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章 朝堂暗涌与萧随的惬意时光
凉王萧随北伐胜利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快地传到了长安的朝廷。这个消息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大皇子萧宸和三皇子萧锋阵营的大臣仿佛嗅到了机会的味道,纷纷跳了出来弹劾凉王萧随。
大臣们的言辞十分犀利,指责萧随在出兵北伐时却不事先禀报朝廷。在他们口中,萧随的这一行为简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视朝廷的权威为无物。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出兵乃是大事,关系到国之根基,万一兵败,后果不堪设想,那将会是生灵涂炭,国家也可能会因此陷入摇摇欲坠的境地。他们一口咬定萧随此举其心可诛。
然而,皇帝萧善见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深知这次北伐所取得的成果,那些无主之地被收归大灵,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开疆扩土之功啊。在他心中,萧随此举对于大灵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理应嘉奖。但是朝堂之上,皇子和大臣们的纷争之声却不绝于耳。
大皇子萧宸和三皇子萧锋此时都紧紧地盯上了萧随。萧随北伐成功后,封地面积增大,兵力也增至10万以上,这样的实力膨胀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在他们眼中,萧随就像是一头日益强壮的巨兽,随时可能会冲破束缚,威胁到他们的皇位之争。他们开始暗中谋划,企图寻找到打压萧随的办法。
而此时的萧随,身在远方的封地,对于长安朝廷中的这一系列风起云涌完全不知晓。他正沉浸在自己惬意的生活中,与心爱的女子赵曦月打情骂俏。萧随与赵曦月之间的感情犹如春日里盛开的繁花,绚烂而又美好。他们在封地的角落漫步,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幸福的画面。
萧随带着赵曦月在晋州府的集市上穿梭。那热闹的集市上,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新奇的小玩意让赵曦月目不暇接。萧随看着赵曦月眼中闪烁的新奇目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宠溺地为她购买那些精巧的小饰品,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们两人。
而在长安朝廷,局势愈发紧张起来。大皇子萧宸在自己的府邸召集谋士,商议着如何利用萧随之事来提升自己的威望。谋士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直接在皇帝面前强力抨击萧随,让皇帝对萧随产生猜忌;有的则建议悄悄收集萧随封地内所谓的“不法”证据,做成铁证如山的弹劾奏章。萧宸在这些建议之间权衡利弊,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
三皇子萧锋也没有闲着。他与支持自己的大臣们密谋,其中一位大臣提出,可以借助地方势力来给萧随制造麻烦。比如煽动与萧随封地接壤的小势力对萧随进行骚扰,然后再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公正”地处理此事,以打压萧随的势力又不至于显得太过于露骨。萧锋听着这个方法,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皇帝萧善见虽然在朝堂上表示萧随有开疆扩土之功理应嘉奖,但是他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疑虑。毕竟萧随如今势力的膨胀对皇权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他开始派人暗中调查萧随封地内的情况,查看萧随是否有什么异心。萧善见坐在龙椅之上,眼神深邃,他在思考着如何在平衡萧随的功劳与他可能带来的威胁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在封地这边,萧随依旧毫无察觉。他带着赵曦月来到了晋州府的郊外,那里有一片宁静的山林。树林里鸟语花香,溪水潺潺。萧随和赵曦月在溪边的草地上躺了下来,抬头仰望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赵曦月轻声诉说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萧随紧紧握住她的手,向她承诺着美好的未来。他计划着要在封地内建立更多漂亮的建筑,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也给赵曦月一个更加舒适悠闲的居住环境。
然而,长安朝廷针对萧随的暗涌迟早会波及到他。萧随的一些手下虽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但是他们也感觉到了一些异样的气氛。在封地的边界处,偶尔会出现一些形迹可疑的人,似乎在探查着什么。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察觉到了这些状况,他试图向萧随禀报,可是萧随正沉醉在与赵曦月的甜蜜时光里,多次被手下的禀报打扰后有些不耐烦,并没有把将领的警示放在心上。
大皇子萧宸的阵营开始在民间散布一些不利于萧随的言论。他们编造出萧随在北伐中搜刮民脂民膏、抢夺百姓财产的谣言。这些谣言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长安周边的地区传播开来,民众们开始对萧随议论纷纷。虽然萧随封地内的百姓知道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是这股舆论风波却在逐渐蔓延,向着更大的范围扩散。
而萧随与赵曦月的爱情故事在封地内也被人们津津乐道。萧随赏赐给赵曦月的住所被工匠们精心修缮,里面充满了各种精美的装饰。赵曦月在住所内摆弄着花草,萧随则经常带着猎来的野味前来与她共享美食。他们之间的相处充满了浓情蜜意,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风暴。萧随依旧忙于处理封地内的军事和民生事务,但他的心思更多的是放在与赵曦月的感情以及新首府兰州府的建设规划上。
朝廷对于萧随之事逐渐形成了两极的态度。一部分支持萧随,认为他为大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该给予表彰和信任;另一部分则围绕在大皇子萧宸和三皇子萧锋周围,坚决要求对萧随进行打压和限制。萧善见在两派之间处于纠结的境地,他既不想寒了功臣之心,又担心萧随的崛起会打破朝廷内的权力平衡。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每个人似乎都在等待着一个导火索,来点燃那即将一触即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