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列国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总体风险评估

波黑战争已过去20年,但波黑国家仍面临结构性政治问题,《代顿和平协议》的“后遗症”仍然严重。《代顿和平协议》使波黑各区域出现“切割”,许多波黑人处于游离失所的状态,波黑国家长期存在宪政危机,各民族及其实体之间存在严重政治分歧。当前,波黑国内政治仍处于整合阶段,短期内主体民族之间的政治僵持局面难以真正改善,政党制度不成熟导致中央政府职能不健全,政府稳定性较差,并将明显拖累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及加入欧盟的进程。

波黑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高失业率、高消费水平、储蓄不足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突出,导致波黑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来技术与资本,财富创造能力脆弱。高企的政治风险和结构性改革推进阻力较大且缺乏制度性保障,将继续抑制外国直接投资,且不利于国际援助性贷款的及时到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而且,波黑经常项目常年大幅逆差,整体外债规模较大,外部风险较突出,而资产质量恶化与流动性收紧又增加了银行系统风险水平。

政府管理经济不善,再加上腐败现象严重,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税收、通信及能源企业构成了波黑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各政党争相控制这类企业,竞争激烈。其他行业如农业、林业、矿产等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基本都遭受阻碍。

波黑的法律建设并不健全,少数民族问题严重。欧盟多次敦促波黑应尽快执行欧洲人权法院的判决,修改宪法中涉嫌歧视少数族裔的条款,否则波黑加入欧盟的进程将遭冻结。

2014年2月爆发的波及波黑全国的示威抗议活动反映了波黑经济脆弱、政治不稳定及二者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政治动荡与经济疲软也对波黑外部融资产生影响。最近的例子是,2014年4月,日本日立公司表示由于波黑政治局势的原因决定放弃对波黑图兹拉火电站的投标。

2013年9月和2014年5月,标准普尔与大公国际对波黑进行主权信用评级,评定其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均为B,评级展望为稳定。不过,波黑国家宪政困难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总体风险。

(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