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史家墓的前世
南宋时期,东钱湖东边的下史史氏迁入宁波城内,从此进入鼎盛时期,东钱湖西边的另一支史氏却过着极为低调的农民生活,这就是史家墓史氏。
史家墓史氏的直系祖先是史翰,据《鄞东史氏家谱》记载,史翰是迁鄞始祖史成(978—?)的儿子,史简(1035—1057)的弟弟。史简的后代是下史一支,史翰的后代就是史家墓一支。如果此说成立,则应是发生在两宋间的事。
史翰卒后,葬于沙桥,人称史王坟,子孙就依墓而居,从此便有了史家墓自然村。
到第42代时,有史必琈、史必玲、史必玙,开始分住上、中、下三宅,沿自东向西的前塘河两岸建宅,是为史家墓史氏三支的祖先。
史家墓上宅的始祖是史必琈,到47代史元津、史元洙时,又分为里房、外房。现在属黎明村上史。
史家墓中宅的始祖是史必玲,后来子孙又进一步分房。史家墓下宅的始祖是史必玙,有史士修、史士仪两个儿子。大儿子史士修的后人分两支,一支在河西,以史本山为祖,史起昌为河西松、柏、梅三房祖,史起经为诗、礼、乐三房祖;一支是五一房,以史本灏为祖。二儿子史士仪的后人分两大支,一支居拗手漕(今属黎明村),以史本海为祖;一支居河东,以史本深为祖,分为福、禄、寿三房。
胡公祠,边为史王坟旧址
清初的史家墓,属翔凤乡十六都二图。
明代家庙图
宋元明近五百年中,史家墓史氏没有留下谱系文献记录。“特其先代,世务农桑,不甚显达,故庆传录及诸族谱俱略而不载。”这个时期的史家墓史氏世系多数有名字但没有精确的生卒年。这个谱系图是如何建构起来的,是否精确无误,今日已经无法考订。
史家墓史氏的祠堂位于村东前塘河北岸,三面是田野,南墙朝河,祠堂占地近千平方米,宽20米,深45米。据说其前身是史氏家庙,明代改建为祠堂,这种说法没有直接的文献依据。如果此说成立,则谱系的建构应是根据祠堂祭祀牌主名单而来。
一般说来,地方普遍建设祠堂,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史家墓史氏祠堂可能也是这个时间建成的。右图是《明集礼》中的家庙图,据此可大体推测了解明代祠堂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