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民族文化传统的多元化——国族认同的进一步加强削弱区域认同
中亚本身处于多种文化交界地带,多民族、多宗教特点显著。历史上,游牧文明和农耕定居文明在此交会,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在此均有信徒,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此相互融合。长期以来,中亚国家之间的特点及差异性,由于曾被蒙古征服、统一纳入沙俄管辖及长期处于苏联体制之下,被掩盖或忽视了。在中亚,不仅哈、乌均有独立建国的历史,北部游牧民族与南部的定居农耕文明之间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在沙俄统治时期,对当前中亚五国地域内的管理体制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当前,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差异性色彩逐渐显现,各主体民族独立建国造成的区域认同正在减弱。
(一)主体民族意识大于国家意识和区域意识
中亚国家独立后,主体民族意识增强,一些国家的政治精英,为了强调、突出主体民族国家的地位,有意识地“强调国族认同,进一步弱化了民众对于中亚的区域认同”。如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大张旗鼓地搞海外哈萨克人回国定居活动,塔吉克斯坦最近强调要按照塔的历史文化传统起名,要去掉姓名中间的外族文化成分,拉赫蒙总统早已带头取消了名字中带有斯拉夫文化色彩的“诺夫”后缀。在一些地方,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的思想影响强于世俗体制。吉南部地区曾发生宗教丑闻,一些宗教学校的学生只知《古兰经》,不知有国家,听到国歌并不起立。当前,政治、经济领域的多元化,激起了潜藏在历史文化意识深处的差异性,不仅可能造成族群矛盾冲突,也可能引发国家内部社会动荡。
(二)族群认同差异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
在乌吉塔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地区,表现极为明显。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170公里,人口约1500万,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多民族混杂而居。该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过剩,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经济落后,民众生活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温床。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近期以来,民族之间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2010年吉国内政局动荡与南部乌吉族群暴力冲突相互交织,恶化了当地的形势,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该地区民族关系恶化造成国家间关系紧张,乌塔曾因为族群关系不睦而长期封锁边界,互不往来;乌吉由于边界争议、族群仇恨而时常发生边境摩擦事件,零星枪击屡见不鲜,有时甚至会突然发生军事对峙。
(三)国内民族混居的村镇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2月,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布雷尔村,因某刑事案件引发哈萨克族和土耳其族之间的民族冲突,哈不得不出动南方军区部队,以演习为名控制事态。该村生活着1.2万名居民,其中以哈族为主,其他还包括土耳其族、俄族、阿塞拜疆族、亚美尼亚族、库尔德族、乌克兰族、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类似的村庄在哈萨克斯坦成百上千,历史上,阿克套市、南哈萨克斯坦州、阿拉木图州均发生过类似的民族冲突事件,这种由于经济落后、民族间关系不睦引发的社会紧张,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和挑拨,就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