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学科交叉、理论互鉴、方法通行,党建研究也不能例外。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仍是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本书将更加注重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对各种相关文献进行资料分析,以间接的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此论题的图书、期刊、专论、研究报告、正式出版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整理,依据文献分析结果,从而构建出本书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并以之作为拟定调查问卷、访谈主题及实地考察的基础。
2.实证分析法
这是本书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对发达地区的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实际调查所获取的大量实据进行研究,即主要是通过专题访谈、文件调查、问卷调查,把握现实中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展开分析。既重视理论上的逻辑演绎,也重视实证分析和案例解剖。本书大量使用了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其他研究者的调查资料,力求使论据直观性强,可信度高,说服力强。
3.比较分析法
在研究中,尽可能将我国发达地区新社会组织的党建经验、发达国家政党在民间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组织党建中的经验教训都纳入思考过程,对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各类观点、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分析、对比来寻找差异,概括一般性规律。
4.系统分析法
将系统分析法纳入党的建设系统是党建研究的新方向。在本书中,一方面,从宏观系统论和系统的联系性角度出发,把新社会组织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建看作是母系统与子系统,或者说是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关系,探讨新社会组织及其党建的逻辑联系,揭示二者融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从微观系统论和系统的独立性角度出发,把新社会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党建看作是两个不同质、相互独立的系统,分析各个系统在要素、机构及其功能上的差异,探讨两个系统间进行信息、资源交换的不同情况,分析各个系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内在关联和互动作用,探讨环境变化对系统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党建如何保持对环境的适应性,探讨在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党组织的结构功能关系如何在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成长、完善。
(二)创新之处
首先,在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中引进并运用了系统理论,这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也是本书最显著的创新点。本书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去探讨新社会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两个系统的天然联系,揭示了新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性、必然性和可能性;本书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方法,从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对新社会组织建设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揭示了新社会组织党建效果不佳的根本性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和对策。将系统论纳入党的建设系统是党建研究的新方向。胡锦涛在2004年6月29日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这就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笔者查阅了国内相关新社会组织党建文献,尚未发现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新社会组织党建的文章。即使是用系统论研究党的建设的学术论文也屈指可数,从这个角度看,运用系统论进行新社会组织党建研究是一种创新。
其次,对新社会组织党建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新社会组织党建作为一个独立的党建领域单独列出是在党的十七大,受时间所限,相关研究内容较少而且不系统,甚至还存在不少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当作是新经济组织党建进行研究的错误做法。本书对新社会组织的内涵、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必要性和基本依据以及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最后,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也不乏创新之处。如在探讨新社会组织与党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载体时,提出了“文化建设载体、群众利益载体、新社会组织利益载体、工会等群众组织载体”四个载体。它们分别从生产力、人民群众利益和先进文化的角度,为党组织提供了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四个着力点、四种途径。而以往的研究者在探讨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途径时,往往只是提及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不够全面。又如,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基层党建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坚持的四条主要原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