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我国居民饮用水的质量有待提高
1.2.1 我国公民和商家在饮用水上存在的错误认识
首先,我国对饮水与健康的研究不够深入[24,25]。前苏联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对健康饮水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在,日本在健康饮水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其他各国的前面。奥地利、美国、俄罗斯以及韩国等国家都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不多。
我国严重缺乏人体对水介质的暴露参数,尤其是饮水率、皮肤暴露面积、暴露时间等,通常在这些研究中都只是直接引用美国等已经发布的暴露参数手册中的数据。然而由于人种、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水平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可能造成较大的偏差。
还有,我国公民在饮用水上有错误认识。李复兴教授认为,我们日常的饮水方式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至少有如下四个误区:
a.把作为“整体”(溶液)的饮用水分为“溶质”和“溶剂”两个部分,单纯地强调其中一个。强调溶质的把水的功能归结为溶解矿物质的作用,认为水中矿物质种类越多越好,含量越高越好。强调溶剂的则认为水越纯越好,在“纯净水”之后又推出“超净水”,然后又推出了所谓的“太空水”。
b.强迫自己去饮用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水。几百万年来,人类喝的一直是自然界的水。进入现代后,为应对工农业污染,为求净,人们开始喝自然界不存在的“纯净水”“富氧水”“电解水”等。
c.认为饮水仅仅是为了解渴,而忽视了水的营养功能。这是纯净水之类软水畅销的原因所在。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现代人不应该忽略和淡忘水的保健作用。
d.只注意水的干净与安全,而忽略了水的生理作用。干净水、安全水、健康水其实是三种不同概念。市场上作为商品的饮用水很多不是健康水。
此外,极个别商家在饮用水上刻意误导。李复兴教授把商家的相关误导总结为6条:
a.误把饮料水当成饮用水;
b.误把纯净水当成健康水;
c.误把心理产品当成生理产品;
d.误把医疗用水作为正常饮用水;
e.误把水的物理和化学活性当成生物活性;
f.误把饮用水的辅助产品当成饮用水的主导产品。
1.2.2 我国商品水与饮水机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品水和饮水机种类多
我国商品水、饮料与饮水机的种类繁多,且品种、数量越来越多。我国瓶装饮用水名称混乱,除矿泉水、纯净水以外,还有纯水、蒸馏水、超净水、太空水、矿化水、矿物质水、营养水、离子水、山泉水、生态水、富氧水、活性水、电解水、磁化水、负氢离子水等等。致使人们在饮用水名称上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国饮水机的种类更多,更加混乱。
所有的广告渲染从不提其副作用,故意隐瞒其危害。然而,很多水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企业标准,水的质量难以保证。
(2)纯水和净水不可混淆
纯净水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名字。纯净水应该具体分纯水和净水。所谓纯水是以自来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工艺对其处理得到的饮用水。纯水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也去除了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纯水就是没有杂质的水,当然,一般是做不到绝对纯的。所谓净水是对自来水进行特殊工艺处理得到的饮用水,它去除了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保留了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因此,净水应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饮用水之一。
《饮料通则》(GB 10789)定义“饮用纯净水”为:以符合GB 5749的水为水源,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等制成的制品。这里实际上是指纯水。另外,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实际上就是纯水。
(3)“矿物质水”的名称有很大的误导性
矿泉水指采自地下深层流经岩石的地下水并经过一定处理的饮用水,以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显著特征。矿物质水并不是矿泉水,矿物质是人工添加的。人工添加矿物质在配比的掌控上有难度,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术,未必能够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效果。
