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国内几个典型的科技服务模式
3.3.1 浙江中小企业“科技公共管家”
受人力与设备投入所限,研发一直是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软肋。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得益于当地政府搭建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企业的创新成本大减,创新能力提速。这些平台也因此被企业亲切地称为“科技公共管家”。
软件产业是杭州高新区第一大产业,浙江省投资2.9亿元在此建起了软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擅长在网络环境中为企业提供虚拟服务,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注册,汽车研发、新药研制等230个项目在这里进行了测试。
“科技公共管家”的运算速度、衍生服务等也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此外,浙江还支持这些“科技公共管家”做好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中高端研发力量不足,尤其克服在环境问题上的“惰性”问题。(余靖静,2012)
3.3.2 广东科技服务超市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现代服务业改革,广东率先提出把科技服务作为交易产品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科技服务超市应运而生,并陆续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
科技服务超市分为三类:一是按服务范围可划分为国际性科技服务超市、全国性科技服务超市、地区性科技服务超市以及地方性科技服务超市。二是按实体形态可划分为实体科技服务超市、网络科技服务超市和实体—网络一体化科技服务超市。三是按服务内容可划分为综合性科技服务超市和专业性科技服务超市;专业性科技服务超市按服务领域又可分为研发设计服务超市、检验检测服务超市、科技金融服务超市、科技咨询服务超市、知识产权服务超市等;专业性科技服务超市按服务行业可分为生物医药科技服务超市、环境保护科技服务超市和农业科技服务超市等。(张寒旭,2014)
3.3.3 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近几年一种较典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专家大院分布在田间地头、龙头企业、星火产业带等农业生产第一线。在专家大院内,政府根据专业特征设立项目实验室、研究所、农技服务站和生活设施,在大院附近建立科技试验田和示范园。专家进了门能进行科研和技术培训,出了门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和大田示范。
在农业专家大院的实施过程中,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运行,以“聘一位专家,建一处科技示范园,办一所培训学校,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为实施方针。在运行中,宝鸡的农业专家大院共形成五种有效的运作经营方式:
专家+龙头企业+农户
专家+专业协会+农户
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户
专家+中介组织+农户
专家+科技示范园
专家大院与企业、农户、农技推广机构、合作社等农业经济主体建立起合作运营关系,通过有偿服务与公益推广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郭强,刘冬梅,2013)
3.3.4 宁波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管家模式
宁波市成立科技管家服务联盟,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发起,内容包括创新发展战略、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贯标等8大服务。跟以往相比,这种服务就像是专家会诊,专业性、针对性更强,对企业的创新发展的帮助也最大。首先,中心建立咨询评估专家库,为企业提供高效、对口服务。其次,中心打造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www.nbcxy.gov.cn),该平台是整合了各类技术需求、科技成果、技术人才、科技活动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促进宁波市技术交易、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中心通过多次承担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经发局、宁波市外经贸局以及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交办的多项工作,咨询服务水平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