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书所研究的“服务外包”是指制造业为提高生产性服务的获得效率而进行的外包生产性服务的活动,而本书所研究的“服务外包业”是指承接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的产业。

生产性服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关联问题始终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均是在一个较大的地理范围内考察这两个部门的关联关系,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的框架下讨论全球范围内的这两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空间距离因素更是被有意无意地从产业关联研究的框架中抽离了。忽略区域因素对产业关联的影响,也有统计方面的原因,因为区域性的相关统计资料不易获得。交通、通信、网络等条件的改善确实会对区域概念的界定产生影响,使经济研究中区域的边界不断得到拓展,但是区域因素对产业关联依然存在巨大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决定了单个产业的发展路径。本研究试图在省级区域的框架内研究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关联问题,论证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区域性协调对这两个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造成国际市场需求的大幅萎缩,中国出口严重受阻,工业增速降至十年来的最低点,引发人们从整体结构方面深入思考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十三五”期间,中国要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一方面通过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的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这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三是福建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也存在结构低级、集聚经济效益不高、主导产业竞争力薄弱等问题,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更是严重滞后,影响了福建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可以对产业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价值链、贸易等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为福建协调发展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提供一个新的路径,进而推动福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运用分工协作理论、价值链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贸易理论等,分析产业分工与协作对生产性服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影响,构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为福建实现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首先将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业、生产性服务、服务外包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并阐明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接着分析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对福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阐述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介绍本研究的具体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阐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的分工协作理论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理论作为全部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这两大理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生产性服务部门与制造部门分工与协作的一系列现象,而且指明了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合理路径。此外,本研究还将借鉴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合理部分。

第二章阐述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机理,论证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分析制造业实施服务外包战略的效率,解释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然后提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第三章阐述中国现实条件下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即在中国具体经济条件的制约下,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实现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首先,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研究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方向选择;其次,阐述中国的国内需求将为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最后,阐述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问题。首先,分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与实现路径;其次,分析知识生产与扩散的过程,阐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不同的创新路径,论证生产性服务部门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最后,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求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在生产上具有紧密的投入产出关联,而且要求两个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实现协同定位。

第五章分析福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首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横向比较与纵向发展两个维度研究福建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情况;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福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福建近年来相关产业政策的分析,揭示福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不协调的原因。

第六章研究国际及国内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首先,研究生产性服务的外包与承接分别对美国与印度产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其次,研究上海与广东在推进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第七章阐述福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然后提出加快实现福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措施。

第八章是全文的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为服务外包业的发展须建立在与制造业形成较强关联的基础之上,因而应将较强的产业关联作为两个产业实现协调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关联关系的割裂,会导致制造业对当地服务外包业需求的下降,这不仅会抑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也必然会降低制造业自身获取生产性服务的效率,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中,除了市场调节之外,政府也应主动发挥作用,促进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之间建立较强的产业关联。

二是认为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将决定两个产业的升级与优化,因而应将通过经济集聚实现协同定位作为两个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定位是指,二者在地理上的分布互相受对方的影响,而影响是通过价值链重组的方式实现的,影响的结果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包含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在内的产业集群。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集聚,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之间才更易通过互动,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但产业的集聚应首先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集聚经济的品质,增强集群中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三是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应将创新作为推进两个产业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归根结底,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来自制造业自身对创新的需要,因为生产性服务可以将各种创新要素导入制造业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服务外包,制造业可以高效率地获取其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以满足其对创新的需要。因此,创新驱动了制造业的服务外包。而创新也驱动了服务外包业对生产性服务的供给,一方面,制造业的创新冲动不断催生对服务外包的需要;另一方面,服务外包业提高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效率也决定于其自身的创新,即其技术、管理、业态等方面的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