广大消费者无法从名称上分辨矿物质水与“天然矿泉水”的差别。英国的《天然矿泉水、泉水、瓶装饮用水法案》中不仅禁止将饮用水软化成纯净水,同时明确规定为避免与天然矿泉水相混淆,不允许产品冠以“矿物质水”的名称。中国即便不能禁止在饮用水中加入食品添加剂,最低要求是应将“矿物质水”标明为“添加剂水”。
人们有理由对瓶装水提出更高要求:一瓶约600mL的瓶装水在超市售价为1元左右,而1t自来水的价格为4元左右,同等数量的瓶装水的价格是自来水的1600倍以上。这些零售价格更高的水,本来就应该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消费标准。
1.2.3 饮用水在生产环节受到污染
1.2.3.1 我国饮用水污染状况严峻[26-30]
饮用水污染环节以水源污染、管网污染、自备供水污染及二次供水污染为主。饮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来自制水环节、供水环节及用水环节三个方面。
(1)我国水源污染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全国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海海域污染约占50%。一些不法企业将未经处理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约有65%的城市处于中度或严重污染状态,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更严重的是,近年来一些不法企业将废污水直接排入地下。
2002年,中国的地表水标准修订后,现在的一类水标准只及当年的三类。
国土资源部发布《201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中国近六成城市地下水为较差到极差级。2012年5月,水利部部长称:近2/3城市缺水,水质达标率仅为46%。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的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几乎无Ⅰ类地下水,仅在大清河冲洪积扇区域零星存在,Ⅱ类、Ⅲ类地下水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带状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其中,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Ⅳ类地下水占21.25%,Ⅴ类地下水占56.55%。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分布基本与浅层地下水类似,但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其中,Ⅰ~Ⅲ类地下水占26.45%,Ⅳ类地下水占23.13%,Ⅴ类地下水占50.42%。氟化物、碘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等原生指标是地下水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相比城市,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很差。农民普遍缺乏科学的取用水知识和监测保护措施。大多数农村居民还一直沿袭以户为单元的分散式取用水习惯。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其中约80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1500多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100多万人饮用水受到血吸虫病威胁。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
农村所养牲畜的饮水条件通常比人还差。中国大多数养殖场用沟、塘、堰、库、田中之水或自钻井采集的未经检验的地下水作为动物饮用水,水质很差,不符合动物饮用水标准(NY 5027—2008)。
(2)我国的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管理缺位
①我国水处理沿用百年前技术。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100多年前的水处理工艺。其中涉及三个处理工艺,简称为“老三段”:絮凝(加聚合氯化铝)、过滤(石英砂、卵石)、消毒(加氯气或漂白粉)。这些传统工艺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无法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针对的是受轻度污染的Ⅱ类水质,而无法面对节节下滑的水源水质。即使是针对微生物,常规氯消毒工艺也不能有效灭活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传统的监测手段也无法有效监测出水中这两种生物的信息。有学者认为,至少20%~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
由于水中有机物的增多,通用的氯化消毒法除了余氯残留外还会产生多种有机卤化物,这些有机卤化物往往毒性较大。有学者指出:当水温达到100℃时,在沸腾前已有的有害有机物会随着蒸汽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min,则饮用安全。但是加热过久,有害有机物生成量增加,重金属浓度也增加。
