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探寻独特的土耳其变革之路

陈晓律陈晓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世界历史和国际问题研究。

土耳其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这种独特体现在几个方面:地理上,土耳其横跨欧亚两个大洲;历史上,土耳其一度称雄中东地区,并在几百年的时间内成为欧洲的噩梦;而在一战后土耳其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的时候,又是凯末尔强行推进现代化和世俗化,在伊斯兰地区首创了一个现代世俗国家。这样一种大起大落,文明与宗教交织在一起,帝国的昔日荣光与救亡图存同时并存的复杂局势,大概世界上很难有第二个国家会有如此的经历。

凯末尔的世俗化推动了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并创建了一个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然而,这一世俗化的进程,也同时给土耳其带来了长久的隐患。那就是,原本十分淡漠的民族问题,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架构中开始出现了。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历来是一个难题。然而,在伊斯兰的大屋顶下,这一问题被掩盖了,最多以教派纷争的形式出现。而当土耳其现代民族国家出现后,如何解决库尔德问题就很自然成为这个国家的两大难题之一(另一个是政治伊斯兰)。

说其自然,是因为这个问题原本存在,但并未有一个合适的观念来给这一问题“正名”。而世俗化与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民族、民族自治等概念的出现,终于给库尔德提供了一面“普世”的合法合理的旗帜。土耳其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费尽心机,而且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防止这种导致国家分裂的危险。然而,这却与世俗化防止伊斯兰化的基本原则相矛盾。一个整合好的民族国家,不仅需要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文化的统一。没有共同文化和相应的语言,一个现代国家要真正实现名副其实的统一是十分困难的。然而,这样一种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双重任务,在土耳其却产生了根本的冲突。土耳其原本与库尔德人一同生活在伊斯兰教的大屋顶下,宗教与文化的认同维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一旦政教分离,就使伊斯兰教不再承担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功能;而新型土耳其现代国家,却又十分急迫地需要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与统一,问题是,现代的土耳其应该用什么文化去与库尔德人达成共识?没有了伊斯兰信念的纽带,新的纽带又在哪里?因此,土耳其面临的两个巨大的麻烦,其内在逻辑却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解决这种内在矛盾,超越这种悖论性的困境,是土耳其建国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土耳其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应该如何评价这样的一些政策及其得失,不是一个能够简单回答的问题。所幸,李秉忠同志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建设和库尔德问题的演进》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本,他利用丰富的材料,以学术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

全书共分十八章来探讨土耳其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库尔德人的问题,其中,既探讨了土耳其建国过程中土耳其人与库尔德人的合作,以及建国以后的种种方略的影响,又探讨了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各种势力在这一地区造成的很多不可预测的后果,再加上世俗化的过程中,民主选举政治对世俗化的反作用,这些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使人对土耳其建国以来为了民族和国家整合所做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应该说,作者的很多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也十分到位。不过,我觉得本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为我们在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与国家统一方面,提出了很多可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不妨将本书的一段论述引用如下。

 

民族融合政策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方向,至于民族融合政策的制定、执行则是历史赋予主体民族的历史使命。民族国家往往是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单一国家的案例极其稀缺,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实现民族融合是解决民族冲突的最终途径。民族融合在强调各个民族个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共性。诸多国家致力于民族融合政策的推行,其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美国就是民族融合政策的成功案例。而南斯拉夫的解体原因之一就是过多强调各个民族的独特性,而忽视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共同性,甚至出现了有无“南斯拉夫人”的讨论。同样,在塞浦路斯谈论更多的是希族塞浦路斯人,或土族塞浦路斯人,却很少提及塞浦路斯人。民族融合的本质是对差异性的创造性统一,而对同一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否定差异性。尊重差异基础上建成的同一性,往往更具创造力。

 

换言之,民族的整合更主要的是文化,而不是血缘。然而,要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足够的时间,还需要主体民族清醒的头脑和稳定的政治架构——而这恰好又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关。土耳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承担一般后发国家的那些基本任务,还需要在政教分离方面做坚持不懈的工作。在这方面,土耳其面临的挑战,显然比人们预期的要大得多——甚至在凯末尔逝世已近百年之后,这一问题也未能彻底解决,是否会发生倒退也未可知。因为土耳其坚持了多年的世俗化原则,却因为民主选举而出现了变数——当伊斯兰的旗帜成为吸取选票的工具时,世俗化的原则是否显得有些可笑呢?加之土耳其某些政治人物,在自己的国家未能解决库尔德问题,面临着巨大风险的时刻,却还在做着不合实际的帝国梦。因此,土耳其在未来走向何方,的确是一个令人难以把握的谜团。

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越需要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冷静的思考。在这种意义上,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学术著作,按我们通常的套话,就是既有学术性,又有现实性。故此,我热烈地祝贺该书出版。

以为序。

陈晓律

于成都市文星镇

2016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