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与战略:理论·方法·模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仓库管理

一、仓库作业流程

仓库的技术作业过程,大体上可分为收货→保管→发货三个阶段(图4—3)。按其作业顺序可具体分为:物资提运(或接运)、卸车、搬运、检验、入库、保管保养、备货、包装、出库集中、装车、发运等作业环节。按其作业性质可归纳为:货物检验、保管保养、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和运输等内容。上述作业阶段或作业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仓储作业系统。

图4—3 仓库作业流程图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仓库机能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仓库在各个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仓库”和“保管”的含义也正在逐步改变,从而对仓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生产和流通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各种物料的储存;准确迅速地组织好产品的入库、出库业务;努力提高仓库的利用率;提高库存物质的保管和养护、维修、配送;确保安全,提高效率;加速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二、物资维护保养

货物维护保养是通过一定的环境条件及具体技术措施,保持使用价值。维护保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创造适合于物资储存的环境条件

(1)温度条件。温度升高会促进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也会影响形态(如软化),造成储存物资的变化。应根据不同物资性质确定不同的限制温度。

(2)湿度条件。各种物资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能安全储存,控制储存环境湿度,使物资处于安全水分范围内,起到保护作用。

(3)密封隔离条件。储存物资与其他外界物资的接触,是物资在储存期间劣化的因素之一,有的储存物需要在一定密封条件下才能保证质量。密封也能有效地创造一个适宜的湿度条件,对物资起到保护作用。

2.对部分所存物资进行个别技术处置

(1)个别物品的封装。需要特殊防护的物资,当环境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个别进行封装,为其单独创造条件。

(2)物资表面的喷涂防护。在物资表面涂油及喷施一层隔绝性物质,可以有效将所存物资与环境条件隔离开来,起到维护作用。

(3)物资表面施以化学药剂。化学药剂的种类不同,可以起到防霉、防虫、防鼠作用。

(4)气相防锈保护。在金属表面或四周施以挥发性缓蚀剂,使其在金属制品周围挥发出缓蚀气体,达到防锈目的。

(5)喷水增湿降温。在环境湿度或温度失控状况下,可以小面积个别喷水或浸水,以迅速防止化学反应的激烈进行,达到维护保养目的。

3.进行救治防护

对已经发生变质损坏的物资,采取各种救治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救治措施有除锈、破损修复、霉变的晾晒等。

三、合理化储存

储存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但是,储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现在对储存功能实现的过分强调,因而过分投入储存力量和其他储存劳动,所以,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尽量少投入。

(一)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质量标志

保证被储存物的质量,是完成储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2.数量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目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对合理数量范围作出决策。

3.时间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储存时间,往往用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时间标志,如周转天数、周转次数等。

4.结构标志

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比例关系对储存合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合理与否。

5.分布标志

指根据不同地区储存的数量与当地需求比来判断对需求的保障程度。

6.费用标志

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储存合理与否。

(二)储存合理化的实施

ABC分析法是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的结构关系、储存量、重点管理、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ABC分析法的应用,在储存管理中比较容易取得以下成效:第一,压缩总库存量;第二,解放被占压的资金;第三,使库存结构合理化;第四,节约管理力量。

1.ABC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收集数据。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要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要分析针对某一系统的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

本例(表4—1、4—2)拟对库存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进行分析,以了解哪些物品占用资金多,以便实行重点管理。应收集的数据为:每种库存物资的平均库存量、每种物资的单价等。

(2)处理数据。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本例以平均库存乘以单价,计算各种物品的平均资金占用额。

(3)ABC分析表。ABC分析表(表4—1)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为物品名称;第二栏是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是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第四栏为物品单价;第五栏是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第七栏是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八栏是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表4—1 储存物为36种的ABC分析表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以此栏为准,将相应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入第八栏。

(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1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60%~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3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30%的物品,确定为B类;其余为C类,C类情况正和A类相反,其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8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5%。

(5)绘ABC分析图。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如图4—4所示的ABC曲线。

图4—4 ABC分析图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在管理时,如果认为ABC分析图直观性不强,也可绘成如图4—5所示的直方图。

图4—5 直方图

(6)确定重点管理要求。ABC分析结果,只是理顺了复杂事物,搞清了各局部的地位,明确了重点。但是,ABC分析主要目的更在于解决困难,因此,在分析的基础上必须提出解决的办法,才真正达到ABC分析的目的。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应付验收检查,形式上搞了ABC分析,虽对了解家底起一些作用,但并未真正掌握这种方法的真谛,未能将分析转化为效益。

按ABC分析结果,再权衡管理力量与经济效果,对三类库存物品进行有区别的管理养护,见表4—2。

表4—2 重点管理要求

2.多重与多标准ABC分析

目前,我国对ABC分析的原理、方法研究尚不够透彻,在应用上也不甚灵活,有人甚至产生一些误解,认为ABC分析只能分成三类,只能按固定模式进行。其实,ABC分析还有许多灵活、深入的方法。例如:

第一,分层的ABC分析。在物品种类较多,无法全部排列于表中,或即使可以排成大表,但必要性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先进行品目的分层,以减少项数,再根据分层结果将A类品目逐一列出,进行个别的、重点管理。