②我国城乡的自备水源问题更加严重。我国城乡的自备水源几乎不设防护,乡镇水厂和农村自备水源在新建、改建、扩建时由于没有卫生部门参与进行卫生学评价,在选址和铺设管网时缺乏相关知识,使水源缺乏必要的防护。我国自备供水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批及监管,一般均无消毒处理措施,我国农村及大多数城镇分散式供水单位由于资金、技术及设备问题往往缺乏饮水净化与消毒环节。
③自来水合格率不高。20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城市用水明显呈恶臭味,水的色度偏高。中科院1996年发布的一份国情研究报告表明,全国有76%的自来水厂所供应的自来水部分指标未达到国家标准。
最近几年,自来水污染事件频发。2013年3月,黄浦江上漂浮几万头猪,再往前,嘉兴的死猪导致河流异味很重、鱼虾绝迹。杭州自来水也屡屡出现异味,不少居民不敢喝自来水,只好喝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杭州自来水异味的主要来源是邻叔丁基苯酚。浙江大学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李浩然称:“邻叔丁基苯酚是常见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成分,主要用于塑料制造等。邻叔丁基苯酚的味道类似乒乓球剥开加热后的味道,和部分杭州市民闻到的塑料烧焦味也较接近……但因为我还不知道自来水中的邻叔丁基苯酚的浓度等更详细的情况,所以也难以做出判断。”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主任汪小泉说:“邻叔丁基苯酚中的苯、酚有点毒,但总体来说它是低毒化学物质。而且根据我们检测,自来水中的邻叔丁基苯酚含量非常低,为0.06μg/L。”汪小泉表示,短期内喝点邻叔丁基苯酚含量非常低的自来水,对人体影响并不大。2014年5月9日,江苏靖江市委宣传部通报全市广大市民: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2014年5月18日,一辆装载有四氯乙烷的槽罐车发生侧翻泄漏,造成约8t四氯乙烷流入距离富春江2km的溪沟,富阳市采取暂停供水措施,约3h后恢复正常用水。
出厂即水质不合格,意味着什么?自来水供应是一个长链条,出厂后,经过输水环节,最终入户。绝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老旧,混乱的二次供水,也会带来新的污染。居民实际饮用的水质还远差于出厂水质。
卫生部2011年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监督抽检结果分析显示,游泳池水中的尿素、余氯和浸脚消毒池水余氯卫生学指标合格率较低。
2012年4月,我国台湾地区129万户居民自来水铝含量严重超标。台湾水土保持不好、水质不佳,只要水混浊就会添加铝混凝剂帮助杂质沉淀;台风天影响水质,铝混凝剂就加更多。含铝的清水就算煮沸也没用,民众要自保,只能将水盛装后沉淀一天,再舀上层的水饮用。有的地区对饮用水含铝量都有严格标准,欧盟规定饮用水每升铝含量不得超过0.1mg,但台湾环保部门至今未定标准。
(3)输水途径中的二次污染严重
①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定义 中国大部分城市供水系统不像发达国家,不是一根管子直达居民家里,而是水进入小区后就蓄到水池或水箱,然后再加压,再用子管道分送给居民。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是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出厂后经过管道输送、配水、储存、加压再处理和转送等环节,直至用户饮用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水质污染。二次污染可以反映在感官性状、生物学和化学等方面,但用户实际反映多数集中在感官性状和生物学方面。
②供水环节的污染原因主要包括管网问题和蓄水池污染
a.管网方面 部分地区供水管网与排水管道并行或交叉、或穿越化粪池,同时管道陈旧破损进而在间歇性供水时常导致污水倒吸污染饮用水,也有个别供水单位因使用了劣质管材而导致饮用水污染。部分用水单位(包括个人)将工业循环水、空调循环水、供暖循环水甚至污水管与自来水管改接在一起。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偏低,不符合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建设部提供的一个数据显示,国内城市供水管网中有32.8%的主干管存在材质低劣问题。20世纪60~80年代大量使用的连续浇铸的灰口铸铁管,其接口多数为石棉水泥。水泥接缝用的沥青中含有多种致癌的化学物质,导致水中苯类、挥发性酚类和放射性等指标增大。另一个数据是,国内城市供水管网有37%的主干管存在严重老化问题,铺设时间大多在50年以上,长期超限运行,管道内壁锈蚀、结垢严重。这些老旧管网漏水严重,经常爆管。
