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城市群视野下的大学群发展新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城市群是引领国家现代发展的地域中心

现代城市群摆脱了传统城市的资源依赖形态,而进入到了要素聚集、多城协作、连绵一体、区域中心功能突出,集群发展、界限模糊的巨型城市时代。

一、城市群对国民经济有引擎作用

城市群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区域,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核心单元。联合国人居中心发表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都越来越重要。虽然各城市群经济结构不同,但城市群是各国经济、文化、科技最集中和先进的区域,它对国民经济的“母机”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量的引擎作用:城市群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体比重大

城市群不但聚集了大量传统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且这里又是新兴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中心。城市群现代化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它对三次产业服务规模、质量和系统化要求也越高,三次产业占经济结构比重也越大。所以,城市群经济在量的积累方面兼顾传统与现代优势,占国民经济总体比重大,是国民经济主体。美国的波士华、五大湖和大洛杉矶这三大城市群汇聚了全美52%的人口和45%的GDP《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2—2003)》研究认为:美国三大城市群(波士华、五大湖区、大洛杉矶)的GDP占全美国的份额为67%,日本三大城市群(东京、阪神、名古屋)的GDP占全日本总量的70%以上。(见表2.2);日本东京、阪神、名古屋三大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日本43.5%的人口,2/3的企业和劳动力和3/4的工业产值与GDP;韩国“首都圈”面积仅为全国总面积的12%,却集中了韩国近5000万人口中的一半,七成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首都圈”谷玥.亚洲魅力之都——韩国首都首尔[EB/OL]. [2011-10-3].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8/26/content1044997.htm.;泰国曼谷的经济占全国总量的38%。此外,即使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何洪泽.世界加速城市化[EB/OL].[2011-10-4].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10606/482646.html.

表2.2 美国三大城市群的基本经济特征

参考资料:秦尊文.美国城市群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8(12):81-84;方创琳,等.2010我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52.

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京津冀四个城市群以21% (2.1亿)的人口、5.8%的国土面积(55.4万平方公里)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3%,工业产值占全国的50%,它们的地均工业产值分别达到了7946、 6237、 4624和2176万元/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少一倍以上(见表2.3)。

表2.3 我国城市群与全国经济平均状况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

而25个城市群,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皖江、淮海、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松嫩、辽中南、石太、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川渝、河套、河西、北疆、北部湾、海西、海口、拉萨、昆明、贵阳和银川等,它们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97%,工业产值占全国的92%,国土面积和人口却分别占全国的39%和83%。

(二)质的引擎作用:城市群经济集约发展效益高

城市群对国民经济有质的牵引作用,主要因为城市群经济具有专门性、技术先进性和成本高收益性。所谓专门性主要是指城市群产业有分工性。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波士华城市群是世界金融、旅游业中心,五大湖城市群是传统兼现代制造业中心,大洛杉矶城市群则以新兴电子、制药、软件业制造而著称,墨西哥湾沿岸城市群是能源工业中心,南佛罗里达城市群是现代休闲、旅游、疗养、娱乐项目设计和技术中心,是迪士尼的故乡。再比如北欧厄勒城市群是世界“药谷”等。实际上更多的城市群是复合型的,各城市分工协作,整体构成体系,如

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日本的东京、阪神、名古屋等城市群都有这样内部分工协作特点。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是一个环形城市群,它是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一部分,与法国巴黎城市群、德国莱茵—鲁尔城市群连为一体。兰斯塔德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乌德勒支、哈勒姆、莱登等城市,各城市之间距离大多在10—20公里。阿姆斯特丹是荷兰全国的商业、金融和文化中心,海牙和乌德勒支是政治与行政中心,鹿特丹是世界港口、商业批发和重工业中心,艾莫伊登是钢铁工业基地,德尔福特和莱登是文教科研城市,哈勒姆是轻工业城市,希尔维萨姆是无线电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荷兰政府规定城市之间要保留4公里以上的农业地带,以保持城市群生态化发展。我国城市群目前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整体专门化或内部协作性,但综合性特征很明显,如长三角、珠三角不但是轻工业制造,还是重工业制造中心,与韩国釜山、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共同作为世界造船工业中心,“东亚三国”承担了世界造船78%订单份额。Statistics Korea. Explore Korea through Statistics 2009[EB/OL].[2009-12-08]. http://www.kosis.kR/eng/index.html.所以我国城市群目前基本表现为综合状态。

城市群经济技术具有先进性主要是因为,第一,城市群就业者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城市群为居民所创造的优越的工作、生活、医疗等环境条件对高端人才更有吸引力;第二,城市群拥有发达的通信交通系统,占据了信息前沿优势;第三,城市群是公司总部和高技术企业汇聚的区域;第四,一、二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配套支持。这些因素都奠定了城市群经济技术领先的基础。

城市群经济密度大、收益率高是城市群经济集约发展的重要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群拥有雄厚的国内国际资源,产业结构齐全,无论人力、资金、市场还是政策要素都非常集中,现代技术分工与合作使产业链聚集,降低了产业的时间与空间成本,而城市群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物流系统又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总之,城市群经济集约发展是城市群集约化发展的基础,没有城市群经济结构与技术整合所产生的集约发展效益,国家要节约土地,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难于实现。城市群经济的种种引擎作用促成了世界所有城市群成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发达中心,在较少国土面积上承载了较多人口,创造了主体国民经济,所以做强城市群是国家高效发展的一种好模式。

(三)放大的引擎作用: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城市群对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作用不仅表现在量与质方面,更主要的是它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动态反哺的,对国民经济有集聚—溢出放大作用。通常,城市群的规模越大,对外资源流动规模也越大,辐射作用越强。一方面,集聚放大效应,就是城市群吸引和汇聚国内外优秀资源,使城市群经济取得了1+1>2的资源整合、极化发展成就。另一方面,溢出放大效应,就是城市群发展上升过程中,其先进的经济要素会与周边地区的扩大交流,形成溢出效应,从而影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减小城乡差别和大小城差别。

