有陆生、附生和腐生,少有藤本。陆生兰在种子萌发时要与真菌共生才能得到养分。
近缘种
蕙兰Faber Orchis
Cymbidium faberi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地
与春兰不同,本种叶脉明显,光照下透亮,花序有多朵花(6~12或更多朵花),苞片狭小,宽仅2~4毫米,唇瓣中裂片有乳突状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