中国水龙头的合格率不高,举例如下:2004年10月,西安质检局公布西安热镀锌管材合格率仅为55.6%。2008年1月,北京市消协检测表明,过半淋浴水嘴质量差。2010年9月,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显示,陶瓷片密封水嘴合格率约为60%。2011年12月,上海市消保委发现22%的抽检样品存在铅超标问题,部分产品铅超标达20倍。2012年7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果表明,34%的水龙头未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不少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http://home.163.com/12/0725/21/879NV5RM00104JVC.html)
水龙头质量抽检中,问题主要存在于水流量不符合使用和节水要求、使用低质原料、产品表面镀层耐腐蚀性能差等。市场目前销售的水龙头品牌众多,生产厂家鱼龙混杂,质量和产品价格差距大。一套水龙头一般包括龙头本体、阀芯、开关、手柄、软管(内为橡胶管)、喷头等,其中龙头本体、阀芯、喷头的猫腻最多。如龙头本体都该是用高密度和高耐水压的纯铜制作,但由于铜价相对较高,一些厂家就使用锌合金材料甚至掺铅的材料或其他金属代替,或者用密度低、沙眼多的翻砂铜,再在内壁浇上一层胶来覆盖沙眼以防止渗漏。有的水龙头电镀质量差,使用不久表面就出现类似“铜绿”的麻点。新的水龙头外表都很光鲜,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有的则采用质次价低的阀芯和软管,从而导致水龙头在使用中出现渗漏等现象。更有甚者对漏水采用有毒的胶水封堵。大多数劣质龙头内壁的胶质含有害化学物质,只要靠近一闻,会有较重的胶味。而且,使用时间长了,胶质会腐蚀和磨损,水龙头可能出现渗漏问题。
目前降低水龙头铅含量的方法是洗铅,但是没有办法全部消除。因为龙头本身会积存一定水,时间长了会吸储重金属。所以,一般来说,次日使用水龙头之前,一定要把隔夜积存在龙头里的水先放掉,然后再使用。
目前国家针对水龙头质量与安全的标准还有待完善。以含铅量为例,目前考量的标准一个是行业标准,另一个是卫生部针对水质的标准,并没有明确的国家统一标准。在阀芯、水嘴等标准上,行业标准也有待完善。
b.蓄水池方面 因蓄水池问题而导致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蓄水池设计缺陷(溢流管位置不合理)、选址不合理(与污水管、排污渠、厕所、医院、垃圾站或废弃工矿相邻)、防水涂料不合格及蓄水池防护管理不善(无盖、无定期清理及消毒措施)
小区水池因常年未清洗、消毒或未加盖加锁,雨水和异物进入水箱内,泥沙堆积,有害藻类滋生,死老鼠、破烂物品、铁锈和脱落的防锈漆皮、虫蚁尸体漂浮等状况时常出现。
1.2.3.2 使用PVC水管取代镀锌铸铁管存在争议
(1)塑化剂和黏结剂的危害巨大
①塑化剂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毒物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为无色、无味液体,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塑化剂,可以使塑料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韧性,容易加工。
2011年5月,我国台湾发生了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塑化剂风波。塑化剂对人体内肾、肝、睾丸影响甚大,会导致癌症、不孕、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变小等问题。香港研究发现:抽样检测99%港人血液含塑化剂。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②PVC管所用黏结剂的毒性较大 PVC管采用黏结剂粘接管件,而黏结剂的危害也很大,尤其是通常使用的黏结剂大都是不合格黏结剂。
(2)塑料老化或发生火灾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PVC管经常释放出难闻的气体,到一定的年限就会烂掉。塑料管埋在地下会有很重的霉味,尤其是塑料管夏天经暴晒水会变臭。塑料管遇热变形、遇火燃烧,都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铸铁管则无此问题。
(3)不合格塑料的危害
2011年10月,广东PVC管建材质量抽检合格率只有18%。铝型材、不锈钢、PVC管和水泥等是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建材,但广东省工商局公布的第二季度抽检结果显示,这4种建材的质量合格率仅43%。其中尤以不锈钢和PVC管质量最差,不锈钢盘条合格率竟只有6.7%,而PVC管则只有18%合格。建材质量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不少建材种类缺乏强制的质量标准。(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0725541.html)
(4)PVC将导致白色污染和二英污染
氯是PVC塑料水管中致命的结构单元,它是PVC污染环境的主犯。
1.2.4 桶装水和饮水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2.4.1 桶装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32]
(1)桶装水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桶装饮用水分为矿泉水、纯净水两种。桶装水的缺点主要有以下4个。
