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利润表
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汇总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是一种动态报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与同期发生的费用之差。其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主要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但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所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分析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简要说明如下:
(1)营业收入,也称销售净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发票价格总额,减去销售退回及折让等之后的净额。所谓销售退回及折让,是指客户退回货物的销售价格及因为商品有缺陷或存在其他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问题而给予客户的价格折让。
(2)营业成本,也称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的口径取决于产品成本计算口径。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口径是制造成本,即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
(3)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营业税金及各种附加税费。由于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在发生时直接记为“应交税费”的增加,不计入营业收入,因此,营业税金不包括增值税。
(4)管理费用,也称为一般及行政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活动过程和其他一般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
(5)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是指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广告费用、运杂费用等。
(6)财务费用,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发生的利息(净)支出。财务费用中的基本内容是负债利息支出。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由于存款的利息收入可以冲抵负债的利息支出,因而财务费用其实是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之差。
(7)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实现的净收益;若为净损失,则以负数表示。具体包括: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股权投资的股息(红利)收入、债权或股权投资的买卖差价收入等。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由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的公允价值变动而导致的损益。
(9)资产减值损失,是指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而形成的损失。
(10)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是指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而产生的损益,即非流动资产处置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11)所得税费用,是指应计入本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12)净利润,也称净收益,是指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净额。它是归于所有股东分享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