正是在城市群经济的集聚—溢出作用下,城市群不但成为国民经济的领跑者,还是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牵引和拉动者。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城市群强国的国家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土面积广大的国家,对于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我国这样的国家,每一个城市群都是一个区域发动机,多极化与内外市场兼顾发展是基本方向;另一种就是领土狭小国家,如日本、韩国、芬兰、新加坡等国,它们可以直接通过城市群极化发展,在专门领域抢滩国际前沿,占有国际市场一定份额,外向型发展是这些国家核心竞争发展的基本模式。因此两类国家因城市群发展模式不同,大学群表现也有差异,基本表现是领土广大国家的大学群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化水平,地域狭小国家的大学群在专门性和尖端性方面通常更有优势。

二、城市群对科技文化有引擎作用

(一)科技引擎

城市群云集了各层次科研机构和大学,人才济济,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又为高新企业聚拢人才和技术创造了条件,城市群研发需求和资金投入的集中度较高,有创新发展优势(见表2.4)。同时,城市群也是本国制造业中心,制造业是最富含本国科技精华的产业,是各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曼谷拥有泰国制造业GNP的74%,拉各斯创造了尼日利亚制造业年增加值的57%,并拥有全国40%的高技术劳动力。姚士谋,等.区域与城市发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101.

表2.4 美国R&D经费投入量前13州的相关城市群

资料来源:GEIGER RL, CRESO. Beyond technology transfer: US State policies to haness University research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J]. Minerva,2005(43):1-21.

2009年,我国31个省级(不含港澳台)行政区中,研发投入居于前1/ 3省份的占全国总量的76%,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总量的70%,GDP占全国总量的60%,这一优势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武汉、关中、川渝等八个城市群,表明这八大城市群的确是我国科技主力(见表2.5)。当然,我国城市群科技对非资源型经济的引领作用与美国、日本还相差很远,八个城市群经济量占我国经济总量的比例与美、日主要城市群经济量占它们本国经济总量的比例大体相同,但实际经济量差距就大了。另外,我国城市群的国际集聚—溢出能力与美、日、西欧城市群还差距悬殊。

表2.5 我国R&D经费投入前11省及相关城市群科技资源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0》。

(二)文化引擎

城市群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歌舞剧院、大学等分布中心,所以它是社会文化引领者,是地域文化中心和亚文化主体。城市群丰厚的亚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新媒体结合,文化创意潜力巨大,表现为出版物、影视剧、卡通片、电子游戏、手工艺品、儿童教育文化品等,这些城市群文化产品也都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

城市群担当社会文化引擎的关键在于城市群聚集了稠密的“文化创意工厂”,它们就如同永不停息的机器一样对社会文化进行加工创造与传播,而集结文化创意机构和调动它们积极性是城市群文化与文化产业繁荣的核心工作。比如美国波士华城市群拥有学生人数在1.5万人以上的大学就有18所,尤其重要的是这里拥有如哈佛、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约翰·霍布金斯、普林斯顿等一批世界顶级大学,它们对城市群发挥的是综合智力创意作用。此外,美国最大的图书馆、博物馆、最著名的传媒机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出版社、广告公司等)、美国最主要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基金会、咨询公司等都集中在这里,且这里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所以这里不但是美国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文化中心。美国现代哲学家兼规划大师路易斯·芒福德和加拿大城市规划批评家雅可布斯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一种特殊的精密而紧凑的文化构造。世界各国城市群都在发挥着不同层次的文化引领作用,构成了区域文化、国家文化和国际文化的“金字塔型”整体结构。

(三)信息枢纽

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革命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提高了社会发展效率和管理质量,更主要是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一方面,城市群是国家和世界信息网络节点。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群是社会信息港、数字化和宽带网络中枢,具有信息综合性、丰富性、先进快捷性。另一方面,城市群的现代信息中枢地位给城市群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城市群中心区依托完善发达的信息网络逐步成为“指令中心”“总部基地”“金融中心”“高端研发与消费中心”等,而生产、加工、装配、库存等具体部门则分散在卫星城、城乡结合处,甚至是更远的生产基地。这使城市群空间结构趋向分散而局部发展趋向分类集中。

一般来说,城市群内外信息作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区域层次、国家层次、国际层次,这三个层次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上升的。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群还仅仅停留在区域信息中心的地位。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国家和国际影响力较大,但与美国的波士华、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及英国大伦敦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还无法相比。东京、纽约、伦敦这三大城市群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城市群,它们是国际化大银行、全球性证券公司和各国大公司总部汇聚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银行49%的总资产和60%的总资本,掌握着全球25家最大证券公司99%的总资产和98%的总资本。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London, New York, Tokyo[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178-179.大巴黎、大洛杉矶、墨西哥城、五大湖和南佛罗里达等城市群也是承担国际功能较多的国际中心城市群。

(四)管理与社会进步引擎

管理也是生产力。城市群是社会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社区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各类型和层级管理最密集、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管理信息与改革实践最集中的区域。城市群不但拥有一个区域最丰富的管理资源,还有一大批管理研究机构和高级智囊团。所以,城市群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示范中心,是改革探索中心和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群的这种社会管理引擎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城市群有组织整体发展以后,其带头和引领作用会更加凸显。同时,城市群还是社会进步与时尚的引领者。列宁曾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今天的城市群是巨型城市,其政治、经济、文化、宜居功能较之先前更强大,引领着人们思想文化潮流、现代生活观念、日常消费时尚、投资理财观念等。