①假水、劣水、黑水频现 我国桶装水的合格率低,多年来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合格率为30%~80%。国外进口的矿泉水屡屡被检查出质量问题,即便在其本国,不合格率也达到可观的数值。例如,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6月起,法国依云水已被曝光六次菌落数超标、亚硝酸盐超标。
2004年,嘉兴桶装水抽检合格率仅为18.2%;2005年上海抽查,四成桶装饮用水不合格;2005年10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桶装饮用水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为65.2%;2007年,浙江省市场桶装水质量合格率不足五成,北京市场上近一半的桶装水都是假水,广东省抽查桶装水合格率仅为36.1%;2009年,辽宁近半桶装水质量不合格,广东桶装水合格率仅55.8%,微生物超标依旧严重。另外还有多篇期刊文献报道各地的水质合格率只有大约50%。
2011年9月,6种瓶(桶)装饮用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溴酸盐”。其中某公司明知取水井水质发红,却未及时更换水源地,试图加大臭氧浓度灭菌,致溴酸盐超标。
2011年二季度,内蒙古抽查了97家企业的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5%,相当于4瓶饮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矿泉水生产要比一般饮料难,其原因是矿泉水产品不能加防腐剂,不能加热灭菌,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生产厂家。目前解决矿泉水中细菌超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臭氧灭菌消毒法,行业应用最普遍;另一种是采用膜过滤技术,因成本费用高,许多饮用水企业没有采用。目前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
2013年4月,某公司标签陷入“三重门”:a.产品标准在一些指标上宽松于自来水标准;b.4个水源地中有3个是地表水,却没有规范标注其产品名称;c.通过不规范标注计量单位的方式,将标注的矿物特征指标成分巧妙地“放大”了100倍,让消费者误以为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同时标注的数字涉嫌造假。该公司商品标签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但违反《国家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还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我国纯净水水桶和内胆的合格率较低。我国每年纯净水水桶的需求量在2000万只以上,而市场上能够生产的合格桶只有大约1500万只。有的水桶在制作时添加非食品级PC料,有的甚至使用废旧光碟、医疗废料、塑料洋垃圾或不消毒处理就重复使用。桶盖密封不严现象也非常普遍。一般桶盖都是使用一次就报废,而一些厂家为节约成本,多次反复使用,使桶盖严重变形,密封不严漏水,致使饮用水被细菌污染。据业内人士称,中国饮水机至少半数以上使用不锈铁内胆,很容易导致重金属超标。饮水机的内胆应由食品级不锈钢制成。不锈铁含铬,也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但不够稳定,其耐腐蚀性无法和不锈钢媲美。制作饮水机内胆,除了要用食品级不锈钢外,最好不要使用焊接工艺,因为焊接容易导致组织的变化,容易锈蚀。即使采用焊接工艺,也需要经过回火等表面处理。2006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广东、上海、浙江等5地抽查,首次按照《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对饮水机内胆的卫生指标进行了检测,合格率仅65.6%。
②二次污染严重 有以下原因会造成瓶(桶)装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a.送水 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作坊无一例外都是雇自行车、三轮车送水,送水过程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受时间、气候、环境人员素质影响较大。送水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同时也会造成不便。
b.水瓶(桶)的更换 许多人都是空瓶(桶)拔掉就将瓶(桶)装饮用水插入饮水机,一不清洗饮水机落水座,二不将瓶(桶)装饮用水瓶口消毒。
c.饮水时间过长 时间越长污染越严重,这主要是空气与水的置换引起,空气中的污染物随着空气进入瓶(桶)内。
③塑料瓶的溶出毒素危害较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矿泉水当中溶解化学元素——锑,长期下去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毒素”。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化学家认为,塑料瓶装矿泉水放置时间越长,塑料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就越容易被矿泉水“吸收”,水的有害性就越大。塑料瓶中含有的雌激素能够干扰人的认知能力,损害肝脏和肾脏,引发哮喘急性发作等。