以某仓库库存品目3439种的ABC分析为例,用分层方法进行分层排列的ABC分析表,如表4—3所示。

表4—3 分层的ABC分析表

第二,多种分类方法。除了按计算结果分成ABC三类外,在运用中也常根据对象事物的特点,采取分成三和六类以上的方法。如分成五类、十类等。

以上方法都是一般ABC分析方法的简单延伸,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更复杂的情况,例如,分类要满足这样的实际要求不止一个目标,而是多个目标,只按库存金额这一个目标进行单重分类并不能解决其他管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多标准分析,在品目太多时也可进行多重多标准ABC分析。

(1)多重ABC分析。多重ABC分析是在第一次ABC分析基础上,再进行一次ABC分析。

仍以表4—3的分析为例,分层的ABC分析中A类的品目种类有346种,对于管理工作来讲,这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这346种物品的集合中,仍然会遵循“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的规律,因此,可以对这一集合群再做一次ABC分析(二重分析)。其结果,原A类中又划分出A、B、C三类,分别冠以A—A、A—B、A—C,以使管理者了解A—A为重中之重,在管理上确定对应的有效管理方法。同样,在B类中如果也需进行分析的话,可按同样道理,划分出B—A、B—B、B—C三类。C类本来属于“一般多数”,在管理上往往不需细化,所以一般而言,C类不再进行二重分析,但是如果管理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这一分析,则也可分成C—A、C—B、C—C三类。

于是,按二重ABC分析,实际形成了七类或九类的分类:

七类分类:A—A、A—B、A—C、B—A、B—B、B—C、C。

九类分类:A—A、A—B、A—C、B—A、B—B、B—C、C—A、C—B、C—C。

在品目种类非常多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第三重、第四重分类。

(2)多标准ABC分类。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目标往往不是一个,例如,一般管理,往往看重物品价值,按价值进行分类,但是,单价高的物品,可能数量并不大,因此按总价值为目标的分类就会有不同分类结果。还有更复杂的情况,在一个企业中,有的人关心价值;有的人或部门关心各种物品的供货保证程度,物品价值可能不高,但一旦出现供应的中断会带来巨大损失,他们希望能按这种供应保证程度或供应中断的风险大小进行ABC分析,以正确地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企业中的仓库管理人员还可能关注保管的难易程度或物品在仓库中可能损坏的程度,希望以此为目标进行分类,以分别制定管理办法。

不同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的标准,如果分别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能是同一集合的物品,有若干不同的分类结果,这无疑会造成分类的混乱,反而会增加管理难度,违背了分类的初衷。多目标分析分类方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的分类方法。

多标准ABC分类的基本原理可以双标准ABC分类为代表,其具体做法是:

①数列排列法。以表4—4所举36种物品分类为例,由于这一数列较大,在本书中不易表达,所以,此处将其缩合,即减少一半数量,序号1、2合为一种,3、4合为一种,依次类推,数列元素由36个缩减为18个,并分别以1~18编号,根据表4—4以价值为标准的分类结果,形成以下数列相应的分类(表4—4)。

表4—4 单标准数列分类

再按另一个标准对这18种物品进行ABC分析,如供应保证程度,并比较两个目标的轻重,以确定两个标准的优先序号(此外假定价值分类程度重要),仍以数列形式排列见表4—5。

表4—5 双标准数列分类

双标准分类结果使物品重要性程度的组合结果出现新情况,需对分类结果进行调整,其中编号9~18的物品分类位置没有变化,皆为CC类,编号1~8的物品中,1、2两序号为AB类,仍居最重要地位,3~8编号中,第三号BA的地位为冠,也确认为原序号,在4~8五种物品中比较,CB(第8号)显然位置最低,排于第8位,其次是BC(第4号及第6号),结合后的重要程度显然要低于第5号BB、第7号CA,因而其排序后降至第6、7位。最后只剩下BB及CA的比较(第5号及第7号),两者的组合等级相近,关键要通过判断两个目标轻重,特别强调哪一个目标来最终确认其位置。假如价值目标重要性很高,则BB居于CA之前,假如保证程度标准与价值相差无几,也可将CA居于BB之前。两种物品序号相连,总的管理重点地位是相同的,具体管理措施可分别制定。调整后的组合分类前八种物品排序见表4—6。

表4—6 组合分类结果

②坐标法。将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表示不同标准的分类,其中,纵坐标较横坐标有较重要地位,其分类写于前,横坐标分类写于后,形成图4—6的坐标图,将表4—5的分类结果填于坐标图中,便可清晰地看出组合分类的结果。

图4—6 坐标法双标准分类

用三向坐标体系,根据上述原理也可作出三标准分类。用数列方式也可以作出三标准以上的多标准分类。多标准分类会出现很复杂的分类情况,人工操作难度过大。因此,多标准分类结果可以形成物品的分类编码,采用光电识别或计算机识别方式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③多标准的模糊分类。多标准分类就是对那些不明晰的物品(如表4—5中前8种)应由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强制性对比,排出重要性顺序。再根据A、B、C三类所占的比例关系圈定出A、B、C三类,这可以解决标准多、分类难度大、类别过多的弊病,把复杂的问题简化。

表4—7为按多标准强制对比方法确定组合分类的简化了的例子。在强制对比时,专家们必须根据多标准,在两个对比元素中比较出一个较另一个重要,并以重要一方计1分,次要一方计0分列于此表,按统计的分值大小排列出重要性顺序,再按比例数决定A、B、C三类。

表4—7 模糊方法的多标准强制对比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