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桐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6章 是否进行运力结构调整?

【导语】2012年12月25日,市交通局发布公告,征集40名听证代表,全市共有60多位热心市民报名。今年的1月17日上午9点,通过抽签决定的40名听证代表准时到达听证会现场。这其中,出租车经营者代表由城区三家出租车公司各2名代表和6名非城区出租车代表组成,群众代表7名,镇(街道)代表15名,特邀代表6名。

【正文】听证会上,大家对是否进行运力结构调整、调整后的出租车经营方式是公车公营还是挂靠经营、选择一次性调整到位还是分步调整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次运力结构调整的原因。

【同期声】市交通局出租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 黄峰:

我市现有人口75万,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区人口已达24万人,加上流动人口,高峰期达到28万人,按照国内每万人可投入10台出租车和城市每万人可投放25台出租车的一般标准,我市出租车应达到600—750台,才能达到国内出租车运力投放的一般标准,而我市现有出租车分为城区和非城区两个经营区域,城区出租车228台,非城区出租车349台,其中轿车45台,面的304台,多从事各镇与市区的客运。

【正文】另外考虑目前非城区面的型出租车大多从事班车运营,影响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进程,并且面的车型不符合201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出租汽车客运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听证会现场,代表们一致认为应该进行出租车运力结构调整。

【同期声】出租车经营代表:

根据现行的运力情况是“城外打不到的,城内难打的”,乡镇更不要说了,这给非法营运车辆制造了有利的空间,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非城区运力调整,我认为应该调整。

【同期声】群众代表:

桐城总体上出租车的量还是有点偏少,经常出现打不到的,打的有点难。

【同期声】特邀代表:

取消城区和非城区经营区域的划分,应该是可行的,5座以下的车是符合出租车规定的。

【正文】看来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政策法规,市场需求还是城乡统筹,我市出租车运力结构已经到了非调不可的时候了。

出租车听证会实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