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很高兴看到新作《中国式创新》。
我和作者晓冬的认识始于2012年国资委安排的美国杜克大学杜克企业教育的培训班,我为学员,晓冬为杜克企业教育的项目管理者。在培训班一段不太长的时间里,晓冬给我留下工作积极、有担当的印象。
关于创新,始终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市面上有关的书籍、文章数不胜数。这些书籍和文章很多是从理论的研究或著名企业的成功案例入手,展示有关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而这本《中国式创新》给人一种新的观察角度,在形式、内容和目的上都与众不同。
作者在书中创新了一个词语:inLongvation。把创新一词innovation变体,用Long来代表中国龙和中国,将其植入到innovation之中,就变成了inLongvation——中国式创新。从研究一开始就给出了中国与国际的两个研究维度,这成了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中国企业的数据,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的点的表述,反映出中国企业创新的总体概貌,并且与西方的典型企业做法和理论作了有意思的比较,尝试建立中国式创新的新的概念、要素和应关注的问题,为近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的研究“中国热”问题,又加了一点温。
中国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式创新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本书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中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市场机制的磨炼,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股份制上市企业的实践中,创新越来越成为竞争力的基本要素。研究这种变化,不仅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创新的一种自信。
中国式创新与文化的研究结合,是本书的又一个特点。如何认识东方文明的文化浸润下的中国式创新,是每一个中国企业管理者每天面临的问题。“国学”进入企业管理已经不感到新奇。但中国文化与中国式创新的关系,则是学者们研究不多或者说建树不多的一个领域。我们很善于“发现”,举世闻名的许多重大发现中都有中国人。我们也非常善于“改善”,“中国制造”以很高的性价比行销世界,就是“改善”在制造业成功的典型范例。“中国式创造”正走在量变到质变的进步路上。不管是“中国式创造”推动传统文化的“升华”,还是文化的进步改变“中国式创新”或者两者互动交替上升,都是必然趋势。
“中国式创新”任重而道远,而书中表述的进程:意识的新发展推动人的自我创新,形成创新的特定形态——创意,将推动中国经济从“产品经济”向“创意经济”进步,带来中国式创新的新阶段。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润生
201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