据笔者所查文献了解,重金属中毒只要不是很严重,致癌率只是千万分之几,而塑化剂等有机毒素的危害远远大于这个数量级。
(2)如何喝出健康桶装水
消费者在购水和饮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避免买到假冒、劣质的桶装水,尽可能饮用近期生产的水。
a.桶身有QS标志,标签应包含厂名、厂址、执行标准、企业联系电话等信息,桶底还标有“PC”“QS”等标志。
b.合格的饮用水应该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无异臭,没有肉眼可见物。颜色发黄、浑浊、有絮状沉淀或杂质、有异味的水产品一定不能饮用。
c.优质桶透明光滑,桶身颜色为纯正的淡蓝色或天蓝色,无杂质、无斑点、无气泡。用手轻拍桶壁,声音清脆。如果是回收旧桶以及废料制作的水桶,呈暗蓝色或乳白色,透明度差,有杂质,多斑点。用手轻拍桶壁,声音沉闷,易开裂变形。
②饮水机要放在室内空气最清洁的地方。
饮水机应放置于避光处,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周围环境整洁。不要把饮水机放在厨房和室内有“过堂风”的地方。放在厨房里不仅会受到空气中细菌、灰尘的污染,还会受到厨房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化学污染物的污染。把饮水机放在客厅角落,或放在人员活动少的书房里较为合适。不喝水时要关闭饮水机,以免热水槽中的水反复加热。
③桶装水一经打开就应该尽快用完。
桶装水启封后要在一周内用完,3天后煮沸再饮用。炎热潮湿的夏季更应该快些喝完。
④对桶装水密封盖进行定期检查,对饮水机进行定期清洗消毒。
热水口、冷水口、内胆3个环节中以内胆最易受污染。一般1个月消毒一次为宜,在夏季最好半个月清洗消毒一次。
1.2.4.2 饮水机存在的问题
(1)传统饮水机、电热水器的缺点
目前的电热水器、饮水机内冷水和热水内胆如果超过3个月不清洗就会产生大量细菌、残渣沉淀、重金属、亚硝酸盐,甚至滋生红虫。2006年2月22日,“水健康”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了“中国99.3%的饮水机还能用吗?”的呐喊。传统饮水机、电热水器有下述“六大罪行”:
a.久煮产生“千滚水”。饮水机能随时提供开水,但是饮用水在热胆内反复被“加热-冷却-再加热”后,就会形成“千滚水”。“千滚水”是重金属、砷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浓缩液。
b.水垢成为“添加剂”。传统饮水机内胆超过3个月不清洗,就会滋生大量细菌、残渣甚至红虫,附着在热胆的内壁上,成为饮用水的有毒“添加剂”(图1-8)。
图1-8 臭名昭著的“水垢”
c.热胆制造“硝酸盐”。热胆的材质多为不锈钢和铝壳,长时间加热下,水中含铁、铝、铵的亚硝酸盐含量即会明显增加。亚硝酸盐类是大众所熟知的强致癌物质。
d.“吞电大户”。这是因为其“烧烧停停”的工作机理,无形中造成90%以上的能源浪费。
e.噪声不断使人烦。
f.缺水干烧致火患。由于传统饮水机在开机后,第一次烧水一般需要15min,此后其内胆中的水温便在75~90℃之间呈周期性变化。因嫌频繁开机麻烦和担心水温不够,用户通常会让饮水机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这就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缺水,由于高温干烧,极易酿发火灾事故。
“无热胆”饮水机快速电加热系统,可以解决结水垢现象和普通饮水机的重复加热,有效防止饮水机的“二次污染”。
(2)净水器质量堪忧
针对饮水机“千滚水”、易结垢的缺点,市场上推出了具有净水功能的饮水机。目前的净水器从功能上主要分为过滤、软化、纯化三大类。然而,市场上净水器也是乱象丛生。例如:自1979年起,为解决自来水的恶臭,上海首先在家庭水龙头上安装活性炭净水器。1986年,对上海市16种家用净水器进行抽检,合格率仅为44%,集团用净水器的合格率仅为10%。2011年,卫生部对部分进口小型净水器抽检,其中8家企业的11个产品不合格,主要涉及的问题是砷超标、菌落总数超标和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这些国外巨头的下马引起业界震荡。查出问题的8家企业中,总共只有3家实施了问题产品召回。
中国于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冷热饮水机》标准(GB/T 22090—2008),但这一标准是推荐标准,并不需要强制执行。
1.2.4.3 热水瓶里的重金属污染
某研究机构对盛了98天开水的5lb(1lb=0.45kg)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进行了化学分析,所含重金属量分别为:镉0.034mg,铅0.12mg,铁24mg,砷0.21mg,汞0.44μg。
水垢的存在有使饮水中重金属浓度增加的可能。当用有水垢的热水瓶改盛其他液体,特别是酸梅汤、啤酒等酸性液体后,沉淀于水垢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就会因发生化学反应,重新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因此建议人们应定期消除这种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